浪潮工作室
電影《怦然心動》中,早慧的小女孩朱莉第一眼看到新搬來的鄰家男孩布萊斯時,便淪陷了。“我心動了,怎么會有這樣閃耀的雙眸?”
《愛在黎明破曉前》中,男女主初相識,擠在唱片店的狹小空間里試聽一首愛情歌曲,兩人的眼神在呼吸中交錯、躲閃,小心翼翼,卻未能直視彼此。這讓人無比確信,這一刻,有特殊的情愫正在發(fā)酵。
這些美麗瞬間,被當代年輕人稱作“crush”——“短暫但又熱烈的愛戀”。
豆瓣有一個大組叫作“我今天遇到了一個crush”,十七萬人聚集在這里,分享著自己被擊中的經(jīng)歷。組員們對crush的描述五花八門,盡顯浪漫與創(chuàng)造力:“你的眉眼笑語使我病了一場”“感覺強烈到像一把火燒得我神志不清”“那個晚上我流鼻血了,想是北京的干燥終于給了我顏色”。這屆不談戀愛、不結婚的年輕人,為什么迷戀crush的感覺?
從crush小組的大量帖子中可以看出,組員們只關注crush的當下,而不在意crush之后發(fā)生了什么。暗戀、追求、戀愛……都脫離了crush的內(nèi)涵。
就像徐志摩在《偶然》中寫道:“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看起來,crush似乎激發(fā)了人們內(nèi)心最瑰奇的部分,卻又什么都沒有留下。
那么,當人們遇到crush時,發(fā)生了什么呢?
當遇到crush時,你體內(nèi)的多巴胺水平會升高。這會激活你腦內(nèi)的獎賞系統(tǒng),讓你感受到愛和美的嘉獎,你會突然微笑甚至傻笑,愉悅的心情達到頂峰。

研究者還認為,crush除了是一種突如其來的強烈心理吸引,其典型特征是“單方面的”。多數(shù)時候你不會告訴對方,只是獨自享受這種未完成的渴望。它留存在心里,對你而言更像是一場基于現(xiàn)實的大型幻想。
為什么crush總是無疾而終?
可以說,crush的夢幻感有多美妙,戀愛的真實就有多赤裸。
首先,crush是一種理想化的幻想,這種幻想會促進浪漫的體驗。
你甚至都不需要很了解對方,僅僅一個眼神、一句話就足以讓你淪陷。在隨后“上頭”的日子里,人們或是愛屋及烏、自動腦補和美化,或是將自己過往的價值偏好和觀念投射到心動對象身上,營造出一個理想化的他,這都不是真實的對方。
然而,戀愛關系需要建立在共同的現(xiàn)實生活經(jīng)歷的基礎上。當雙方愈加真實地交錯在一起、審視彼此時,幻想終將被戳破。
比如《怦然心動》中的勇敢女生朱莉,僅看到布萊斯迷人的藍色眼睛,就幻想他可能具有世間所有的美好品質(zhì)。然而,隨著日后的深入了解,她發(fā)現(xiàn)這個自己朝思暮想的男生或許幼稚而空洞,便決定立刻放棄他,哪怕他回頭愛上自己也堅定不移。
這個“看見現(xiàn)實”的過程就是現(xiàn)在許多人常說的“下頭”瞬間。
研究者發(fā)現(xiàn),隨著戀愛關系的發(fā)展和建立,戀愛雙方勢必會越來越熟悉,新奇感降低。
羅伯特·斯滕伯格構筑了愛情三角理論,認為所有愛情都可以由三種成分構成:激情、親密和忠誠。其中,親密感(如理解、共鳴、支持、分享)和忠誠(努力維護和捍衛(wèi))在其他情感關系中也常常出現(xiàn),而僅有激情——研究者描述為喚醒和欲望,是愛情獨有的。
因此,人們熱衷于crush,或許是更看重“激情”,而不太在意是否從這段關系中獲得了“親密”和“忠誠”;也或許是已經(jīng)在其他感情如友情、親情甚至與寵物的感情中得到了滿足。
然而,雖然crush與真實戀愛間存在落差,但并不能完全解釋這屆年輕人“只crush不戀愛”的選擇。
許多人都說,這是因為現(xiàn)在的年輕人更加清醒和獨立,也更加注重個人的生活質(zhì)量和感受。但根本的原因可能只是戀愛或者結婚的經(jīng)濟和時間成本,讓人望而卻步。
首先,比起父輩,許多人尤其是大城市里的年輕人建立親密關系的經(jīng)濟成本更高了。
在大城市談一場戀愛需要多少錢呢?有人簡單算了一筆賬:單次標配約會成本在600元左右(吃飯+娛樂),如果每周約會一次,一年就需要3萬多元。如果還想出游幾次,一年約會成本至少也要4萬元。這還不算各種節(jié)日、紀念日的禮物,小到二三百元的口紅,大到幾千元的數(shù)碼產(chǎn)品、游戲機,一年下來也得上萬元。
也就是說,大城市的年輕人談一場戀愛,每年需花費5萬~6萬元的金錢成本。
如果不談戀愛,這些錢可以用來做什么?
一項社會學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受訪者在單身階段更注重物質(zhì)享受,在服裝、文化娛樂、教育培訓、旅游、電子產(chǎn)品方面的支出意愿是最高的。這個階段,單身群體的消費就很自我了,追求時尚流行和休閑娛樂。
而到了新婚階段,戀人們對汽車和住房的消費意愿最高。并且,隨著孩子的誕生和成長,文化娛樂的消費意愿逐漸降低。
也就是說,單身時的悅己型消費慢慢被婚后的家庭付出型消費吞噬了。這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從輕盈到負重的過程。
其次,戀愛和婚姻耗費了相當?shù)臅r間和情感成本,這侵占了很多年輕人的主流選擇——“自我提升”和“掙錢”所需的資源。
對許多人來說,找一個需要每天陪伴、聊天的對象,其情感收益是邊際效用遞減的,與之相對的是,金錢、時間、情感成本越來越高。
更加劃算的做法則是,用crush作為“愛情小代餐”,既能享受到陷入情愛的實實在在的悸動、滿足和愉悅,又不用承擔經(jīng)濟壓力,以及面對戀愛中磨合期的一地雞毛。
并且,crush是生物學本能驅(qū)使下的情不自禁,而建立親密關系則是深思熟慮后的鄭重承諾。一時興起容易,在一段關系中承擔長期責任卻要克服許多困難。
這也難怪現(xiàn)在的年輕人“間歇性想戀愛,持續(xù)性想單身”。
如果我們能夠獨立支撐自己的自由、幸福,何不讓其他都順其自然?就像劉瑜說的:“當crush來臨的時候,放縱它,但無須試圖抓住它,把它的頭強行按到愛情的糧草當中去……你看著手中的那根火柴,那么短,慢慢地燒到了指尖,然后熄滅。熄滅之后,你心存感激,感謝它的光,也感謝它的稍縱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