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琳萌



翻閱小紅書、微博等社交軟件查詢在蘇州的游玩攻略,山塘街必然會占據推薦榜的前三,美食、美景各種具有視覺沖擊力度的圖片刺激著人們的視覺神經,詩情畫意的雪中山塘、煙雨朦朧的雨中山塘,這些獨屬于蘇州山塘的浪漫讓全國各地的旅客一年四季牽掛。我打開微信朋友圈,看著身邊的朋友們都早已去過山塘街打卡,那么對于閑居在校的大學生來說,怎么能不利用周末時間與山塘街來一場浪漫的相遇呢?
迫不及待,去山塘街“自拍”
迫不及待地背上背包、帶好手機和充電寶,從石湖北站出發坐軌道交通3號線一路到盤蠡路站,再轉乘2號線到山塘街站出站。出站口,撲面而來的熱氣將我包裹著,正值盛夏時節,我燥熱難耐,此時一杯冰涼的蘇式綠豆湯成為我的首選。我站在橋下,眼前黑壓壓的人群擠在碼頭迫不及待地想要坐著游船,一覽山塘美景。蘇州的奶奶心靈手巧,在山塘街隨處可見幾位賣花的奶奶正在撥弄著盤中的鮮花。見我走來,一位奶奶微笑著沖我點點頭,親切地問道:“小姑娘,要買花嗎?”我走近一看,才發現這茉莉花竟被編成了手環的樣式。我伸出手腕,任由奶奶將茉莉花系在手上,奶奶的指尖輕柔又靈活,似乎要將一天的好心情和我綁在一起。我接過奶奶的祝福,帶著鮮花繼續在山塘街漫步。
你要想問蘇州哪里的美女最多,我的回答必然是山塘街,良景配佳人,山塘街的小姐姐簡直不要太多,她們往往兩三人結伴同行,衣袂飄飄的長裙,華麗精美的發髻,還有雕刻著簪花的發飾總是隨著走路的步伐發出清脆的響聲,正所謂:“姐姐的腿不是腿,是塞納河畔的春水;姐姐的背不是背,是保加利亞的玫瑰,”這句話用來形容這些小姐姐真的毫不過分。
走在山塘街,高溫哪能敵得過人們游覽山塘的熱情,通貴橋上擠滿了拍照打卡的游客,兩旁的店鋪更是擠滿了人,民族風、童話風、簡約風,各種風格的店鋪應有盡有,但大多店鋪都還配合著蘇州的古城韻調,絲綢店和文創店鋪最常見,其次就是一些具有蘇州特色的小雜貨攤,但如果要我推薦的話,煙霧繚繞的“海市山塘”最是讓人欲罷不能,絕對是年輕人追求“氛圍感”的最佳去處,置身于“海市山塘”,仿佛一下掉入了蘇式人間煙火,各種美食,如灌湯豆腐、手打蝦滑、蘇州桂花糕令人眼花繚亂,但千萬要注意的是,可不要因為貪吃掉入“美食迷宮”哦。
如果你認為山塘街的老板都是年過中年的大叔、阿姨,那你可猜錯啦。向山塘街深處行走,一家在門口擺放著紅色手工編織燈籠的小店吸引了我的注意,店鋪的主人是兩位20歲出頭的年輕女孩兒,她們眉間笑意盈盈,介紹商品時發自內心的微笑像是在驕傲,像是在自豪。我問她們:“山塘街每天這么多人,你們不覺得累嗎?”她們卻笑笑,回答道:“介紹自己喜歡的東西,怎么能叫累呢。”一條山塘街、半路追夢人,對于這些在山塘街追逐夢想的青年人來說,山塘只有七里,而夢想卻有無數里。
在山塘街繼續行走,一家門口擺放著老物件,張貼著張國榮、小虎隊、還珠格格、射雕英雄傳等明星和經典人物海報的時光雜貨鋪勾起了我的童年回憶。店家很是了解青年人的心思,將店面設計成20世紀90年代的懷舊風格,店里擺放的多是街邊校門口曾經賣5毛錢一包的小零食,走近這家店鋪,那些昏黃遙遠的記憶在這一刻又變得鮮活明亮起來。我隨手拿起一包小時候覺得酸澀的“果杏”,再入口,那些酸澀感已消失殆盡,只剩下入口的微甜。店里的老板更是富有童心,雖說是叔叔的年紀卻穿著一件帶有學生樣式的T恤,誰說時光催人老?我想這位叔叔會第一個不服。
走在山塘街,街上出行的游客多半是親屬、情侶、朋友,尤其是大人牽著還在上小學的小孩兒。進入一家絲綢店,一位母親正帶著她的女兒穿試漢服,絲綢店的二樓是一家漢服妝造館,我悄悄地走上去,看見幾位妝娘正在為客人們梳妝打扮,等不及畫完,漂亮的小姐姐就已經忍不住拿起手機開始自拍啦。
不知不覺,我已走到山塘街盡頭的閶門尋根紀念地,微風吹著楊柳倒映在碧綠的波面,原先沸騰的人們也在這里安靜下來,大家一起坐在綠蔭底下乘涼、發呆,我望著潺潺流動的河水,在河水的流動中傾聽起山塘河燦爛的一生。
情系姑蘇,被厚重感迷住
千年前的山塘河是怎樣的呢?白居易曾在詩中《武丘(虎丘)寺路》記載:“自開山寺路,水陸往來頻,銀勒牽驕馬,花船載麗人。芰荷生欲遍,桃李種仍新。好住河堤上,長留一道春。”其實,山塘河并非是天然形成的河道,而是白居易任蘇州刺史期間在蘇州虎丘山環山開河筑路的一道便民工程,因此蘇州人又將山塘街稱為白公堤。在山塘街的拐角處有一座唐少傅白公祠,是清嘉慶年間,蘇州人為紀念白居易建的祠堂。我拜訪了這座唐少傅白公祠,這條由白公親手開筑的街道歷經千年之后,仍舊被白公默默守護著。“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有西湖,蘇州有山塘。兩處好地方,無限好風光。”這是對山塘街生動的寫照,山塘河和山塘街建成后,山塘河兩岸車馬驅馳,人來人往,絡繹不絕,極大地促進了蘇州城的水陸交通便利,山塘街的商業由此發展起來。如今,行走在山塘街,雖已不見車馬,卻仍舊是人潮擁擠,一片繁華。
山塘街自建成以來就是蘇州繁華之地,從明清時期修建的嶺南會館可見一斑。明清時期的山塘街已然是全國商客會聚蘇州的駐地,《紅樓夢》開卷寫的元宵節燈會的十里街正是山塘街。曹雪芹在《紅樓夢》第一回中即把閶門、山塘一帶稱為“最是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依靠便利的運輸條件,山塘街的發展盛極一時,從清乾隆年間畫家徐揚的《姑蘇繁華圖》中,我們依稀可見當年七里山塘的身影,“居貨山積,行云流水,列肆招牌,燦若云錦”,真可謂是一片朱蘭層樓,柳絮笙歌的繁華。我走進嶺南會館,里面的人、物早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的嶺南會館由蘇州繡娘絲綢“進駐”。初進嶺南會館,一架古老傳統的木織布機瞬間吸引了我的注意,向里深入,現代化的裝潢與傳統風格交接,一位繡娘坐在過道旁用心做著蘇繡,在絲線交織中,我得以品見蘇繡千年的文化積淀魅力。
2010年,山塘街獲評“中國文化遺產保護典范單位”“中國歷史文化名街”。2015年,山塘街被國家住建部、國家文物局評為首批“中國歷史文化街區”。這距離公元825年白居易修建山塘街已將近過去了一千二百年,山塘河水還在汩汩流動著,一代又一代蘇州人的回憶隨著山塘的河水被一同卷走,默默沉寂在歷史的長河中。我透過碧綠的河水遙看山塘河的過去,不禁對山塘河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肅然起敬。
山塘河的河水依舊還在悠悠地流淌著,風拂過樹葉發出“沙沙”的響聲仿佛是古老的山塘街在低語,現代的交通運輸系統發達,山塘河早已失去當年的運輸價值,重新作為一種精神象征仍陪伴著一代又一代的蘇州人。如果你有興趣來蘇州,那么一定要去山塘街看看,如果你到了山塘街,那么一定要去蘇州人生活的地方看看,聽一聽老蘇州人的吳儂軟語,感受一下蘇州的人文風情,如果可以的話,最好再結交幾個蘇州朋友,真正體驗一下煙火人間的蘇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