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紅色文化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活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呈現國家意志,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教學資源。高中思政課教師要充分利用紅色文化,借助豐富情境材料巧設議題,設置開放性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全面賡續紅色基因,培育學科核心素養,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一代新人。
關鍵詞:紅色文化;思想政治課教學;愛國主義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紅色資源利用好, 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這是對紅色文化利用最好的詮釋, 也為紅色文化注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提供了新動向,奠定了新基調。然而當前的高中思政課教學卻出現對紅色文化資源挖掘不深入,形式大于內容等問題。本文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角度探究紅色文化對全面賡續紅色基因,培育學科核心素養的價值,同時提出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和運用的策略和途徑,以期擦亮高中思政課教育教學底色,為思政教學改革提供新路徑。
一、傳承紅色文化是厚植愛國基因的主線
高中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行為養成的關鍵階段,一經形成,就具有確定的方向性,對人的綜合素質和終生發展產生深遠持久的影響。普通高中教育要積極回應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迫切需要講好紅色文化。
首先,傳承紅色文化是加強意識形態教育,維護意識形態安全的政治保證。進入新時代以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成為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各種思想文化呈現出相互交織、相互激蕩之勢。西方敵對勢力加大了對我國思想文化和青年學生的滲透,攻擊馬克思主義在我國的指導地位,否定黨的領導,竭力爭奪意識形態話語權。受各種錯誤思潮的影響,有些高中學生缺乏精神信仰,極易受不良思想觀念和價值觀的誘導和迷惑,扭曲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紅色文化教育, 使青年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從而觸動青年學生靈魂,叩響青年學生心扉,進一步增強教育張力、感染力和向心力,夯實做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意識形態基礎, 有效維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在我國的指導地位。
其次, 傳承紅色文化是加強“三觀”教育,培育“四有” 好青年的基本要求。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我們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培養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在這個根本問題上,必須旗幟鮮明、毫不含糊。通過紅色文化教育,有助于學生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通過厚植愛國主義情懷,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學生心中牢牢扎根,教育引導學生熱愛和擁護中國共產黨,立志聽黨話、跟黨走,立志扎根人民、奉獻國家,從而達到促進學生思想品德養成的目的。這也為國家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新人提供了優質的榜樣素材。
最后,傳承紅色文化是培育學生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學生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思政課通過紅色文化資源,引領學生感悟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引導學生擁護黨的領導,認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激發學生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激情,進而堅定投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事業的理想信念。
二、傳承紅色文化,踐行育人使命
1.講好紅色文化,激發愛國情懷
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教養過程,而且還是一個教育過程。將紅色文化融入思政課課堂,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教育并引導學生做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時代新人。思政課教師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紅色文化的論述為根本遵循、通過視頻影像資料、紅色展館、博物館等物質載體,基于議題創設教學情境,構建思政課體驗式教學模式,有效彌補課堂講授缺乏直觀性、可測性的不足,調動學生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要以與情境相符合的思考和討論主題為依托,開展大單元教學,在師生互動中帶動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不斷激發學生愛國情感,豐富內心世界。思政課教師在教學方式不斷變革的基礎上探索以學生為中心的育人方式,深化高中思政課課堂教學改革, 真正提高學生的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2.踐行紅色文化,提升育人成效
高中思政課教學的基本原則是理論聯系實際。紅色文化融入社會實踐活動,有利于學生體會紅色文化的強大魅力,保證紅色文化“入心入行”。思政教師要充分利用寒暑假,組織學生開展紅色研學旅、社區服務、重溫紅色歷史等活動,多層面多角度開展情境體驗式社會實踐活動,真正讓紅色文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使紅色精神根植于學生血脈,實現紅色文化的價值。通過學生的實踐活動來深化和拓展,用紅色文化為社會實踐染色。思政課教師要建立紅色文化研究團隊,布置紅色文化實踐與研究報告,學生根據研究任務和感悟撰寫建社會實踐報告。思政課教師撰寫評語、評出等級,量化學生社會實踐報告成績。學校引導全員參與紅色文化社會實踐活動,給學生們帶來更真切的感受和更深刻的震撼,滌蕩其心靈、堅定其信仰。引導莘莘學子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之中。
3.傳遞紅色文化,強化價值引領
思政課教師全面梳理學校重大教育活動, 整合年級、處室和社團資源,形成教育合力,將各類活動融入紅色元素,形成豐富多彩的紅色文化活動載體,將愛黨、愛國思想悄然傳遞。同時結合學校發展實際,把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融合到專業教育中,讓廣大師生在實踐中深植愛國情懷。如結合革命紀念日和重大節日,舉辦“唱紅色歌曲、讀紅色書籍、觀紅色電影、品紅色經典、辦紅色演講”等主題教育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傳講紅色歷史故事。帶有紅色文化特質的愛國主義主題教育活動,進一步激發了廣大教師和青年學生的愛國熱情。愛國主義,成為每位師生心中的主旋律,成為學校追求卓越的不竭動力。
4.融入紅色文化,折射紅色之魂
校園是學生重要的生活和學習空間,思政課教師緊扣紅色育人目標,將紅色文化與校園文化、思政教育、實踐育人深度融合, 讓師生在體驗中接受精神再教育、黨性再洗禮。通過學校宣傳欄、教室墻報、黨建長廊、文化展室、文化主題圖片展等宣傳紅色文化,讓“紅色基因”
根植于師生內心世界,進而凝聚師生愛國榮校的強大精神力量。紅色文化融入校園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讓校園的一草一木都閃爍紅色之影,讓師生的一言一行都折射紅色之魂,讓校園時時處處都充滿紅色的精神。紅色文化氛圍的營造有效擴展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空間,實現全方位的思政教育, 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習知識、認同價值。
紅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體系,不僅能使紅色文化得以傳承,還能用紅色文化精神指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新時代條件下,思政課教師要不斷探索紅色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徑,推動二者形成合力,使紅色火種播進高中學生心中,打好立德樹人鮮亮底色,匯聚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磅礴偉力。
姓名:趙守強
單位:山東省諸城第一中學
聯系電話:15866195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