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昌瓊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 年版)》要求:“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在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等方面的全面發展。”“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是在具體的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實踐活動中形成與發展,并通過具體、多樣的實踐活動表現、展示出來的。”“可通過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融合聽說讀寫,跨越古今中外,打通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語文學習和學生的生活世界, 運用優質的素材和范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評價時要充分考慮語文實踐活動的特點, 注意考查學生在活動中表現出來的參與程度、思維特征。以及溝通合作、解決問題、批判創新等能力,記錄學生真實、完整的任務群學習過程。教師要注意搜集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產生的各類材料,如測試試卷、讀書筆記、文學作品、小組研討成果、調查報告、體驗性表演活動和個人反思日志等。”在此,筆者就新課標背景下高中語文實踐活動作了一些思考。
一、優化高中語文實踐活動的目標
高中語文實踐活動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獲得親身參與實踐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經驗, 使學生形成對自然、社會、自我的內在聯系和整體認識,發展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幫助學生形成從自己的生活中主動發現問題并獨立地解決問題的態度和能力;幫助學生發展實踐能力,發展對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創新能力;幫助學生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具體課程目標的設計有所不同。例如:以演講與辯論為主題開展活動。活動的目標主要是通過演講辯論,提高思想認識和文化修養,增強觀摩事物的敏銳性和思考問題的深刻性;探討若干個典型演講、辯論案例,總結經驗和教訓,從中獲得啟示。掌握演講、辯論方法;通過觀摩演講、辯論活動,感受演講、辯論的機智與藝術,分析演辯者的文化修養、思想深度、應對策略、語言技巧、神態風度等,觀摩聽眾反應,了解演講者、辯論者的表述效果;通過活動設計,引導學生養成在每一次活動前做好充分準備,進行反復實踐,豐富臨場經驗的好習慣;通過活動,發展個人潛質,弘揚合作互助的團隊精神,培養團結協作的良好品質。目標設計是高中語文實踐活動的重要環節,只有有了明確的目標,課程才有可能向著既定的方向發展,達到預定的教育效果。
二、把握高中語文實踐活動的原則
高中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 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創造力,而且能轉變學生的語文學習方式。而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實踐活動時, 還要注意把握以下幾條原則:(1) 語文實踐活動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也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語文實踐活動的主體必須是學生,目的也在于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內驅力,并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的全面提高。所以,開展語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切忌越俎代庖、喧賓奪主。在活動前的策劃、設計,活動中的組織、指導,活動后的總結、點評等環節中,都需要教師的汗水和智慧。(2)語文實踐活動必須切實保證學生的參與面。語文實踐活動開展的目的是提高所有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素質。因此,必須確保活動的參與面,盡可能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特長和興趣積極參與語文實踐活動,絕不能僅僅讓一小部分學生參與, 而大部分學生袖手旁觀。因此,教師在策劃語文實踐活動方案時,應注意使活動具有較廣泛的適應性, 并能調動大多數學生的興趣。所以,教師在組織活動時,應考慮到活動的覆蓋面。(3)語文實踐活動要做到趣味性與知識性的有機結合。
語文實踐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必須具體形象,活潑有趣,但切忌片面追求趣味性、生動性,而忽略了其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根本目的。活動必須根據新課標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到趣味性和知識性的有機結合。語文實踐活動既要有聲有色,又要實實在在,這樣才能使每個學生在快樂中都有所收獲。
三、充實高中語文實踐活動的內容
課本上的教學內容是一成不變的,但這不意味著教師也要按部就班的進行教學, 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就要善于結合一些學生們感興趣的社會熱點話題等語文實踐活動內容來充實課堂上的教學資源, 從而也更加全面地培養學生們的語文能力。語文學科是一門人文學科,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并不只有簡單的掌握生字詞即可,更要能夠去體驗課文的內涵情感,去豐富自身的人生閱歷, 而這也就需要教師通過語文實踐活動的方式來有效加深學生們的學習體驗, 進而也收獲遠大于口頭說教的教學效果。例如,學生在學習《中國建筑的特征》這一篇文章時,任課教師就可以首先引導學生去自主的閱讀文章, 并讓學生快速的對文章的結構進行一個合理的劃分,促使學生可以了解文章的大體內容。
然后教師便可以從生活的角度入手進行教學, 比如讓學生分別來說一說自己見過的不同建筑物的特征、或者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出各種我國的建筑圖片,進而讓學生更加直觀的、形象的來認識我國不同類型建筑物的特征。學生在此過程中不僅有效的鍛煉了學生的理解總結能力、口語表達能力,還在教師的引導下培養了學生對于中國傳統建筑文化的興趣, 培養了學生的語文能力。
四、重視高中語文實踐活動的評價
對于教師而言, 不僅需要關注實踐活動的開展內容和開展方式,更要關注實踐活動結束后的活動評價方式。一個完善的活動評價方式不僅可以實現對活動的有效總結和評價, 而且還可以轉變學生的思維方式,引發學生對實踐活動進行深入思考,在對別人進行評價的同時實現對自身的反思與完善。例如,教師在開展了與《雷雨》教學相關的實踐活動后,需要引導學生先對戲劇主要人物進行評價,然后再對自身在實踐活動中的表現進行評價, 最后同學之間進行互評,教師再進行最后總結。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互評轉變自身的思維方式, 發現自身所存在的問題,便于及時進行改正。
總之, 語文實踐活動是高中語文學習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需要語文教師不斷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