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貝斯·歌德 譯 _ 丁思銘 黃文蕾
本期“世界科幻”帶來遍布智能設備的未來社會的藝術與生活樣貌。作者貝斯·歌德曾是斯坦福大學的檔案保管員,2015年開始發表小說,喜歡寫關于檔案、記憶以及過去和現在之間關系的推理幻想作品,至今已有四十幾篇佳作,散見于Escape?Pod、Analog、Clarkesworld、Flash?Fiction?Online、Nature等。她的作品也曾入選里奇·霍頓的“年度最佳科幻與奇幻”系列。
“媒介即人的延伸”,多媒體藝術已經成為當今藝術展覽中比較常見的種類,在這篇作品中,這項藝術越發“登峰造極”。準交響打擊樂手塞娃和她的約會對象雕塑家賈勒借助情緒捕捉智能設備“坎迪德”工作與生活。普通大眾情緒捕捉能力越發遲鈍,以感知和創造為生的藝術家就越發珍貴。可藝術家也分“欺世盜名”與“造福社會”……
塞娃正在蛋酒餐廳等著賈勒,這是他們第一次約會的地方,一長串各色迷你杯蛋酒順著傳送帶魚貫而出。她拿起一杯生日蛋糕味的蛋酒,取下扣在杯子上的防塵罩。蛋糕的香氣在她的微環境中觸發了準入請求。她點擊同意,隨即沉浸在砂糖、牛奶和巧克力的香氣中。盡管早餐已經吃過蛋糕了(十九歲生日派對剩下的),她還是想吃。蛋糕從來不嫌多——這是她的信條之一。
塞娃在微環境中將《坎迪德》的前奏曲設置為循環播放。頭幾個小節里,緊湊的重音仿佛把她整個人帶到半空,她情不自禁地在空中指揮起來,手臂隨著音樂的起伏震顫——她并不在意別人是否正看著她。當前奏曲的主題響起,高亢的旋律沖擊著全曲熱烈的節奏而始終沒有被后者吞沒,她的心臟好像就要跳出胸膛——這才是音樂!
當曲子循環到第三遍,她制作了一段情緒捕捉——
《::坎迪德;喜悅-》。
這段情緒捕捉還沒有達到專業的水平,不算是藝術作品或者有鑒賞價值的東西,但她仍然樂在其中。它并不需要有多好。她對于社會的貢獻在于創作音樂,而非情緒捕捉。音樂才是她進入大學的敲門磚。她記得媽媽曾說,這個社會永遠需要音樂家,因為再先進的數字手段也沒法用飽滿的情感演奏音樂。她的目標是在這個擁有至少七萬人口的城市成為一名交響打擊樂手。
她回味著《::坎迪德;?喜悅-》。很顯然,它還需要進一步打磨。這一段情緒捕捉記錄了她歡快的心情,前奏曲本身自然也從不令人失望,但是蛋酒傳送帶的背景音也被收錄了進來,而且她也忘了在捕捉情緒時想象一個視覺畫面——這段情緒捕捉的視覺呈現目前還只是默認的藍色背景。
“我直接把它丟掉算了。”她想。干脆交給刪除操作員,他們會把這段情緒捕捉從她的植入體和備份存儲中刪除,并追擊所有已經抓取到它的爬蟲①,而且,如果傳言是真的話,他們還會把它從她的永久記憶文件中刪除。但《::坎迪德;?喜悅-》記錄的是這一純粹的瞬間,說不上來為什么,她將它收藏進了新近存儲中。
她從傳送帶上取下一杯香辣蝦味的蛋酒,接著又拿了一杯標題令人不安的、名為“最佳種子”的彩色蛋酒。在過了四十分鐘、喝掉了五杯蛋酒之后,塞娃開始懷疑賈勒是不是要用突然消失的方式和她分手。但當她把最后一個酒杯丟進回收桶的時候,賈勒跑進了餐廳。
“我要給你看一樣東西。”他說道,沒有解釋為什么遲到,也沒道歉。他梳著波浪一樣的卷發,發梢被植入體設置為發光,合身的襯衫搭配著精致裁剪的破洞牛仔褲。他的每一個手指都戴著戒指,甚至兩個拇指各戴了兩個——真的戒指,不是數字模擬的。
塞娃突然想到她應該下載一個新的手環插件。他們第二次約會時,二人跳進卡路基公園旁邊的霓虹池,那時他就已經看到她手腕上浮動的小三角了,但現在換手環已經太晚了。
他猛地抓住她的手,這種感覺有點兒像聽到《坎迪德》前奏曲的頭幾個小節。“你來晚了。”她沉住氣說道。
他詢問能否一起回他的工作室,他打算給她展示最新的雕塑作品。這一作品的雕琢已經耗費了數月,而她將會是成品的首個觀眾。手環上小三角的閃光順著她的胳膊一路爬升,反映出她的腎上腺素正在迅速提升。她馬上關閉了情感插件,可惜還不夠快。顯而易見的,她的心臟正在劇烈跳動。
在她發起賬單自動付款之后,兩人快步從店里走到了街上。
他們穿梭在市中心。她的微環境自動屏蔽了空氣中的霧霾。整座城市就像一首雜亂的打擊樂章,充斥著磕碰聲、腳步聲,以及人聲的斷奏。但她從不會屏蔽掉環境音。城市正在創作著屬于它自己的音樂。
藝術作品的揭曉是特別的,甚于他們第三次約會時體驗的夜空模擬器,而那已經相當浪漫了。雖然只認識了三個月,但他們也許可以創造一些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比如親密關系契約,或者聯合藝術企劃。
他們跳入了一個運輸莢,依舊十指緊扣。她將頭靠在他的肩膀上,他環抱著她,將她帶入強烈的暖意中。
賈勒的工作室擠在大學校園中的一棟大樓里,內部隔斷精確到了毫米。雕塑工具沿著墻整齊地擺成一行,一把稀松的掃帚倚在角落,一個橙色的沙發靠在墻邊。
房間的中央被一個隱私屏風遮住了,屏風上的分子在不斷地四處移動,將里面的一切隱藏了起來。
賈勒拿起掃帚。盡管地板潔凈無瑕,他還是一遍又一遍地清掃著想象中的灰塵。
“好了。”他吸了一口氣說,并把掃帚放回到角落里。
隱私屏風逐漸散開。
屏風后面是一座女性手臂的雕塑,石灰巖經過精細的雕琢,手掌伸開,手指微曲——他以嫻熟的技巧和耐心,描繪出了一個優美的動作。
這只游離于軀體之外的手臂讓她感到了些許困惑。為什么他要選擇女性的身體部位來作為藝術表達的媒介?這只手臂,它彎曲的肘部,散發著令人不安的熟悉感。塞娃看向自己的手臂,彎曲著手肘。這座雕塑的原型是她的身體嗎?但她怎么能確認這一點呢?這只是一只手臂,不是什么特別的肢體。
賈勒踮著腳,期待著她的反應。盡管擺出一副若無其事的表情,他對認可的需求好像是房間中一個實實在在的有形之物。
“這太棒了。”她稱贊道,把關于性別、權力和藝術家的選擇之類的想法擱到一邊。
“這還不是全部。”他一只手放在她的后背上,帶她靠近雕塑。她將手伸向這只跟自己如此相似的手臂,訪問請求隨即響起。她驀地吸了一口氣。
他將一段情緒捕捉嵌入了雕塑,她小心地讓它接管了自己的感官。她原以為這段感受會類似《::泛型;?高興-》,或者《::泛型;?強烈的情緒發現-》,但實際上不僅如此。他創造了關于自己的情緒捕捉,親自打磨,并嵌入了雕塑。她體驗到三次急促的呼吸、心痛與悲傷,向愛人伸去但又永遠都無法觸碰的手。幽靈般陰魂不散的體會被雕塑的視覺效果進一步增強。
盡管她認可賈勒的努力,但她仍能感到這段捕捉中的粗糙之處。場景的切換是搖擺的,情感共鳴在第三秒后就失去了力量。還算可以,但確實不是什么上乘之作。賈勒不是薩拉沃尼克,再說誰又能比肩后者的《::雨滴落在小鳥背上-》,還有《::小提琴家暈倒在舞臺上-》呢?
塞娃重新回到了自己的感官,情緒捕捉的余韻逐漸消退,直到周圍的一切只剩下身邊的賈勒和面前的雕塑。
“我之前都不知道你的專業是多媒體。”她說。
他好像對這一回應感到失望。“不是,但學校為藝術實驗留出了空間。”他看向雕塑,又看向她,臉上掛著扭曲脆弱的表情,這是惱羞成怒的前兆。
她旋即贊揚起這一作品,認為實體雕塑與數字情感的融合真的很不錯。一些評論家可能會說,對多媒體的依賴削弱了情緒捕捉作為一種獨立藝術形式的力量,但是塞娃在這一組合中看到了潛力。在她的認知中,創造力往往來源于兩樣迥異事物的結合。
在收獲贊美的渴望被滿足后,賈勒打開了話匣子,他有太多關于情緒捕捉的話想說了。接下來的一個小時,他們討論著感官剝奪作為一種情感增強技法的優勢,不厭其煩地談論著薩拉沃尼克的作品。他們的對話滔滔不絕,無止無休。
“我也做了一樣東西,”被這場熱烈討論所鼓動的塞娃說道,“并不是藝術,”她很快補充道,“只是我今天的一點感受。”她拿出《::坎迪德;?喜悅-》,思考著要不要共享訪問權限。
“你也做了情緒捕捉?”不覺間,二人對話的氛圍悄然變化,激動之情漸漸褪去。賈勒的聲音不帶任何感情色彩,但她能感受到背后的意味。
“不是藝術,”她重復道,“只是好玩做的,”也許她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不是什么要緊的。”
“我想看看。”
她想要解釋,對她來說,創作情緒捕捉就像演奏一串六十四分音符,只有在注意力高度集中或者將大腦完全放空的時候才能做到。然而,趕在勇氣還沒消退之前,她把《::坎迪德;?喜悅-》的訪問碼發給了他。
在體驗情緒捕捉的時候,他的臉上充盈著喜悅的活力。她意識到這是一種弱點——這種能看到其他人情緒體驗的能力,盡管這些情緒是外來的。她想知道,在看向那座雕塑的時候,她看起來怎么樣,在那只幽靈般可悲的手臂面前,她的臉是否止不住地抽動?
當情緒捕捉結束后,賈勒回到了自己的感受,現在他臉上的表情是屬于他自己的,她沒法解讀。他沉默了好一會兒。
“這不是藝術,”她又強調了一遍,“這只是我的感受,音樂給我的感受。”
“你不應該丟掉它。”他說,“我是說,這里面有一些有意思的東西。這不是一個糟糕的初學者作品。”
這些話就像給了她一拳,而更糟糕的是她羞愧于自己對這些話的反應。他說的是實話,這些話也是她會對自己說的。
她強迫自己笑起來,“起碼音樂很棒。”
“沒錯,這是一個很好的記錄。”賈勒停下來,“你沒有給其他人看過吧?”
“我就是今天下午做的。沒多一會兒。”
“我說這個是為了不讓你受傷。不要讓其他人看到這個,好嗎?”
突然間,她想讓他看到她擅長的事物,她真正的藝術。“你應該來參加我這星期的音樂會。”她將門票發送給了他,“我會表演木琴獨奏。”
“這是一種復雜的藝術媒介。”他說。她聽到的潛臺詞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藝術家。
三個星期后,她再次來到了賈勒的工作室。他們打算去舞蹈廣場見朋友,這次是中途短暫停留。像往常一樣,賈勒把他的創作拖延到了最后一刻,這會兒他需要在二十分鐘內趕制出一張花瓶的草圖。
在他忙活的時候,塞娃在工作室閑逛,她的微環境屏蔽了石灰巖的灰塵。她避開了那座仍舊讓她感到不安的手臂雕塑,盡管那些蜷曲的手指真的很美。
角落里有一大塊雕刻到一半的石灰石,她很難想象它將呈現出什么樣子。也許是一團火焰,或者是一只公雞。賈勒曾跟她說,雕刻是從石頭上一點一點去掉本不該在那里的部分,直到真正的形象顯現出來。與之相反,音樂則是用本應存在的音符來填充寂靜的時空。她推敲著這一藝術中的對立——減法與加法,消除與創造,滿溢與虛無。
她將手伸向這座火焰/公雞半成品,一條訪問請求向她發來。賈勒從來不給工作室里的東西加密。她猛然間意識到他正在創作另一座多媒體雕塑。她本不應該搶先看未完成的作品,但她實在是太好奇了。
這段情緒捕捉似乎是一場對藝術的冥思,一位藝術家的心路歷程。一個男性角色,雕塑家,以英雄般的形象出現。塞娃強忍著笑意——很明顯這個藝術家就是賈勒。一段段閃回的情緒勾勒出他的故事——藝術家的掙扎、精湛的技巧、高深的藝術。他真是這么看待自己的嗎?一個嶄露頭角的天才?
當《坎迪德》的前奏曲響起,所有的笑意頓時從塞娃的身體中抽離。這種高漲的情緒——這是屬于她的,卻被別人扭曲又丟回給了自己。他私自挪用了《::坎迪德;?喜悅-》,并將其縫合進了他自己的情緒捕捉中。他偷走了它,扭曲了它,還宣稱是它的作者。在《::坎迪德;?喜悅-》所包含情緒的襯托下,這位男性藝術家鞠著躬,榮光四射。
她“砰”地關掉了訪問節點。
賈勒正弓著身子對著一塊模板。他的植入體在實體紙上投射出圖案,一個優美的花瓶正浮現出來。
“這是什么?”塞娃問。她聲音里的怒意讓他一躍而起。
“花瓶?”他自顧自地說著,然后看到她正在指向那個半成品雕塑。他揮手將模板隱藏起來。為了作畫,他取下了所有手指上的戒指,這讓他的手看起來異常脆弱。“這個還沒完成呢,我還在做精修。”他甚至沒有意識到她為什么在生氣。
“我只是和你分享我的情緒捕捉,不是為了讓你把它大卸八塊嫁接進你自己的敘事里。”她甚至不知道他偷偷留了一份副本,遭到背叛的惡感在她的胸中醞釀。
“所有發生在我身上的事都是我藝術的源泉。”他做出和情緒捕捉中的男性角色一樣英雄般的姿態,扮演著一位受迫害的藝術家。難道他對著鏡子練習過這個姿勢?
“你拿走了我做的東西。這不是你的藝術。”這一瞬空氣仿佛凝固,她接下來說的話對他和對自己都一樣意義重大,“這是我的。”
他嗤之以鼻,“那我是否也需要給石頭署名權?”
認識以來,她第一次客觀地審視著他——精心造型的頭發,精致裁剪的破洞牛仔褲,對生活的投入,好像所有人都必須認可他是個偉大的藝術家。她不斷地鑿開他在自己心目中的形象,直到露出里面的真實。
她現在才意識到,在第一次看到《::坎迪德;?喜悅-》的時候,他其實是在生氣。這并不是因為她的作品有多出色,而是因為她膽敢創造了它。她能感到賈勒或多或少地想要她彎折、收縮,就像他手中待雕琢的石塊一樣。
她本可以從他精心擺放的工具中抄起一件,把那個火焰/公雞雕塑砸個粉碎,她也可以要求他銷毀剽竊而來的情緒捕捉。她知道賈勒永遠無法正確地使用它,而且他也永遠無法做出任何類似的東西。
但她沒有這么做,而是說道:“你覺得你能做出任何有價值的東西嗎?”
這個極富侵略性的尖銳問題讓他哆嗦了一下。這是每一個藝術家在灰暗和寂靜的瞬間拷問自己,卻始終都無法回答的問題。
他的嘴開合著,試圖打起精神、積蓄力量來回應。
塞娃讓微環境屏蔽了他的身形、他的聲音。忽然間,工作室里好像只有她一個人。他給出的答案,無論是什么,都被消音了。她從視野里抹去他的雕塑作品,一個又一個。
她離開了,沒再說一句話。
在接下來的兩個小時里,塞娃氣憤地坐在蛋酒餐廳里,讓微環境屏蔽掉所有的外部噪音。她玩著一個叫“牛牛躲開”的游戲,在里面滾動著一個由牛奶液滴組成的大球,沿途撿著各種各樣的道具讓牛奶球變大,而碰到奶牛就算輸。當不小心在第五關掉進牛坑后,她憤怒地退出了游戲。
她沒有打開新的游戲,而是切換到了薩拉沃尼克的《::?雨滴落在小鳥背上-》。
一只小鳥,蜷縮在松針下,心咚咚地跳著。雨點啪嗒地落下。在它起飛前的一瞬,一滴雨落在它的身上,輕輕地滲入它的羽毛。這起飛前的一瞬,這小小的生命,如此充滿驚奇,離死亡如此之近。
練琴房安靜無聲。塞娃手握木琴的打槌,演奏起《坎迪德》的前奏曲。聽著樂聲,她制作了一段情緒捕捉,讓音樂的流動和生命的律動交織在一起。木琴的聲音響起,她全神貫注,每個音符都精確無誤。在音樂的牽引下,她演奏著,生命的一個個瞬間注入作品之中,凝結成這段包含她的記憶、想法和感受的體驗。
之后,在重新播放這段情緒捕捉的時候,她意識到賈勒并沒有在這個故事中出現,他被剝離了,好像從沒存在過一樣。
她不知道該給這個屬于自己的多媒體作品——這個融合音樂的情緒捕捉——起什么名字。于是她調出數據程序來檢索可行的標題,程序給出了這個:
“::我們的價值只體現在我們的作品里嗎?-”。
這是一個她想了很久卻無法回答的問題。程序一定是注意到了她的想法。
她棄用了這個標題,而選擇了她自創的:
“::坎迪德;?生命-”。
她喜歡這個簡潔的標題。《坎迪德》的前奏曲本身就充滿著生命的低語,而更重要的是作品中也融入了她自己的生命:她的想法和感受、她的堅持、她的疑惑。
塞娃感到筋疲力盡。她將木琴蓋好,將打槌收回包里。在關掉情緒捕捉之前,她用自己的名字將文件命名并保存了下來。猶豫了一陣兒,趁著勇氣還沒有消退,她上傳了《::?坎迪德;?生命-》,讓整個世界看到她的創作。
【責任編輯:尾 巴】
①“坎迪德”是一款情緒捕捉智能設備,《坎迪德;生命-》是一個情緒捕捉多媒體作品。在現實世界,《坎迪德》(CANDIDE)是一曲情感豐富的交響樂。
①?也叫網頁蜘蛛,是一種按照一定的規則,自動地抓取互聯網信息的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