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下如何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圍繞這一問題,連云港市婦聯以“小馬扎”巾幗理論宣講聯盟為龍頭,以“小馬扎巾幗流動課堂十個一活動”為抓手,服務社會、社區、家庭,打通全面聯系服務婦女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每周三下午四點半,板浦鎮的王奶奶準時拎著小馬扎來到鎮上的“小馬扎”課堂,聽講師們講解政策或看蘇北琴書表演,這成為她的日常愛好之一。內容多樣、地點靈活,“小馬扎”大舞臺極大地豐富了群眾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連云港市婦聯聯合市委組織部、宣傳部等部門共用共建陣地載體,借助市委宣傳部的理論宣講和優秀劇目“六進”活動把“小馬扎”課堂送到廠礦、企業和機關單位,市縣則聯合舉辦“關愛一老一小·共建美麗家園”連里巾幗志愿服務暨“黨旗飄揚·幸福舞蹈”群眾性主題宣傳活動,借助村(社區)基層陣地綜合整治,將“小馬扎”等工作融入基層黨建、城市文明創建等重點工作中。
“小馬扎”是婦聯的,也是社會的,所有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黨群服務中心也都是婦聯的陣地,做到了多元融合在基層;課堂地點靈活,村灣屋場、廠礦碼頭、田間地頭、農家小院都是課堂教室,三五成群,隨時隨地開展,做到了課堂教室在基層;圍繞婦女群眾的知識層次、興趣愛好、生活規律、上課特點等開發課題、設置授課內容,課時10 分鐘至半小時不等,農閑時展開講,農忙時簡要說,做到了基層婦女是主角。
“竹板一打話啦啦,小馬扎子來拉呱……”來自灌南縣的90 后姑娘袁靜是一位快板能手。成為“小馬扎巾幗流動課堂”講師后,她一方面研究“小馬扎”要傳遞的新思想、新政策,另一方面根據群眾喜好,和團員們創作了《小馬扎拉呱》等快板節目,很受歡迎。
像袁靜這樣的講師,“小馬扎”大舞臺已經選聘了140余名,她們用身邊人講身邊事,用鄉音把天下事講成身邊事。在內容上,緊密聯系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等大事要事喜事,創新開發“小馬扎”巾幗流動課堂課件100 個,以小切口反映大變化、大發展。在演繹上,用故事講思想,以案例講政策,以典型講經驗,融合蘇北琴書、淮海戲、情景劇等文藝元素,將黨的創新理論、惠民政策送到婦女群眾身邊。在傳播上,選聘講師組成巾幗講師聯盟,形成市縣鄉村四級宣講陣地;線上推出“黨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層——巾幗說”“小馬扎巾幗說”等微視頻50 余個,巾幗宣講團持續進農村、機關、社區、企業、校園等開展特色宣講3260 余場次,覆蓋30 萬人次。
“小馬扎”大舞臺注重在宣講中查訪民情民意,推動婦女兒童“三最”問題解決,實現了巾幗宣講宣傳隊、調查隊和服務隊的三隊合一。
調研了解在一線,一方面在和風細雨中把黨委政府惠民政策送下去,另一方面,在訪貧問苦、傾聽民情民意中,把婦女群眾的急難愁盼帶上來,為黨委決策、重難點問題解決提供科學依據;為民辦實事在一線,打造連里巾幗微宣講、微關愛、微項目、微服務“四微”集市,開展法律咨詢、惠民政策解讀、心理關愛等志愿服務4000余次,1.6 萬余名群眾受益;托底保障在一線,協調聯合市委人才辦、民政等部門出臺政策、機制,加大資金、資源、項目等扶持,城鄉婦女“兩癌”篩查救助、“一戶一策”精準微關愛服務、關愛“一老一小”木蘭行動等公益項目和活動,實現了小馬扎到哪里,就把黨的關懷和溫暖送到哪里,拉近了黨和婦女群眾的血肉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