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芙和琦妹

忙忙碌碌一個上午,總算有時間坐下來喝口水,我迫不及待地打開文件夾,準備利用午餐前的時間看完一個案例分析。平時完全不關心我的同事突然把脖子抻得老長,幾乎把臉貼到我的電腦屏幕上,用夸張的語氣問:“你在看什么,難道是看劇?”
然后他發出鴨子般刺耳的笑聲,我只好尷尬地回答:“沒什么,上網隨便看些新聞?!毙睦飬s暗自慶幸——好險,差點兒被人發現秘密。這次化險為夷全靠平時積累的經驗,我把文件夾的名稱改成“風景照”,將厚厚的書放在桌子底下的文件柜上,連電腦都加裝了防窺膜,一有風吹草動,我就能迅速將其切換成工作模式。
這是我準備司法考試的第三年。作為在職備考人,我不得不和一群愛打聽八卦的同事斗智斗勇。
我的本職工作是電視臺的記者。由于工作關系,我經常會采訪法官或律師,在聽他們講述案情時,內心會升騰起“我也能做點兒不一樣的事情”的欲望。當時,我的職業發展遇到了瓶頸。相反,在面對錯綜復雜的案例時,我能體會到用法理抽絲剝繭分析案例的暢快感和久違的好奇心,于是,獲得法律職業資格證書成為我的短期目標。
為了不影響工作,我只能充分利用“邊角料”時間,一有閑暇就在隱蔽處把書翻開,偷偷看上幾眼,在心里默背法條,還要時不時地環顧四周。吃完午飯,大多數人會午休,我則插著耳機觀看案例分析的視頻。
晚上回到家,做完家務后,我一邊陪女兒寫作業,一邊看資料、做筆記。有時過于專注,惹得女兒大聲抗議:“你趕緊來批我的作業!”她認真地問我:“難道大人還要考試嗎?”我無法解釋這復雜的因果關系,只是告訴她,因為媽媽想要改變。
在備考的路上,那些無孔不入的壓力讓我飽受折磨。如果沒有考上,我是否還有重來的勇氣?即便考上,我又能否瀟灑地遞出辭職信?
在最后階段,我復習時將手機鎖進抽屜里,也不預設結果如何,只是按部就班地執行每日的計劃。對我而言,司法考試就像一場與自我的較量,證明我依然有“夢與遠方”的期待。
成績公布那天,我正在采訪一位法官,因按捺不住喜悅,私下與她分享了“上岸”的消息。她立刻給了我一個熱情的擁抱,說“這太不容易了,復習一定很辛苦”。她同樣是跨專業通過考試的,其中的艱辛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懂。
喜悅的心情慢慢冷卻,擺在眼前的是更加嚴肅的問題——能否實現職業轉型?事實上,人到中年,即使試錯成本增加,也并不意味著應該徹底“躺平”。因為我清楚地明白自己要什么,也對現狀不滿意,心里就有股力量驅動著“內卷”。目前,我已向心儀的律師事務所遞交了實習申請,正式走出改變現實的第一步。
(遠 流摘自《三聯生活周刊》2023年第25期,劉 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