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笛/編譯

晚飯后,孩子們圍著雅各布,要求他講“巨人的故事”。
雅各布微笑著,靠在壁爐邊,給孩子們講了起來。他的聲音平和柔緩,帶著濃濃的愛意。
“有個男孩央求父親帶他去街上看嘉年華游行,父親想起自己小時候也喜歡看游行,便答應了孩子的要求。第二天早上,父子倆一起出發了。
“游行隊伍外,圍滿了從四面八方趕過來看熱鬧的人,男孩什么也看不見。于是,父親把兒子舉起來,放在肩上。
“騎在父親肩上的男孩清楚地看到了游行的場面,他不停地告訴父親,游行隊伍多么壯觀,顏色、造型多么精彩。男孩對自己能看到這些感到非常驕傲,嘲笑那些擠在人群里什么也看不見的身材矮小的人。他甚至對父親說:‘可惜你長得也不夠高,否則你就能像我一樣清清楚楚地看到游行隊伍了。”
“但是,這個男孩也不是什么都看見了。”雅各布意味深長地說,“他沒有看見的,是他為什么能夠看見。如果他的父親也騎在別人的肩上,一樣能夠清楚地看到游行隊伍。”
小女兒失望地說:“這根本不是巨人的故事。”
“這就是巨人的故事。這個男孩從一個普通人變成巨人,又從巨人變成一個渺小的人。”
“他是怎么變的呢?”孩子們齊聲問道。
“孩子們,”雅各布說,“巨人任何時候都記得自己坐在別人肩膀上。”
“如果不記得了,會怎么樣呢?”小兒子問道。
“會重新變成一個渺小的人!”雅各布回答道。
(彤 彩摘自《諷刺與幽默》2023年6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