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文森,徐利明,王 超
(海軍潛艇學院 戰略導彈與水中兵器系,山東 青島 266199)
潛射彈道導彈通常采用平臺式慣性導航系統,其初始對準的方式與捷聯式慣性導航系統不同,通常采用先平臺調平再方位對準的方式進行。當前,傳遞對準技術研究主要針對捷聯式慣性導航系統,對于平臺式慣性導航系統的傳遞對準算法研究較少。
與航空運載平臺相比,潛艇機動能力有限,速度、位置和姿態等運動參數的變化率較小。受海流和風浪等因素的影響,艇體可能存在較大變形角[1,2],從而影響傳遞對準精度。針對潛艇航行時運動參數變化速率慢、變化范圍小的特點[3],分析傳遞對準模型,研究適用于潛射彈道導彈傳遞對準匹配算法,并結合潛艇航行試驗數據,分析有利于進行傳遞對準的運動方式,為潛射彈道導彈傳遞對準技術的發展提供參考。
在潛射彈道導彈中,初始對準通過水平調整(簡稱調平)和方位對準來實現。慣性平臺的方位對準是指在慣性平臺調平后,將慣性測量坐標系OnXn軸向發射坐標系的OgXg軸的對準過程。在進行瞄準時主、子慣導之間存在失準角。主、子慣導對載體運動參數測量的輸出值就會存在差值,這些差值能不同程度地反映出失準角的大小,從而可利用這些差值估計主、子慣導之間的失準角。
在進行平臺方位對準時,需先確定射擊方位OXg和平臺坐標系OXps方位之間的夾角δ,設子慣導平臺OXpm軸與主慣導平臺OXpm的失準角為γ,如圖1所示。
圖1 方位傳遞對準示意圖Fig. 1 Azimuth alignmen diagram
可得如下關系式
從而只要求得子慣導與主慣導之間的失準角γ,即可實現導彈方位對準。當主、子慣導存在一定的方位失準角時,主、子慣導上輸出的速度及姿態信息等都會出現偏差。失準角估計的精度主要與系統的可觀測度有關,而可觀測度主要與匹配方式和載體的機動方式有關。需充分考慮潛艇運動特點和艇上環境條件,合理選擇匹配方式,并操縱潛艇進行有效的機動,即可使失準角的估計達到一定的精度。
由于平臺式慣性導航系統采用實際物理平臺,加速度計輸入軸與平臺坐標系軸線平行,速度誤差信息反映了兩平臺失準角,因此可采用速度匹配折方式;載體的姿態角由框架軸上的姿態角傳感器輸出,無法直接提供載體角速度,因而在傳遞對準過程中可采用姿態角匹配的方式。
1)速度誤差
主慣性與子慣導的速度誤差模型可表示為:
式中:δv=[δvx,δvy,δvz]T為速度誤差;?=[?x,?y,?z]T為子慣導平臺失準角;?×為子慣導失準角對應的反對稱矩陣。
2)框架角誤差
設主慣導框架坐標系與子慣導框架坐標系間的轉換矩陣為,載體運動角速度為ωz=[ωzx,ωzy,ωzz],可得主慣導與子慣導之間框架角輸出的誤差為:
1)速度匹配方程
主慣性輸出的速度信息為vm=[vmx,vmy,vmz]T,子慣導輸出的速度為vs=[vsx,vsy,vsz]T, 則速度匹配方程為:
式中:εv=[εvx,εvy,εvz]T為速度測量噪聲。
2)框架角匹配方程
主慣導測得的框架角為um=[umx,umy,umz]T,子慣導測得的框架角為us=[usx,usy,usz]T,則框架角匹配方程可表示為:
式中:εu=[εux,εuy,εuz]T為框架角測量噪聲。
由于潛艇在水下機動能力有限,結合速度匹配、姿態匹配的方法,采用速度+框架角的匹配方式,傳遞對準算法的狀態量為:
在傳遞對準過程中采用速度+框架角匹配模型[4–6]。系統狀態方程為:
采用“速度+框架角匹配”的傳遞對準方案,是用主慣導和子慣導的輸出速度和框架角之差作為觀測量。
由此得到的量測方程為:
平方根濾波一方面可減小對計算機字長的要求,從而提高濾波的精度;另一方面可時刻保證的對稱正定性,從而提高濾波的穩定性。H∞濾波具有較好的魯棒性,但由于H∞濾波器對于干擾沒有做任何假設,它必須適合于所有可能的干擾情況,因而其結果過于保守[4]。
為了適應潛艇航行過程中運動參數變化率小的情形,在設計傳遞對準濾波器的設計時,希望濾波器同時具有平方根濾波和H∞濾波的優點,即:濾波算法具有較好的魯棒性;濾波算法能夠盡快收斂,減少濾波時間;能夠給出最優的狀態估計,提高狀態估計的精度。為此本文提出一種平方根/H∞混合濾波方法。
在平方根濾波中,狀態更新方程為[7–9]:
在H∞濾波中,狀態更新方程為[10]:
2 種濾波算法的狀態更新方程在此形式上相同,本質區別在于增益矩陣的計算方式及每次測量更新得到的值不同。
在平方根濾波的增益矩陣為:
在H∞濾波的增益矩陣為:
同時,與增益矩陣相對應的估計均方誤差也不相同。在平方根濾波中估計均方誤差為,而在H∞濾波中估計均方誤差為。對于和而言均為對稱正定矩陣,可用矩陣的跡來表征其濾波的精度。
設平方根濾波器估計均方誤差的跡為tr(Pk_2),H∞濾波的估計均方誤差的跡為tr(Pk_∞)。為了更好地融合平方根濾波和H∞濾波的優點,構造一種平方根/H∞混合濾波器。在平方根/H∞混合濾波器中構造如下增益矩陣:
將得到的增益矩陣分別代入平方根濾波器和H∞濾波中,并將其作為該濾波器的增益矩陣。從而可以得到一個修正后的平方根濾波器和一個修正后的H∞濾波器,狀態更新方程分別為:
在平方根/H∞混合濾波器中,分別修正了平方根濾波器和H∞濾波器中的狀態估計值,但沒有改變各自的估計均方誤差等其他參數的值。因而平方根濾波器和H∞濾波器中仍保留了各自信息,這保證了平方根濾波器和H∞濾波器各自的性能。
變速直航運動可分為加速運動和減速運動,主要限制因素包括潛艇動力性能、海水阻力以及潛艇慣性等。為傳遞對準濾波算法提供的數據類型主要是速度。潛艇水下航行,考慮到隱蔽性因素和舵效和操艇安全問題,潛艇航速通常控制在某一區間內。在傳遞對準過程中,速度變化率的大小對于濾波估計的效果有明顯影響。
在該變速直航運動中,經過500 s 的加速,航行速度由2.65 m/s 提高到3.03 m/s;航向角179.72o~180.43o變化區間為;橫搖角變化區間為?0.34o~0.22o;縱搖角變化區間為?0.09o~0.57o。如圖2~3 所示。
圖2 變速直航時的速度Fig. 2 The speed of straight forward
圖3 變速直航時慣導的框架角Fig. 3 The attitude angle of straight forward
轉舵旋回時,艇體和舵力矩、流向螺旋槳的水流等條件發生改變,致使螺旋槳的推力發生變化,從而引起艇的航速變化。另一方面,艇在C 形機動時,航向的變化會直接引起東向速度和北向速度的大范圍變化。
在該C 形機動中,航行速度變化區間為1.98~3.47 m/s;航向角由79.35o轉至259.10o;橫搖角變化區間為?0.04o~1.81o;縱搖角變化區間為?0.20o~0.69o。如圖4~5 所示。
圖4 C 形機動時的速度Fig. 4 The speed of C-type maneuvering
圖5 C 形機動時慣導的框架角Fig. 5 The attitude angle of C-type maneuvering
S 形機動可看成是由2 個旋回方向相反的C 形機動構成的。S 形機動與C 形機動的區別在于,潛艇在改變舵角的過程中側向速度和橫傾角會改變符號,對于提高系統的可觀測性具有重要意義。
在該S 形機動中,航行速度變化區間為2.10~5.16 m/s;航向角由328.40o轉至143.18o再轉至308.71o;橫搖角變化區間為?9.22o~14.46o;縱搖角變化區間為?2.10o~2.27o。如圖6~7 所示。
圖6 S 形機動時的速度Fig. 6 The speed of S-type maneuvering
潛艇進行變速直航運動時,在500 s 的時間內,航速由6 kn 變化到11.6 kn。速度變化為傳遞對準提供了觀測量。
通過仿真計算發現,采用變速直航運動時,采用平方根濾波算法、H∞濾波算法和平方根/H∞混合濾波算法進行傳遞對準,均未得到完全收斂的方位失準角估計結果,如圖8 所示。
圖8 變速直航運動時方位失準角估計Fig. 8 The azimuth misalignment angles in straight forward maneuvering
潛艇進行C 形運動時,在400 s 的時間內,航速變化范圍為8.3~9.7 kn;航向變化量為278.4o。在機動過程中速度和航向的變化為傳遞對準提供了觀測量。
通過仿真計算發現,采用C 形機動時,采用平方根濾波算法時,在332 s 方位失準角估計值收斂,方位失準角估計誤差平均為?0.3′;采用H∞濾波算法時,在214 s 方位失準角估計值收斂,方位失準角估計誤差平均為?0.8′;采用平方根/H∞混合濾波算法時,在183 s方位失準角估計值收斂,方位失準角估計誤差平均為?0.3′,如圖9 所示。
圖9 C 形機動時方位失準角估計Fig. 9 The azimuth misalignment angles in C-type maneuvering
圖10 S 形機動時方位失準角估計Fig. 10 The azimuth misalignment angles in S-type maneuvering
潛艇進行S 形運動時,在300 s 的時間內,航速變化范圍為8.2~9.3 kn;航向變化量為134.7o。在機動過程中速度和航向的變化為傳遞對準提供了觀測量。
通過仿真計算發現,采用S 形機動時,采用平方根濾波算法時,在165 s 方位失準角估計值收斂,方位失準角估計誤差平均為?0.4′,在237 s 后,方位失準角估計值進一步穩定,誤差平均?0.3′;采用H∞濾波算法時,在145 s 方位失準角估計值收斂,方位失準角估計誤差平均為?0.6′,在250 s 后,方位失準角估計誤差平均值進一步減少為0.4′。采用平方根/H∞混合濾波算法時,在159 s 方位失準角估計值收斂,方位失準角估計誤差平均為?0.3′,在255 s 后,角估計誤差平均值進一步減少為0.2′。
通過仿真分析,基于平方根/H∞混合濾波的傳遞對準算法,其收斂速度優于平方根濾波算法,傳遞對準數度優于H∞濾波算法,算法的魯棒性和估計精度均優于平方根濾波算法和H∞濾波算法。
采用變速直航機動方式進行對準時,算法收斂速度較慢,方位失準角較大;采用C 形機動方式進行對準時,算法收斂速度中等,方位失準角估計比較準確;采用S 形機動方式進行對準時,算法收斂速度較快,方位失準角估計比較準確。因此,為了提高傳遞對準的速度和精度應盡可能采用S 形機動方式進行傳遞對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