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煉棟

杭州市人大持續迭代基層立法聯系點建設,讓立法載滿民意。
“把百姓利益放在心上,把民意訴求融入法規。”“八八戰略”實施20 年來,杭州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在市委的堅強領導和市政府的大力協作下,積極行使憲法法律賦予的立法權,進一步完善黨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依托、各方參與的立法工作格局,深入推進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高質量地方立法助推法治杭州建設行穩致遠。
“今年杭州市人大常委會立法工作計劃如何制訂?期待你的聲音!”2023 年初,一篇題為《2023 年杭州立哪些地方性法規?等你來投票,贏亞運好禮!》文章走紅網絡。
“截至投票通道關閉日,全平臺有關該活動的相關報道閱讀量達到57.4 萬次,參與投票人數為16437 人次,小程序后臺收到有效留言91 條。”杭州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有關負責人說。
一直以來,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十分重視在立法中充分吸取民意,尤其是在立項、起草、審議、論證、評估等全流程、各環節中,盡最大可能聽取市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努力讓每一部法規都載滿民意,確保立法工作積極回應人民群眾的新要求、新期盼。
2016 年起實施的《杭州市立法條例》明確規定:“編制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應當認真研究代表議案和建議,廣泛征集意見,科學論證評估。”
這一次,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將選擇權交給了全市人民。
在2023 年杭州市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召開前夕,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與《都市快報》聯合發起2023 年度杭州市立法項目投票活動,選取了年度立法計劃草案中的杭州市促進智能網聯車輛測試與應用規定(暫名)、杭州市建筑垃圾管理條例、杭州老字號傳承與發展條例、杭州市農村公路條例、杭州市城市更新條例(暫名)、杭州市城市供水管理條例(修訂)、杭州市志愿服務條例(修訂)、杭州市健康城市條例等15 件進行公開投票,征求市民意見。
最終,杭州市建筑垃圾管理條例、杭州老字號傳承與發展條例,以及杭州市促進智能網聯車輛測試與應用規定(暫名)、杭州市農村公路條例等被列入了2023年度正式立法項目。
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2023 年2 月22 日,杭州市十四屆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杭州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報經省人大常委會批準后于7 月1 日起正式施行。
“用法治規范政府和市場的邊界,在法治框架內調整各類市場主體的利益關系,為杭州打造營商環境最優市提供有力法治保障。”杭州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負責人說。
圍繞中心工作、服務發展大局,與時代同步伐、與改革同頻率,這是杭州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推進地方立法工作始終秉持的理念與宗旨。
緊跟省委、市委的重大決策部署,通過地方立法保障其貫徹實施。2017 年,省委作出“最多跑一次”改革決策部署后,杭州市人大常委會一方面及時進行法規清理,修改、廢止與上位法有抵觸、與改革不適應的法規,保證省委“最多跑一次”改革重大決策落到實處;另一方面在新立法規中融入“最多跑一次”改革精神,如在會展業促進條例中明確會展活動行政許可“一次收文、聯合辦理、一次辦結和一次許可”的規定。為貫徹落實杭州市委“高質量建設一流歷史文化名城”“高水平打造‘濕地水城’努力建設宜居城市的實踐典范”等決策部署,先后制定了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濕地保護條例等,依法推動市委決策部署落細落實。
緊扣杭州特色,主動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為了推進跨境電子商務示范區建設,制定跨境電子商務促進條例,在國內最早以立法形式確立“六體系兩平臺”模式。為鼓勵改革創新,寬容改革創新失誤,出臺促進改革創新決定,在國內率先以法規性決定的形式保護改革創新。為擦亮杭州最具城市辨識度的“金名片”,出臺國內首部區域農產品公共品牌的地方性法規《杭州市西湖龍井茶保護管理條例》。

2023年2月22日,杭州市人代會表決通過了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緊貼社會關切,彰顯法治為民的溫度,成為另一顯著特點。為鼓勵社會救助行為,制定院前醫療急救管理條例,在全國率先對現場急救行為給予法律保護。為適應物權法、民法典的規定,回應人民群眾呼聲,破解物業管理“頑疾”,兩次修訂《杭州市物業管理條例》,首次設立禁止物業服務人強制獲取生物信息條款,降低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為協調整合各志愿服務組織,在志愿服務條例中首創了“志愿服務工作委員會”的杭州模式……
立法載滿民意,才能讓百姓叫好。目前,杭州已形成了立法機關主導,有關部門參加,人大代表、專家學者、企事業單位和人民群眾共同參與的科學民主立法工作機制。
尤其是人大的主導作用更強,健全了立法項目征集、專家論證、立法聽證、法規草案征求意見等制度,出臺了地方立法技術規范、地方性法規立項辦法、地方性法規實施情況報告規定、立法評估辦法等制度機制。同時,在全國率先建立了立法咨詢委員會,為每一部法規的合法性、合理性與可行性作出專業評估,發揮專家學者在立法中的積極作用。
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提出,始于基層立法聯系點。早在2015 年,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就積極推進基層立法聯系點建設。從依托代表聯絡站建設26 個基層立法聯系點起步,到2019 年優化調整23 家基層立法聯系點,再到2022 年擴量提質到34 家,全市基層立法聯系點的布局更優化、結構更合理、類型更豐富、典型性更突出。
2022 年,杭州市人大常委會還及時總結經驗做法,出臺了《關于加強基層立法聯系點規范化建設的意見》,對基層立法聯系點場地設施、人員力量、職責要求,以及設立程序、準入條件、成效評價等進行規范。推出了以漢字“立法”為核心,融入三潭印月、人大、船等元素的杭州市人大基層立法聯系點專屬標識,顯著增強基層立法聯系點辨識度。
專門開發上線“杭州市人大基層立法聯系點”數字化應用場景,根據不同行業與人群所需,專門推出駕駛艙、浙政釘手機版、微信小程序等多個版本。應用場景注重發揮杭報集團、文廣集團兩大市級媒體基層立法聯系點的優勢,通過媒體平臺獲取數據、分析熱詞,收集更廣泛的立法民意和法治需求。
開啟新征程,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將充分發揮基層立法聯系點、各級各類媒體等平臺作用,健全完善人大協商、立法協商、立法聽證會、專家論證會、立法后評估等機制,推進各方參與立法常態化建設,推動立法動態“全過程”公開、立法環節“沉浸式”參與,真正讓人大立法在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軌道上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