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思遠

湖州市人大創設代表問政會載體,“問”出代表擔當。
如何把人大工作真正做到群眾心坎上?要答好這個“問答題”,先要解好一道“計算題”,那就是:人大隊伍的力量有多強?
“如果僅僅算機關人員,那只有七八十號人,如果算上全市近5000 名人大代表,那就是一支大部隊。”湖州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孫賢龍常常這樣“算賬”。
而這套“算法”,也正是湖州這些年來做好人大工作所遵循的“解法”:深刻領悟“八八戰略”蘊含的為民情懷,將全體代表的履職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發揮出來,讓人大工作有為有效、有聲有色。
如何加強人大常委會同人大代表的聯系、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眾的聯系,充分發揮人大代表作用?
緊扣“兩個聯系,一個發揮”,湖州給出了自己的思考:
作為人大代表,既要立足代表崗位,積極議政督政、獻計出力,又要立足本職崗位,帶頭建功立業、為民利民。這兩個坐標軸共同構成了人大代表的工作定位。
2013 年,湖州市人大正式啟動以“五政五帶頭”為主要內容的“雙崗建功”主題實踐活動。“五政”就是要善于知政識大局、積極參政強作為、科學議政獻良策、依法督政重實效、客觀評政增活力。“五帶頭”就是要帶頭學習提升、帶頭創業創新、帶頭苦干實干、帶頭遵紀守法、帶頭為民利民。
活動開展以來,配合代表履職紀實、先進典型表彰等制度機制,全市人大代表履職熱情有效激發,閉會期間作用充分體現。
以2015 年為例,圍繞治水治氣等中心工作,各級人大代表共開展專項調研檢查396 次,查找水環境問題2372 個、大氣污染源6376 個,提出建議2216 條次,共走訪基層群眾78047人次,促進解決群眾實際困難1693個。
雙崗建功,重在雙崗、貴在建功,其生命力就在于以實招見實效。2022 年,在開展“雙崗建功”的第10 個年頭,湖州同樣以實績展現其強大生命力:
召開市人大代表“雙崗建功實干爭先、帶領群眾勇當主人翁”推進會,倡議全市740 名擔任村(社)黨支部書記的人大代表和街道議政員,帶領群眾以主人翁姿態,人人爭做“最中國”的湖州老百姓;組織全市472 名企業家人大代表,開展“企業比發展,代表當示范”實干爭先活動,爭當高質量發展主力軍。
廣大代表圍繞“六訪六促”“四八八攻堅行動”等主題活動和“實力新湖州”“美麗新湖州”“幸福新湖州”等載體,聯動監督履職,提出意見建議25000 多條次,解決問題19637 個。
亮眼成績的背后,正是湖州對代表工作“十年磨一劍”的堅守:“雙崗建功”,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2023 年5 月10 日下午,“一氣呵成督治氣”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治理代表問政會如期舉行。會場內座無虛席,會場外全市123 個基層單元2196 人通過視頻連線共同參與。
問政會的開頭,是10 分鐘的暗訪短片。
曝光的揚塵問題沒有整改,水泥粉磨企業粉塵污染嚴重,第三方監測機構造假……短片播放后,有代表立馬發問:“片中已經淘汰的生物質鍋爐又重新啟動燃燒,類似問題面上多不多?職能部門將如何加強對淘汰鍋爐的管理?”
代表們語言犀利,連連發問,直戳痛點。湖州市污染防治攻堅辦、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局等部門負責人直面問題、逐一應答,并接受現場滿意度測評。
這樣的問政會,早已成為制度性安排。2017 年,湖州市人大常委會專門建立了“人大代表問政會”制度,目前已舉辦了20 場。
如何確保問政會代表問得準、部門答到位?堅持問題導向是關鍵。因此,每次問政會都突出一個主題,把問題集中在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上。從“最多跑一次”改革、學前教育,到“首位戰略”實施、反電信詐騙等等,每一個選題都事關全市綱舉目張的發展大計,落腳于群眾牽腸掛肚的“關鍵小事”。
問政,不應止于問。每次代表問政會后,湖州市人大常委會相關專工委都會跟蹤督查落實情況。會前視察、會中詢問、會后督辦,這樣的閉環設計,為推動相關工作、服務改善民生發揮了積極作用。截至目前,湖州市人大常委會共組織各級人大代表視察調研5300 余人次,發現問題線索2856 條次,推動1400 多個問題得到解決或基本解決。
誠如代表所言,“代表問政”制度的建立,不僅實現了代表傳遞民意的常態化,更增強了議政督政的精準化,推進了依法監督的實效化,代表們“為民代言”舞臺更大了、底氣更足了、動力更強了。
“孩子念書不用愁了,心里的石頭終于落了地,找代表真方便、真管用!”林芊國際市場總監許謀加、南童魔服飾董事長顏烈榮聽到了員工的反饋,心里也是樂滋滋的。
許謀加、顏烈榮是湖州市吳興區織里鎮的人大代表。他們通過“亮身份”,收集到不少員工反映的問題,其中“外來務工子女上學難”最為集中。經了解發現,這在織里鎮屬于共性問題,既影響工人安心工作,也不利于吸引人才。他們便將問題整理上報,由鎮人大交辦給鎮政府。不久,鎮政府出臺《織里鎮創業安居專項行動方案》,通過降低就學門檻等途徑,有效緩解外來務工人員子女“上學難”問題。
人大代表“亮身份”,發端于長興縣水口鄉,有力打通了人大代表聯系人民群眾的“最后一納米”,讓“代言人”真正成為“貼心人”。

在“雙崗建功”活動中,湖州市各級人大代表積極查找水環境問題,助力“美麗新湖州”建設。
目前,代表“亮身份”在湖州全面推開。全市4971名五級人大代表信息“亮”在居住地、工作場所、選區和基層單元。各級人大代表通過“亮”身份走訪聯系群眾55700 人次,推動解決基層問題13891 個。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湖州對“亮身份”的探索遠未止步。
在長興縣小浦鎮,代表的身份牌又進行了“微改造”。除了二維碼、照片外,又多了一個專業標簽,標注了代表關注的領域,不僅讓群眾找代表更有針對性,也便于代表圍繞共同關注的領域問題協同開展活動,提升履職效能。
在德清縣新市鎮,按照代表聯絡站分片和代表入駐聯絡站情況,因地制宜實行“一戶一碼”“一樓一碼”“一企一碼”,將聯絡站碼張貼在村民家門口、小區單元樓等,實現群眾家門口“掃碼”即可找到代表,這項工作已在全縣推廣。
“接到《聯群參閱》后,市建設局迅速組織研究,落實工作舉措,全力提升物業服務水平,降低物業管理矛盾糾紛投訴……”
根據全市人大代表助力三個“一號工程”活動安排,俞慧斐等人大代表對關注度較高的物業領域矛盾糾紛情況開展調研,梳理了帶有普遍性的問題。調研報告相關建議也通過《聯群參閱》交市政府轉辦,不久就收到了上述反饋。
《聯群參閱》是湖州市人大常委會推出的電子刊物,定期梳理匯編人大代表和基層群眾意見建議,為市委、市政府決策和人大依法履職提供參考,推動民情民聲傳遞更通暢、落地更高效。
《聯群參閱》又不單單是一份電子刊物。它的背后,是湖州市人大以翻篇歸零的心態對代表工作進行的全方位系統重塑。
2022 年5 月,在一次專題討論會上,湖州市人大常委會對聯系服務群眾工作進行了全面“掃描”。
“盡管工作中形成了許多亮點,但推進力度、深度、集中度還不足;許多工作形式有了,但實質性內容偏少,還停留在有骨架沒血肉的階段。”
“必須通過體制機制、路徑方法的系統整合迭代,推動聯系服務群眾工作完成由量變向質變的躍升。”
“聯群網”的底層邏輯,就是要抓住“人”“數”“制”三個關鍵變量深化聯系服務群眾工作,進一步優化組織模式、迭代平臺載體、豐富服務形式,在“面”上覆蓋生產生活各領域,在“線”上實現各級機關、人大代表橫向協同、縱向聯動,在“點”上緊盯一件件民生實事,把人民當家作主具體地、現實地體現到人大各項工作中。
“這既是一張廣泛傾聽民意、匯集民智的‘民心網’,又是一張宣傳黨的政策、服務群眾的‘連心網’,還是一張智慧生動、應用方便的‘數據網’。”孫賢龍這樣定位“聯群網”。
要建成這三張“網”,離不開一整套保障機制:
多層次責任落實機制,打造“聯群”閉環。
多渠道緊密聯系機制,拓展“聯群”場景。特別是建好用好“湖州人大聯群在線”場景,設立民情民意“信息池”應用單元,已歸集21 萬余條信息,形成民意微報告33 期,讓人大工作更多匯聚人民智慧。
多元化成果運用機制,放大“聯群”實效。相關調研成果通過《聯群參閱》等載體,推送市委市政府領導和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參閱。目前已推送《聯群參閱》40 期,其中圍繞人大助推三個“一號工程”推送10期,提出的助企紓困解難“六盼”等建議被市委市政府文件吸收。
多維度考評激勵機制,激發“聯群”動能。
“‘聯群網’建設雖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對照新時代人大工作要求和群眾期盼,還有許多不足。我們將繼續迭代升級,打造2.0 版、3.0 版,著眼服務全市加快打造‘六個新湖州’、高水平建設生態文明典范城市的中心大局,聚焦人大投身實干爭先主題實踐、助力‘拼經濟’、助推三個‘一號工程’實施等重要舉措,發揮好代表聯系服務群眾作用,讓黨委政府在決策時聽到更多來自人民的聲音。”孫賢龍表示。
長路漫漫,上下求索;行而不輟,未來可期。
在新征程上,湖州市人大常委會將持續探索創新,一步一個腳印深化代表工作,不斷豐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基層的生動實踐,助推“八八戰略”在湖州結出更加豐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