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圓
老百姓日常“關鍵小事”,點位小、頻次高、體量大,不適用議案建議形式提交,但也需要快速流轉解決。2003 年10 月18 日,海寧市人大在硤石鎮建立首個代表聯絡室,“駛出”一列“民情直通車”,開辟了人大代表與政府工作部門之間的一條專屬綠色通道。
2023 年6 月2 日,海寧市人大舉行慶祝“民情直通車”開通20 周年儀式暨“民情直通20 年·傾情為民故事匯”活動,回望砥礪前行20 載,總結完善再出發。
從設在社區的一塊代表公示牌、一張辦公桌到代表聯絡站,再迭代升級為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單元,20 年來,這列“民情直通車”勾勒出海寧市人大和人大代表屆屆相繼、為民履職的不變初心。
“一個代表公示欄,一間接待室,一只選民意見箱,一套工作機制,一本民情記錄本,以‘五個一’為雛形的民情直通車就這樣誕生了。”據時任硤石鎮人大主席凌興元回憶,當時硤石的市、鎮人大代表,都是用一支筆、一本筆記本、一部固定電話來記錄和傳遞民情民意的。
凌興元還記得硤石鎮第一個代表接待日活動開展時的場景,海寧市人大代表秦玉一天就收到選民上門提出的15 條問題和意見。通過“民情直通車”交辦后,不到半個月,政府工作部門就一一開始辦理。人大代表們感受到“民生小事的解決渠道更暢了,履職更有成就感了,老百姓碰到問題想到找代表了”。
2013 年,“浙江人大代表履職服務平臺”投用,當年11 月7 日,海寧市斜橋鎮人大代表在平臺上發帖反映跨界流域水污染問題,向時任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茅臨生直接提問。3 個半小時后,茅臨生的一則回帖,觸發了一場四級人大聯動監督。9 天時間,嘉興、海寧、桐鄉三地政府環保部門“上網辦公”,短時間內使排污行為得到有效制止。

開啟新征程,“民情直通車”內涵更豐富,為民初心始終如一。
最基層的鎮人大代表,直接對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這在以前是難以實現的事。次年,有關專題報道獲評中國人大新聞獎一等獎,成為“民情直通車”推進過程中的美麗注腳。
在隨后10 年里,從電話到QQ 群、微信群,從電腦到“電腦+手機+平板”,海寧人大“互聯網+代表履職”的步履扎實清晰。
2018 年,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印發全省人大信息化建設實施意見,海寧人大代表履職系統上線,代表履職進入信息化管理時代;3 年后又推進數字化轉型,“民情直通車”駛入“云端”。
2022 年,“民情直通車”移入浙政釘。海寧全市以鎮(街)為單位成立12 個“民情直通車浙政釘群”。同時,創建“民情快解釘”,用“一釘”實現同步流轉問題、同步歸集數據,成功破解以往工作人員手工錄入難題。
“非常便捷!”海寧市人大代表呂靜樺和長安鎮社會事務辦公室副主任朱櫻感嘆。“民情直通車”實現數據精準化、精細化管理,海寧新一屆市、鎮人大代表“一鍵”開啟了全過程人民民主新實踐。
2023 年6 月,一套翔實的資料匯編擺在了海寧市人大常委會研究室副主任邱鷹梅的辦公桌上。“‘民情直通車’20 年,與之有關的制度共計28 項,在各級人大評選獲獎或刊發的理論調研文章53 次/篇,全國及省級媒體宣傳報道60篇。”邱鷹梅說。
從最初的“五個一”到形成體系化,其背后是海寧市及各鎮(街)人大跨越五屆的實踐與總結。
2014 年,省人大常委會出臺加強全省人大代表聯絡站建設工作的指導意見,海寧市人大隨即發出實施意見,代表聯絡站(室)功能進一步完善。
2019 年5 月,緊跟省人大常委會深化代表聯絡站建設的腳步,海寧市人大建立鎮(街)代表聯絡站標準化工作制度,“民情直通車”有了標準化流程。
2021 年,搭乘全省人大數字化改革東風,海寧市人大出臺民生實事項目實施意見,明確征集意見和候選項目納入“民情直通車”的民情數據庫專項管理。
2022 年,在全省人大數字化改革推進會上,海寧市人大首發“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單元”數字化應用,“民情直通車”成為“民意收集管理”子應用的特色品牌。當年底,海寧市人大出臺《全過程人民民主基層單元數字化管理規程》,完成“代表聯絡站+民情直通車”制度的體系化建設。
“‘民情直通車’剛啟動時,我在市府辦工作,是代表反映問題的承辦者;現在,我來到人大硤石街道工委,成為接力者和推動者。這項工作堅持20 年并與時俱進、迭代升級,背后有人大、代表、部門、選民等各方的努力和付出。”戴其明是海寧市人大常委會硤石街道工委的第四任主任。回憶往事,他深情地說:“‘民情直通車’已經深深扎根于海寧人大工作實踐,成為一個具有海寧特色的民生品牌。”
從2003 年推動解決問題破100 件,到今年7 月15日,已收集各類“民生關鍵小事”17872 件、解決15977件,隨著“民情直通車”深入運行,一大批人大代表見證并推動民情快應、民意速辦、民主可感。
“我們小區看到有白蟻出現。”“袁花街上有好多白蟻,太嚇人了。”海寧市袁花鎮人大代表楊潔在小區居民群中看到有居民反映小區里出現大量白蟻。在進一步走訪了解情況后,立刻提交了“小區內白蟻肆虐,建議政府組織人員幫忙統一消殺”的建議。不到半小時收到了相關部門的信息反饋,5 個工作日內就完成了上門消殺處理。
“這一年多來,‘民情直通車’已經成了我的履職必備工具。”海寧市人大代表劉平說,通過“民情直通車浙政釘群”幫助選民解決問題,很有成就感。
而老代表更是從一件件“小事”中發現背后的“民生關鍵”,經梳理形成代表議案建議。
連任四屆市人大代表的金美鳳,平均每屆提出近30件議案建議。她說:“為民代言,需要大量調研為基礎。‘民情直通車’就是一個民情匯集平臺,讓我履職更有底氣。”
20 年砥礪奮進,在“民生關鍵小事”解決速度更見實效的基礎上,海寧市人大與時俱進推進民情大數據分析,拓寬路徑、放大民情效應,更多向人大監督議題、黨委決策參考、執法司法監督線索轉化。
今年,全省深入推進三個“一號工程”,海寧市人大以“代表聯絡站+共享法庭”協同推進治理模式,協同創建“安商驛站”品牌,通過法院案管系統和人大民情數據庫雙向大數據碰撞,對近兩年16000 多件民商事案件和9000 多條民情數據進行歸類分析,集中梳理出海寧中小微企業高頻糾紛事項,幫助企業防范法律風險。
海寧的“民情直通車”行駛了20 年,民生故事每天都在發生。事雖小,折射的是“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初心,是海寧市人大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