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余根 杜曉萍
三面環山夾一川,盆地錯落涵三江。金華占盡山水形勝,飽含人文風雅。
20 年來,在“千萬工程”引領下,八婺鄉村發生了美麗蝶變,在抓好農村垃圾、污水、廁所“三大革命”,護好傳統村落等方面成效顯著,并積累了一批好經驗、好做法。
如何將這些好經驗、好做法通過立法予以固化,助力深化“千萬工程”,永久造福當地群眾?自2015 年擁有地方立法權以來,金華市人大常委會將立法資源用在刀刃上,在全省率先為水環境保護、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立法,率先啟動傳統村落保護立法,讓河湖更加清澈、環境更加整潔、村莊更有活力,促進美麗鄉村建設,打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
連日來,金華市生態環境局蘭溪分局聯合蘭溪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對蘭溪市區飲用水水源地進行了現場執法檢查,禁止市民非法垂釣、游泳。根據《金華市水環境保護條例》,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組織開展聯合執法、跨區域執法、交叉執法,查處水環境整治重點區域內水環境違法行為。
“水通南國三千里”,水,是金華的城市符號。曾幾何時,金華深受水污染困擾,經濟社會發展受到制約。2013 年起,金華開展了滅黑臭、清三河、剿“劣V”、提水質等行動,鐵腕治水,讓一條條牛奶河、垃圾河、黑臭河蛻變為碧羅帶。
為鞏固擴大水環境治理成果,形成水環境保護的長效體制機制,2016 年12 月,金華市人大常委會制定出臺了《金華市水環境保護條例》,從法律層面規范治水護水工作,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污染在水里、根源在岸上、關鍵在人上。針對水污染防治這一重點難點,條例創設了排污口未設標志牌等違法行為處罰條款,并詳細規定了環境信用、查封扣押、停水停電等水環境保護懲戒措施,為水污染架起“高壓線”。
金華市治水實踐中被證明行之有效的經驗與做法,如水域管理責任人制度、網格化監管和水環境電子監控、水環境信息公開、水環境生態補償和流域水質考核獎懲等,也上升為法規條文。同時,強化了各級各地政府主管責任,明確部門、企業、公眾責任義務,全域推動,倒逼各縣(市、區)加強水環境治理。
2017 年以來,全市執法部門共查處涉水行政處罰案件953 件,同時對飲用水源地燒烤、旅游、農村電魚等違法行為加強管控,查處相關案件441 起。清水長流潤澤八婺,《金華市水環境保護條例》的施行,為金華兩次奪得全省治水最高獎“大禹鼎”金鼎貢獻了法治力量。
2023 年7 月5 日,浦江縣綜合行政執法局虞宅中隊執法人員開展步巡整治時,發現廖某家的綠色易腐垃圾桶內,摻雜著塑料袋等其他垃圾。執法人員現場普法,責令廖某對桶內垃圾重新分類,但1 小時后“回頭看”發現,廖某并未整改。執法人員根據《金華市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對其處20 元罰款。“處罰不是目的,而是要提高群眾的垃圾分類意識,共同保護環境。”執法人員說。
該條例是全省第一部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地方性法規,在全國范圍內也較為領先。從列入2016 年度立法計劃調研項目起,條例歷經政府起草、市人大常委會兩次審議、省人大常委會批準等環節,于2018 年6 月5 日起施行。
“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分類處理,是美麗鄉村建設的應有之義,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金華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相關負責人說,通過立法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將可回收物回收再利用,將易腐垃圾予以肥料化利用,將有害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等,就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具體措施。
金華是農村垃圾分類的先行地,從2013 年起開展試點,探索形成了“二次四分法”和“黨建+”組織保障等好經驗。條例將“軟經驗”總結提升為“硬法規”,對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等環節進行規定,讓金華成功的實踐經驗發揮更強效力。同時,條例對政府和部門職責、保障和促進措施、法律責任等內容作出規定,促進農村生活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從而減少生活垃圾對大氣、水、土壤等造成的污染。

武義縣俞源古村。
據悉,金華2841 個行政村實現垃圾分類處理全覆蓋,農村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回收利用率達64%,極大改善了村莊環境。村民們回想“以往一開門,蒼蠅蚊子往屋里鉆”的情景,紛紛感嘆“垃圾分類真好”。垃圾分類分出了好環境,為發展鄉村旅游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蘭溪市諸葛鎮合濟橋村,歷經百余年滄桑的兩幢老建筑,今年迎來了新生。“原來部分瓦礫坍塌,木板受潮腐朽,以舊修舊后變新了,又保留了老味道。”鎮政府工作人員介紹。
合濟橋村是第三批金華市級傳統村落。根據《金華市傳統村落保護條例》,傳統村落所在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可以利用傳統建筑、歷史文化資源等發展鄉村旅游。該村計劃在老建筑內打造書苑,以文化魅力吸引游客。
金華古村落資源豐富,但在工業化、城鎮化的進程中,部分村落破敗沒落,人居環境較差,空心化趨勢嚴重。金華在全省率先啟動村落保護立法,于2019 年10月1 日起施行《金華市傳統村落保護條例》,增強對傳統村落的剛性保護,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自《金華市傳統村落保護條例》實施以來,金華傳統村落保護工作邁上新臺階。截至目前,全市共認定163 個市級傳統村落,其中中國傳統村落118 個、省級傳統村落14 個,形成了“保護優先、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傳統村落保護利用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