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韜 周凱蔚
近年來,縉云縣人大統籌運用“精細化”指導、“經常性”聯動、“特色化”培育三把“金鑰匙”,著力推動鄉鎮(街道)人大工作規范化、常態化、品牌化,基層人大工作活力倍增、成效遞進、特色更明、亮點更亮。
“縣人大常委會編印的工作規范管用、實用、好用!”換屆后,縉云縣各鄉鎮(街道)人大第一時間收到了縣人大常委會編印的三套“工作寶典”。
“內容涵蓋組織會議制度、基層單元建設意見、選舉操作手冊,脈絡清晰,一看就能理解。有了這個履職‘百事通’,我們組織開會、干工作放心多了!”縉云縣東渡鎮人大主席劉紅衛欣喜地說。
人大工作政治性、法律性、程序性強,兼具專門化、專業化、精細化等特點,如何確保鄉鎮(街道)人大工作換屆不斷檔,讓相關人員更快進入角色?規范化建設是縉云縣人大給出的答案。
聚焦鄉鎮人大會議、街道居民議事組織會議、代表聯絡站運行、人大代表選舉等核心場景,縉云縣人大下足“繡花功夫”,集中精力組織編印《鄉鎮人大會議、街道居民議事組織會議流程圖》《鄉鎮人大會議、街道居民議事組織會議資料樣本》《推進基層單元高質量建設的十方面實施意見》《縣鄉人大代表選舉工作操作手冊》等資料,讓鄉鎮(街道)人大看得懂、學得會、能操作,不斷提升基層人大履職行權的規范化水平。
“請大家暢所欲言,對基層站所當前存在的問題和努力方向多提意見建議,把評議工作抓實抓到位。”2022 年8 月,在五云街道人大代表聯絡站內,縣人大常委會指導組正在指導推進基層站所評議工作。
在實踐中,部分鄉鎮(街道)人大存在監督工作流于形式、代表工作走過場等現象,如何讓鄉鎮(街道)人大學會唱“主角”,提升工作質效?
“聯動監督”是縉云縣人大的關鍵一招。換屆以來,縉云縣人大連續兩年分別對公安局派出所、自然資源所和綜合行政執法中隊開展評議。縣人大派出指導組,由鄉鎮(街道)組建評議組,讓鄉鎮(街道)人大學當主角,指導組做好流程、規范把控。
“我們致力于構建‘組織有力、銜接緊密、集成高效’的縣鄉人大聯動工作體系,為基層人大監督工作搭建好舞臺。”縉云縣人大常委會辦公室主任潘金喜介紹,圍繞縣人大每年的監督工作計劃,安排鄉鎮(街道)人大參與代表視察、專題調研、專題詢問等,確保各項監督工作下沉到基層,帶動基層人大在干中學、邊學邊干。
建立人大常委會領導和工委聯系鄉鎮(街道)人大工作制度、鄉鎮(街道)人大重點工作提示制度、常委會重點工作下沉基層單元制度、民生實事項目全域監督制度、鄉鎮(街道)人大工作例會制度等一系列制度機制;組織開展基層單元建設先進單位、優秀基層人大工作者、優秀基層履職案例等評選活動……縉云縣人大以實際行動開創了縣鄉一體、常態聯動、爭先創優的監督工作生動局面,基層人大監督質效不斷提升。
5 月25 日,縉云縣東方鎮代表小組與縣司法局開展縣人大代表掛鉤聯系活動。代表小組實地考察了馬石橋村農事綜合服務中心、東方派出所110 聯調中心,并在隨后召開的座談會上聚焦司法助力和美鄉村建設、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推進法治惠民等方面,提出了意見建議。
這是縉云縣人大開展縣人大代表小組掛鉤聯系政府工作部門、“兩院”活動的一個場景。自2009 年首次開展以來,該活動已持續了15 年,成為縉云縣人大工作的一個特色品牌。
打造具有鮮明辨識度的工作品牌,推動人大工作“特色化”運轉,是實現人大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源頭活水”。縉云縣人大創新監督舉措,在聯系選民、履職監督、代表活動等方面深耕細作,努力打造人大履職硬核成果。如,首創“一代表聯十戶”聯系制度,開展縉云“四城一體”發展等特色監督工作。
各鄉鎮(街道)人大謀創新、求突破、創品牌,“一鄉一品牌、一鎮一特色”的格局逐步形成。
人大仙都街道工委根據5A 級景區管理監督實際,推動“代表碼”亮相鼎湖峰、巖宕書房等景點;大洋鎮人大在代表聯絡站架設“暖心視頻在線”,為偏遠山區選民反映意見提供便利;雙溪口鄉人大建立“代表民情夜訪”機制,利用夜間時段走村入戶、收集民意;壺鎮鎮、新碧街道人大建立轄區企業“圍爐煮茶話發展”工作機制,收集企業發展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新建鎮人大將聯絡站與鎮社會治理中心相融合,形成“人大代表+調解員”模式,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
“爭先是永恒的主題,我們要營造‘一流品牌系統打造’的濃厚氛圍,為人大工作特色品牌編織好‘框架’、填充好‘內核’、打磨好‘底色’,為人大品牌化建設提供特色鮮明的縉云樣本。”縉云縣人大常委會主任趙建銘表示。

縉云縣各鄉鎮(街道)人大謀創新、求突破、創品牌,“一鄉一品牌、一鎮一特色”格局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