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慶亮 侯凌霄 潘麗瑩
春日的黃河口,草長鶯飛、蘆葦飄搖,一派勃勃生機。
2022年1月1日,《東營市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與修復條例》開始施行。一年多來,東營市通過建設沿黃生態廊道、修復黃河故道刺槐林、實施互花米草等外來入侵物種治理等,改善了物種棲息地,維護了生物多樣性,以法治方式保護治理生態環境成效顯著。
法立如山,貴在必行。條例頒布后,市人大常委會第一時間通過山東廣播電視臺、《山東法治報》《東營日報》等媒體進行深度解讀,并建議相關部門盡快將條例納入全市普法計劃和國家工作人員法律知識考試題庫。結合植樹節、世界濕地日、森林濕地文化周等重要節點,組織法治培訓、發放宣傳冊。集中開展“以立法助推黃河重大國家戰略”系列宣傳活動,省市7家媒體推出21篇專題報道。
在強化宣傳的同時,市人大常委會綜合運用聽取專項工作報告、執法檢查、立法后評估、視察調研等方式手段,督促市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完善法規配套制度措施,著力推動法規落實落地。其中,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啟動該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編制工作,提出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修復分區、任務工程和實施保障等,為推進條例貫徹實施營造良好生態條件。
2021年5月,東營市獲批全國首批、黃河流域首個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條例據此作出規定,“市、縣(區)人民政府應當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完善財政、產業、金融、投資、資源環境等多種政策措施,培育形成多元化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睏l例施行后,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立即著手探索創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推進機制。其中,生態券、附帶生態修復條件的土地出讓等六項機制通過專家論證;梳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素材23個,挖掘凝練并推出廣利河生態修復治理、龍居生態林場、牧漁歸產業發展等首批5個典型案例。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通過法規形式固定下來,對相關企業是一個重大利好。“林業是一個周期性很長的產業,我以前總害怕政策變動不敢投資,現在有了法治保障,心里踏實多了?!鄙綎|潤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茍水民表示。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條例規定,黃河三角洲生態修復應當以自然恢復為主、自然恢復與人工修復相結合的方式,綜合整治國土空間,修復退化生態系統,維護生態系統平衡,保障可持續發展。2022年4月,省發改委批復《山東省東營市黃河三角洲濕地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恢復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標志著東營市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納入國家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去年以來,黃河三角洲自然保護區共治理了7300 多公頃外來物種互花米草,修復了本土物種1500 公頃鹽地堿蓬和50 公頃海草床,同時開展了生態補水、水系連通等多項濕地修復工作。
“生態好不好,鳥兒說了算?!泵磕杲?00萬只鳥類組成“飛行編隊”在這里穿梭,東營成為“鳥類國際機場”。目前,黃河三角洲鳥類由原來的187 種增加到371 種,有38 種鳥類數量超過其全球總量的1%,成為東方白鸛和黑嘴鷗全球重要繁殖地、白鶴全球第二大越冬地、卷羽鵜鶘東亞種群最大的遷徙停歇地……
法因城而定,城因法而興。東營市高質量生態立法實踐繪就出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良性循環、全面發展、持續繁榮的美麗畫卷。在推進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路途上,東營市人大常委會交出了不負時代、不負人民的法治答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