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華祖 衣雙
換屆以來,煙臺市蓬萊區人大常委會立足發揮代表主體作用,以密切聯系群眾為主線,著力構建多樣、暢通、有序的民主渠道,推動一件件民生實事落地落實、一個個民生愿景成為現實,以實際行動不斷豐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蓬萊實踐。
“老舊小區管道老化導致水壓不穩,部分高層住戶會停水”“南雅居小區門口未設置限速標志,沒有交通信號燈,存在安全隱患”……翻開市人大代表陳泰來的“民情日記”,上面詳細記錄著群眾反映的各種問題。在蓬萊區,每名人大代表都有這樣一本“民情日記”。
換屆以來,區人大常委會在人大代表中推進“民情日記”制度,推動代表經常到群眾中去,傾聽民聲、了解民意,提出合理的意見建議,發揮好橋梁紐帶作用。常委會從完善機制入手,為代表印制聯系選民卡和“民情日記”,要求每名人大代表固定常態聯系10名選民群眾并創建“民情聯絡群”,每月至少深入到村居、社區、農戶中走訪調研兩次以上,構筑通達社情民意的橋梁。去年以來,全區各級人大代表累計走訪聯系群眾3萬余人次,記錄民情8000余條,轉辦建議600 余條,為群眾辦實事458 件,及時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80 余起,“民情日記”成為了人大代表依法履職的記錄簿。
“龍翔小區路口以北與209 省道接口處路面嚴重損壞、崎嶇不平,希望幫助解決。”在大辛店鎮人大代表聯絡站內,一名群眾道出了訴求。得知情況的區人大代表于水玲當即開展實地走訪,了解具體情況。在代表聯絡站協調推動下,鎮政府與相關部門在兩周時間內對該路段重新鋪裝柏油路面。
為更好保障代表常態化為民履職,區人大常委會按照“建在基層、覆蓋選區、方便群眾”原則,加快推動代表聯絡站迭代升級,20 個代表聯絡站、42 個聯絡點、11個聯絡室“落點落圖”,1097名人大代表就地就近編入相應站點。立足于“常態化用好聯絡站”,常委會建立了“月進站、季回家、年述職”代表履職機制,各級代表每月帶著“題目”進站聯系群眾、聽取意見,每季帶著問題“回家”學習充電、提升能力,每年帶著履職成績單向原選區選民或原選舉單位述職,實現代表有活動、站點有活力、履職有規范。去年以來,蓬萊區各代表聯絡站(點、室)共組織活動75 場次,收到建議136 件。“人大代表就在我們身邊,看得見、找得到!”現在,只要談起人大代表聯絡站(點、室)的工作,附近居民都連連點贊。
為更好推動代表意見建議落實,蓬萊區各鎮(街道)人大(人大工作室)每月匯總代表收集的民情信息,進行梳理分析,圍繞群眾關注重點、列入監督議題建議等內容形成清單化民情專報,報同級黨委和區人大常委會人事代表委,并結合代表小組活動同步開展監督。建立每月民情分析例會機制,對每月民情重點進行研究分析處理,每季度對重點民情以工作專報形式報區委、區政府研究。
區人大常委會注重發揮各專委會專業優勢,對代表反映的涉及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問題,以“專委會+人大代表”的形式組成聯合調研小組,通過調研形成高質量代表建議或專題調研報告,由區人大常委會交“一府一委兩院”辦理。去年以來,區人大常委會共向區委、區政府提報有價值的民情679 件、專題調研報告12 篇,轉辦建議36 件,煙臺科技學院門前增設減速帶加裝紅綠燈、部分老舊小區供暖等一批民生問題得到有效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