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玨
文化是非常寶貴的財富,也是國家、民族的靈魂,每個國家都有屬于自己獨特的文化價值體系,這是傳遞正確價值觀,實現文化發展的關鍵所在。如何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展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在含義,這是現階段研究者應該重點關注的話題,結合當前的發展趨勢,要積極創新,主動繼承和弘揚傳統文化,以符合當代潮流趨勢,為古代文化知識在現代社會的發展和傳承奠定堅實的基礎。
古代文學作品有著獨特的文化韻味,優秀的文學作品,無論是散文,還是詩歌,本身都承載著歷史發展的足跡,能展現我國優秀且豐富的文化內涵。如四大名著中的《三國演義》,就完美地展現出我國東漢末年群雄割據混戰的歷史足跡,以及當時人們的生活習慣和文化底蘊等。因此,古代文學作品中所呈現的觀點著重反映了當時社會文化的發展趨勢,這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的重要舉措?;诋敃r的歷史文化背景,作家會憑借自身的文學作品,展現人物獨特的性格、特點,以及相應的行為等,對宣傳和發揚我國優秀的民族特色、思想道德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讵毺氐臍v史發展背景,文學作品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通過其獨特且具有民族韻味的文化脈絡,促進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長遠發展。
我國傳統文化的內涵極為豐富。時代在發展和進步,不同時代下人們的價值觀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就古代文學作品而言,其中博大精深的文字語言向大眾傳遞著正確的價值觀念,告訴人們社會的發展趨勢,引導人們的思想跟上時代的發展,這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關鍵所在。古代有許多愛國詩人不斷吸取優秀文化,并在發展的道路上秉承著不放棄、不拋棄的原則,讓古代文學作品中的傳統文化變得更加優秀。
古代文學作品一定程度上反映著我國傳統文化的內在要義,其既能展現民族性格,又能體現民族自身的文化價值,凝聚了民族的公共信念,實現了人們思想和精神的升華。優秀的古代文學作品,不僅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感,還能提高人們的審美水平。古代文學作品還能通過文學家自身的思考以及價值判斷進行文學論述,從根本上彰顯民族文化的內涵。
古代文學作品中,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在現階段的社會仍然適用,并對文化發展起著一定的促進作用。隨著現代社會文明體系的建設和發展,憑借傳統且優秀的文化知識正影響著人的思想和情感,讓人擁有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以及高尚的精神品質,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例如在《論語》中,孔子在春秋時期便提出了自強不息的思想,這是一名學者敢于承擔責任,始終堅忍不拔的精神品質。在《易傳》中,也始終強調人應該有堅忍不拔的精神品質,這些都是傳統文化的思想要點,讓民族精神得到弘揚和發展。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可以讓社會大眾主動投入和諧、健康的社會主義建設和發展中,強化人們對國家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因此,從當代社會發展的角度而言,這些古代文學也是構建現代社會文化力量的重要手段,并在當代文學體系發展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倡導民主、平等的發展原則,這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展現傳統文化價值的重要方向,對傳播美學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對古代文學作品的解讀,嘗試著將其與現代社會發展緊密聯系,其中天人合一思想極具代表性。如荀子的《天論》中包含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認為人在對自然界的創造和改善中,應該始終遵循自然發展的基本規律。由此,也能窺見古代文學思想的重要性,重視人與自然的高度統一,強調人類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將這種思想延續至今,能準確處理社會之間的復雜關系,體現人與自我的發展價值,而天人合一的發展狀態,以社會發展為重點,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身心和諧發展,并獲得相應的自由。
在古代文化體系價值中,包含了愛國、愛家等思想,若從現代社會的發展視角而言,通過現代文化體系的建設,能讓人們形成正確的“三觀”,擁有健康的人格;若從愛國的角度剖析,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文天祥的《過零丁洋》,展現了詩人對祖國的熱愛;若將其引入現代的教學領域,可以激勵更多中華兒女為之不懈奮斗;若從仁、孝的角度分析,將文化傳承作為出發點,讓社會大眾擁有完善的人格,潛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品格,對和諧社會的發展具有促進作用。由此可以看出,在古代文學體系建設中,愛國、仁、孝等文化思想在當代仍然具有一定的育人價值,所以將其巧妙地融入思想教育體系,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大眾樹立正確的“三觀”,擁有健全的人格,這是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關鍵所在。
為展現古代文學作品中的文化內涵,可以采用教育的形式,將主流文學作品以更加多元的形式進行傳播,以達到有效的育人效果。教育是每個國家都應該具有的信息傳遞體系,而且在多年的發展中,已經有了非常完善的教育體系,所以利用教育形式展現文學作品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再者,我國處于文化建設和發展的重點時期,每位學生都應該建立一定的文化發展觀念,利用有效的育人途徑主動傳遞優秀的文學作品,最大限度地提升文化傳承的效率和質量。民族的文化精神應該在長期的實踐和總結中形成,全面反映現階段民族所特有的精神品質和價值追求,將傳統的文化精神展現在優秀的土壤中,而這些優秀文化也在各個階段的教育層面均獲得了集中體現。
例如王維的《山居秋暝》,作為一首山水詩,展現了雨后的生動景象,而且全詩具有一定的層次感,生動且形象地展現出雨夜的秋景圖,也是詩人淡泊、寧靜心理的真實寫照,沒有對外界的抱怨和不甘。而在仔細品讀后會發現,詩中所蘊含的真實哲理,展現出了詩人高潔的情懷,以及對理想事物的熱衷,這正是古代文學作品所要展現的意境。由此可見,古代文學作品所展現的人格美是非常多元的,有的是勤勞,有的是淳樸,還有的是勇敢,這些優秀品質在古人身上得到了集中體現。人物的個性非常鮮明,若通過教育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懂得美與丑的區別,也會對世間真善美的認知更為深刻,真正從共鳴中獲得成長,讓靈魂受到洗禮。學校作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場所,應該確保文化內涵的常態化發展,設置專門的古代文學作品賞析課程,或者以優秀傳統文化為主題開展講座,引導學生重視和認識優秀傳統文化,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文化熏陶和感染。
以社會為渠道,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傳遞古代文學作品的文化價值。例如組織作品賞析、朗誦、演講等文化類的活動,給予年輕人強烈的視覺沖擊,吸引他們積極參與其中,了解和認識古代文學作品的藝術內涵。或者利用新媒體,通過官方賬號配備相應的人力支持,組織和搜集素材,以適應不同階段人們對文學作品的鑒賞和分析,并在不同的時間段內完成知識的推送和總結,試著從多個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著重展現文學作品中的藝術價值。
以明清時期的文學作品《儒林外史》為例,整部作品中包含有豐富的旅游文化,作者分別從歷史、社會發展、生活現象和生活觀念等角度展開綜合論述。江南眾多區域中,作者非常喜歡南京,小說中也多次描寫南京的自然景觀、人文情懷,通過細膩的筆墨展現南京城市的獨特美景,完美結合雅、俗的景象,深受國人喜愛,而且這些美麗的景觀也能滿足人們不同的認知需求,相互襯托和發展,這是構建和諧自然景觀的關鍵所在——打造獨特且具有運動情境的活動場所。《儒林外史》中也有很多對旅游景區的描寫,例如旅游者去到異地,會以自己的習慣和認知衡量、評價當地的風俗,所以無論是從文學角度,還是從旅游文化的層面分析,都具有一定的現實研究價值。如馬二先生和王玉輝兩個人物,前者對科舉和八股文有著強烈的崇敬之情,后者則對禮學、禮教等有不同看法。從精神內核而言,都有著強烈的信仰,帶著這樣的文化背景,來到了全新的旅游空間,期間產生的文化互動也極為相似。
地方組織具有特色的傳統文化活動,以古代文學作品為主,要求文學專家和學生積極參與其中,試著對文學作品的要點進行集中闡述,通過相互記錄、相互交流的形式,提升文學作品在當地的話語權,從而展現古代文學的文化價值。
隨著電視劇《夢華錄》的大火,宋韻文化再次走進人們的視野,如何感受宋代文學作品的優秀文化,需要通過社會實踐的形式,組織青少年廣泛參與其中。例如南宋詩詞沙龍、“少年中國行”等大型社會實踐活動的組織和實踐。
實踐活動一:讀宋詞。宋代作為風雅的代名詞,在古代文學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宋詞與唐詩一樣,都代表文學活動的多元化發展。文學活動所展現的不僅僅是文學的風俗、優雅,還有極其豐富的人文內涵,為理解古人所表達的精神世界,試著從筆墨中尋找和探究。通過實踐體驗的形式,讓人們在體驗中學習和感受宋韻的獨特之美,從而憑借優秀的文化打造更加豐富多彩的世界。
實踐活動二 :擺攤體驗活動。為了解當地的民間文化,應該打破時間、空間的限制,準確認識宋代的集市。因此,通過擺攤的形式,可以認識傳統文化的形成和發展脈絡。此次活動,從社會實踐的角度分析,可以通過親身感受的形式了解和認識文化的多元特性,感受勞動所傳遞的美好。
對古代文學作品內涵的剖析,不僅要體現教育、社會的渠道,還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宣傳和推廣,從而起到文化引導的作用。在新媒體時代,相關部門可以利用大眾傳媒做好傳統文化的推廣和宣傳活動,構建公眾類的宣傳和發展網絡,以韓翊的《寒食》為例,利用微信、微博等平臺主動宣傳與“寒食節”相關的文化知識,定期向大眾推薦一些優秀的文學作品,要求專家進行詳細解讀和賞析,展現作文內涵,分析其精神要義,讓傳統文化更好地融入當下人們的公眾生活。
如近些年比較流行的文化節目,如《中國詩詞大會》《經典詠流傳》《國家寶藏》等,利用電視、網絡相互結合的文化傳播方式,實現文化和經典文學作品的有效結合,實現文化和娛樂的深度結合,打造“現代+古代”為一體的發展趨勢,讓大眾在娛樂的時候也能自主接受文化洗禮。因此,基于這一時代發展趨勢,應利用短視頻平臺組織古代文學作品賞析活動,例如1200 集短視頻節目《小說敦煌》,節目通過“理論+實踐”的形式,展現敦煌學的時代意義,也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途徑更加多元和豐富。作為第一個全面反映敦煌歷史發展趨勢的文化類節目,全面呈現出我國古代文明歷史的發展脈絡,尤其是面對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能提高民族的自信心,也能展望未來。由此可見,利用新時代下的短視頻平臺,可以讓文學作品以更為獨特的形式為人們呈現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讓歷史與文學緊密結合,形成更具鮮明特色的傳統文化發展模式。
綜上所述,文章將古代的文學作品看作是核心點,圍繞文化的價值和作用進行深度分析。文學作品本身有著極為豐富的文化意蘊,理應被人們所學習和推崇。同時,我國處于文化建設和發展的重要階段,文學作品能起到一定的教育和引導作用,所以要聯系當下社會發展趨勢,積極創新和優化,全面展現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古代文學作品能被更多人所認同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