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永祥

我家住在房山區十渡鎮王老鋪村,2023年7月29日星期六下午,接到有大暴雨的消息,急忙往單位趕。
每次走出家門,88歲的媽媽都跟在身后:“開車慢點兒,哪天回來呀?”我叮囑媽媽:“雨下起來別出門?!眿寢屓魺o其事:“沒事兒啊,多大的雨都見過。”
7月29日晚,雨越下越大,人躺在床上根本睡不著覺,暴雨砸在房頂上,膽戰心驚。
不眠之夜
都知道要下大雨,但沒想到下這么大的雨。大雨持續了83個小時,局地降水量達到了1003毫米,為140年來最高!
從7月30日上午開始,房山區政府連續發布暴雨紅色預警、洪水紅色預警。為了應對災情,我所在的大石窩派出所58名民警、輔警隨時待命,第一時間參與救援。從29日晚8時到30日12時,派出所接到轄區群眾暴雨警情31個,全所民警連續奮戰整夜未眠。
7月31日上午,拒馬河告急,拒馬河下游大石窩地區11個村莊告急!下午14時,大石窩派出所接到鎮政府迅速轉移6000余名受災村民的任務。所長郭秀山立即將情況報告分局,并將派出所民警分成三組:一組由自己帶領進村宣傳,讓群眾快速離開家園,到達鎮政府指定地點;一組由副所長池士學負責,疏導群眾上下車輛秩序;另一組由副所長隗海濤負責,維持群眾安置點的具體治安工作。得到大石窩派出所的緊急警情,分局政治處主任郭鶴松趕到派出所,坐鎮指揮搶險工作。截至7月31日23時,共轉移群眾3607名。
此時,拒馬河河水暴漲,兩岸河堤已被淹沒 ,洪水已越過較低的拒馬河橋梁,最大洪峰流量達到了每秒6200立方米,隨時都有沖毀橋梁淹沒村莊的危險。警情一個接著一個。在鎮江營大橋警戒的民警楊金海報告:拒馬河水距離橋面還不足60厘米了,水中夾雜著大量的樹木、石塊以及車輛,大橋面臨危險!鎮江營大橋是大石窩鎮政府連接拒馬河西側6個村莊,淶水兩個鎮域百姓的唯一生命通道,橋高距離河底近35米。如果洪水淹沒橋梁,后果不堪設想。所長郭秀山果斷下令:在大橋附近執勤民警迅速撤離安全地帶。剛撤離還不到10分鐘,洪水就上了橋!
群眾轉移工作正在緊張進行,派出所又接到鎮黨委電話:下灘村20名村民拒絕走出家門,其中有三位重癥病人,要求派出所快速協助解決。所長郭秀山聞訊立即安排警長接任群眾轉移組組長,親自帶抽出的兩位副所長和6位老民警趕到下灘村。此時村內街道已經進水,村民一看警察蹚著河水來了,央求說:“警察同志我們不走行嗎?”所長郭秀山用堅定的話語告訴村民:“我們派出所民警來了,就是一個一個背也要把你們背走,把你們送到安全地點是我們的責任,大水無情,誰都不要存僥幸心理?!币粦粢粦糇咴L勸說,5個小時的努力,終于在8月1日凌晨5時將6000多名受困群眾安全轉移。
——此時,派出所全體民警、輔警已連續工作58個小時。
搶救文物就是保護生命
大雨還在下,河水仍在漲,我駐守的云居寺文物管理處干部職工,對文物搶救工作正在緊張進行!
云居寺位于大石窩鎮政府北部,依山傍水。建于隋末唐初,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寺內有石經、紙經、木版經、唐塔、佛祖舍利,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隨著降雨持續,寺前的杖引河水猛漲淹沒了橋面,寺后山洪暴發,多股洪水形成了小瀑布,流經寺內直接泄入杖引河。文物管理處主任王得軍帶領干部職工,冒雨先后對7個文物庫房、15個展館、大殿及露天的古塔、碑刻等進行安全巡查。準備塑料布300平米,沙袋500個。
7月30日,經過10個小時的暴雨沖刷,寺內部分房屋屋頂出現不同程度漏雨、墻皮脫落、滲水,部分展廳和庫房因漏雨危及展柜內文物及展品安全。
文物安全是紅線、底線、生命線,面對部分展柜滲漏進水情況,在文物安全遭遇威脅的情況下,管理處班子成員帶領30多名干部職工,冒著暴雨,蹚著洪水,及時趕到漏雨的展廳,開展文物搶險工作,合理包裝,規范搬運。到8月1日下午,寺內值守人員先后對舌血真經館和文物收藏館等處的展柜進行了防雨遮蓋,及時撤離轉移文物及藏品50余件,累計對文物庫房及古塔等處進行文物安全巡查80余人次,及時了解文物本體及建筑設施現狀,疏通文物點位處的排水系統,確保水流暢通。
因處置及時,措施得力,使百余件文物免遭雨水的破壞。
和媽媽聯系不上了
三天過去了,大雨變小了,我才給媽媽打個電話。沒想到的是,關機。妻子和兩個妹妹以為是媽媽的手機欠費了,在同一天每人給媽媽的手機充了100元話費,再打仍然是關機!
試著給家鄉的親人們打,關機!給同學、同事打,關機!最后證實:家鄉出事了,出大事了!拒馬河、大石河被洪水沖毀了!家鄉斷水、斷電、斷網、斷路了!
聯系不上,感覺就跟丟了魂兒一樣,吃不下睡不好。回想起媽媽,一個很要強的人。爸爸離世30年了,她始終守著那一片片山,那一塊塊地。媽媽年齡大了,她說在山下住不習慣,還是山里安靜享福,老家的土地才是一片靜土。只好兒遂母愿。
記得小時候家里比較窮,平時能吃上一頓餃子叫改善生活。有一次,媽媽為家人包了一次餃子,可是把餃子從鍋里撈出來時,卻是棒子面兒和白薯干兒面的。姐妹們看著黑黑的餃子誰都不動筷子,媽媽看在眼里,放下手中的碗筷,把僅有的白面拿出來,又為我們包了一回白面皮兒的餃子。我們姐妹吃著像過年一樣香甜,可爸媽仍然吃著那黑面兒的!那年月是掙工分的年代,媽媽一年365天也不敢歇個工。姥姥家在河北省淶水石亭,媽媽回姥姥家,好幾次都是晚上去,第二天早晨又趕回來上工,就是怕年底虧錢。一個女同志連夜來回走100多里路誰信?可這卻是真的,就發生在我媽媽的身上!
特別是我當了警察,更感到媽媽獨自生活在山上,是為了不給兒子增加負擔。
想著、想著,眼淚流了下來。
由于大范圍降雨,房山城區的多個河堤被沖毀,上萬畝良田被淹。大石河告急,大清河告急,永定河告急!一時間電停了,網絡中斷了。東西走向上下班的大件路、京周路、長周路、京石高速路不能通行。南北走向回家的淶寶路被洪水阻斷,只能待命!
真想有雙翅膀飛過拒馬河
8月2日,洪水還未退去,各方救援隊伍來了!8月5日,我收到通往六渡的公路已經臨時搶通的消息,來不及吃早飯就踏上了回家的征程。
我慢慢前行,一渡大橋映入眼簾,大橋東側的橋墩、路基已經被洪水沖毀,兩孔橋梁已被沖走,原來路面上的建筑設施已不復存在!好在公路兩旁裝載機、鏟車正在加固路基,解放軍戰士和公路養護人員正在平整恢復路面。
洪水到來后,二渡千河口村被拒馬河、北溝、東溝三股洪水沖擊圍困。由于這里水面最寬,南北長3公里,東西寬近一公里,又是河北省與北京市的河水分界點。當洪水在這里盤旋匯集后,二渡村前成了汪洋大海。村民穆希中說:“村里的老人們都說,從來沒有見過這么大的水?!?/p>
不一會兒我便越過了三渡橋來到了穆家口。三渡穆家口里的“穆柯寨”是最出名的。據傳,文物考古工作者掌握了確鑿的證據,這里曾是遼代古戰場。穆柯寨下的穆家口人,一直堅信自己是《楊家將》中穆桂英娘家人的后代。 近兩年,村干部頂住各方壓力,在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拆除了村東北靠近拒馬河邊的幾萬平米建筑,使這次洪水讓村民減少了八成損失!
來到四渡,這里成了搶修生命通道的焦點,當公路搶修隊伍把路基推進到四渡橋頭時,部隊戰士緊跟其后,只用了6個小時就架起了50多米長的舟橋!
在五渡村,我記住了一個人的名字:蔡青哲。蔡青哲是五渡游子,現在北京客運段任安全科副科長、代理科長,汛期到來后他擔任單位防汛辦公室主任。拒馬河洪水讓蔡青哲夜不能寐。當五渡上下信號中斷,多次電話、手機聯系,得不到家鄉十渡地區任何受災情況時,工作的敏感,讓他第一時間打通了藍天房山救援隊的救援電話。同時又通過藍天救援隊,找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應急管理部社會應急力量救援協調人員。他與應急管理部應急協調人員微信對接,編輯上傳提前收到的十渡受災視頻信息50多個,通話說明情況80多次,提前贏得了搶險救援時間。從8月1日開始,應急管理部協調200多名消防救援人員、600多名武警官兵、解放軍82集團軍5個舟橋部隊進駐十渡地區開始搶險。
走近六渡,裝載機、鏟車、運輸車輛穿梭在道路兩旁,幾百名部隊戰士、建筑工人、公路管護人員都在緊張地勞動著。我跟著救援車流行進,當來到六石路口,一名武警戰士來到近前,邊敬禮邊說:“您的車不能通過,前方道路正在搶修。”
是??!我該拐彎兒步行順北上山了,走18公里才能到家。
走出六渡村抬頭北望,京源鐵路大橋展現在眼前,一列微小的火車慢慢地由東向西駛過。負責汛期鐵路安全的保衛人員告訴我,這是燕山火車站到十渡火車站的生命列車。洪災到來后,鐵路搶修專用車改為災區物資緊急運送車,每天為十渡災區運送眾多生活物資。洪災到來后,十渡地區滯留游客1000多人。為了游客安全,8月4日從北京西站開出“搶57001”次臨時加急旅客列車,途經多處剛剛搶修的水害地帶,限速運行3個多小時抵達了十渡,將滯留游客全部接出。
步行到五合村,頭頂上空可見直升飛機。村民隗永華說:“我四叔看病就是坐的這架飛機!”這位叫隗有玲的退休工人重病,每周需要三次透析。8月1日必須透析,否則有生命危險。家屬打了救援電話,十渡鎮黨委政府聯系直升機救援。
兩個多小時后,我來到了栗元廠村村口,正好與十渡鎮政府包村干部碰了對面。一打聽是十渡鎮武裝部部長程秀格、鎮政府干部王榜、王明旭,后來在路上又遇到了鎮政府包村干部穆志良。他們負責五合、栗元廠、王老鋪村的防汛抗洪工作,在山上吃住一周時間了。程部長說:我們通過走訪得知,你老母親平安。聽了程部長的話,我疲憊的身心輕松了許多。
當我爬上山頂,走進生我養我的家,媽媽知道我是走回來的,拉著我手說:“有村里人來看我,我在家里不會有事兒。”
是?。寢尣粫惺聝旱摹N覀兊陌傩帐遣粫惺聝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