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號墓發掘場面

被水浸透的竹簡

經過復原整理后發布的《天回醫籍》

保存在特殊溶劑里的竹簡

同時出土的造像
扁鵲,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的名醫,人稱“神醫”。他發明了經脈和針灸穴位理論。史料中說,仿佛神靈賦予了他神奇的能力,讓他能通過看穿人們的身體來診病。扁鵲的著作在漢代(公元前202 年—公元220 年)被醫家廣泛研習,但這些著作隨著時間流逝而遺失。
2012 年,我國考古團隊在成都天回鎮一市政工程地點發掘到四座西漢墓葬,在其中的3 號墓出土了1000 只竹簡。這些墓葬浸水長達兩千年,墓中的竹簡雖得以保存,但已變軟、變暗。考古學家花了10 年時間來清理、復原這些竹簡,最終從竹簡上辨認出了超過兩萬字。
這些竹筒上的文字很難解讀,因為隨著時間推移一些文字的讀音和寫法已改變,像扁鵲這樣的名字的寫法很多(如果考慮到到各地的方言則更多)。因為同時出土的一個身上用紅、白色標注了穴位、完整的木胎髹漆經脈造像,且標注部位包括心、肝、腎等,考古學家推測這些竹簡很可能是扁鵲的醫書,發現的造像也是迄今已知我國最早和最完整的人體經脈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