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給扁顱蝠喂水

我們常常需要頂著烈日,忍受蚊蟲的叮咬,在竹林中尋找扁顱蝠
與蝙蝠打交道已有十多年,從攻讀碩士研究生開始,得益于我的導師張禮標研究員的引領,在野外我認識了很多蝙蝠種類,其中包括扁顱蝠。
由于扁顱蝠生活在稠密的竹林中,而且它們居住的竹節偏高,所以野外調查扁顱蝠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為了追蹤扁顱蝠,我們常常需要頂著烈日,忍受蚊蟲的叮咬,去尋找扁顱蝠棲息的竹林。然后,360°環繞竹子尋找裂縫。然而,并非每一個有裂縫的竹筒都住著扁顱蝠。因此,只要發現有裂縫的竹子,我們就會手腳并用,順著竹子迅速地爬上去,將鼻子貼近裂縫,聞竹筒內是否有飄出來的“蝠氣”(蝙蝠糞便含有高濃度的刺激性氨氣)。如果有“蝠氣”,那么里面一定住著扁顱蝠。
有了經驗后,我們根據氣味的濃烈程度和竹筒粗細大致可以判斷里面居住的蝙蝠的數量。這種靠“蝠氣”確定扁顱蝠棲巢的妙招,是我們研究團隊的前輩親身總結和傳授的。一旦確定竹筒內住著扁顱蝠,我們就會利用其他竹子搭建起牢固的梯子,然后拾級而上,把它們從竹筒當中小心地趕出來。
那么,為什么要研究扁顱蝠呢?
首先,研究扁顱蝠對保護扁顱蝠和保護生物多樣性具有重要意義;其次,扁顱蝠每晚捕食大量的雙翅目、鞘翅目以及膜翅目等昆蟲,這其中就包含很多的農林害蟲;此外,扁顱蝠尤其偏好體形較小的雙翅目昆蟲,比如伊蚊,這可以減少疾病傳播(研究發現,蝙蝠每晚捕食量為自身體重的1/2~2/3,按此估算扁顱蝠將為人類經濟生產和衛生健康提供非常重要的生態服務);最后,扁顱蝠身上有著多方面的、令人驚嘆的適應能力,這其中蘊含著諸多生命科學問題,比如:是什么導致了扁顱蝠頭骨變扁?為什么扁顱蝠的腦容量減小而不會影響它的生存?是什么導致扁顱蝠特化出肉墊結構?扁顱蝠為什么能產同母異父的雙胞胎?要回答這些問題,需要科研人員進行持續、深入的科學研究。
期待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逐一解開扁顱蝠生存的奧秘。不管是出于物種保護、生態價值,還是出于科學研究,我們都應該關注這類神奇的金色蝙蝠。

找到了扁顱蝠居住的竹筒
蝙蝠有非常重要的、不可替代的生態價值;研究蝙蝠是人類認識自然本質的行為,揭示蝙蝠的科學價值,將有益于造福人類。
作為一個長久以來一直與蝙蝠打交道的研究學者,衷心希望大眾回歸理性、回歸科學,重新認識蝙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