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榮啟
(五)延安再次召開勞模表彰盛會
1944 年12 月22 日至1945 年1 月14 日,陜甘寧邊區第二屆勞動英雄與模范工作者大會(亦稱“群英大會”)在延安的參議會大禮堂隆重開幕。會場正中的大橫幅上書寫著“開展勞模運動,全面建設邊區”,兩旁掛著毛澤東在1943 年接見勞動英雄時的講話語錄。會場內兩側橫懸著醒目的標語——勞動英雄們:勞動好、學習好,又能公私兼顧、不自高、不夸大,永不脫離群眾;模范工作者們:忠于革命、精于業務、勤于學習、善于創造、團結干部、聯系群眾。
來自陜甘寧邊區農業、工業、商業、交通運輸業、文化教育界等各行各業的476 位勞動英雄和模范工作者進入會場后,陜甘寧邊區政府主席林伯渠致開幕詞。他首先回顧了一年來勞動英雄和模范工作者運動的新發展,認為運動獲得了很大的成績,各行各業都涌現出大批新英雄。勞動英雄們不僅自己干得好,還把群眾組織起來,領導群眾創造各種模范單位。號召要把這個大會開好,大家互相交流經驗,發揚優點,力求進步,以共同完成目前邊區民主建設的新任務。
朱德出席表彰大會。他在講話中表示:幾年來,我們靠著“血和汗”,堅持抗戰,建設邊區,獲得舉世的稱道。對于這一奇跡,勞動英雄、戰斗英雄和模范工作者是起了決定作用的。朱德強調:邊區各種生產建設應更提高一步,同時要提倡節約,建立更遠的革命家務,積蓄力量,完成抗戰建國大業。
最后,勞動英雄代表吳滿有、張治國、劉建章、趙占魁等先后發言,講述他們的事跡、參會的心情和感悟。各位勞動英雄和模范工作者也在會議期間暢談了他們生產、工作方面的經驗,表達他們對抗戰勝利和建設更加美好邊區的信心。
1945 年1 月10 日,毛澤東在會上作了題為《兩三年內完全學會經濟工作》 的講話。毛澤東對勞模們講道:你們有三種長處,起了三個作用。第一個,帶頭作用。這是因為你們特別努力,有許多創造,你們的工作成了一般人的模范,提高了工作標準,引起了大家向你們學習。第二個,骨干作用,你們的大多數現在還不是干部,但是你們已經是群眾中的骨干,群眾中的核心,有了你們,工作就好推動了。到了將來,你們可能成為干部,你們現在是干部的后備軍。第三個,橋梁作用。你們是上面的領導人員和下面的廣大群眾之間的橋梁,群眾的意見經過你們傳上來,上面的意見經過你們傳下去。
在大會期間,毛澤東和劉少奇一起專門請高崗、林伯渠、李維漢、賈拓夫、劉景范等人就大會的總結進行了談話,詳細了解了大會的進行情況,并對有關問題作了重要指示。
1945 年1 月13 日,時任陜甘寧邊區參議會副秘書長、陜甘寧邊區政府民政廳長劉景范在大會上作了題為《更加推廣勞動英雄和模范工作者的運動》的總結報告。他在報告中指出:1938 年政府開始獎勵與宣傳生產模范,刺激了一部分群眾的生產情緒,但未進行組織生產運動。1942 年生產發展,勞動英雄不斷涌現,工廠中發現了趙占魁,農村中發現了吳滿有,軍隊中發現了李位,機關中發現了黃立德,合作社中發現了劉建章。政府把他們當作了典型,在群眾里宣傳推廣,組織群眾生產運動,收到很大效果。1943 年冬季的邊區勞動英雄大會,集中地表現了并發現了勞動英雄在生產運動中的重大作用,他們回到農村、工廠、機關、部隊又起了很大影響,因此去年之內,勞動英雄運動又有了進一步的推廣,同時又涌現出許多模范工作者,有些地方開始了模范工作者運動。(為)適應這種發展趨勢,政府決定召開全面的勞動英雄和模范工作者大會,又決定勞動英雄和模范工作者由群眾選舉產生,以代替過去由政府選拔的辦法。自此,勞動英雄和模范工作者運動進入更加完備的階段。劉景范在報告中說,陜甘寧邊區政府各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績和變化,都是領導與群眾共同努力的結果,同時也是勞動英雄和模范工作者運動的產物,正如毛主席這次在大會上給我們明確指出的,勞動英雄和模范工作者在這些運動中起了帶頭作用、骨干作用和橋梁作用。
1945 年1 月14 日,陜甘寧邊區勞動英雄與模范工作者大會舉行了隆重的閉幕式。陜甘寧邊區副主席李鼎銘致閉幕詞,他號召農村勞動英雄在生產中要注意深耕細作,發展家庭手工業,組織家家戶戶、男女老少,一起動手發展生產。
參加閉幕式的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新四軍軍長陳毅、一二九師師長劉伯承、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和吳玉章等領導先后發言。彭德懷對大會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邊區勞動英雄運動為全國各抗日根據地起了帶頭作用。他對勞動英雄與模范工作者們說,你們和全體人民把陜甘寧邊區貧窮的山谷建成富庶的邊區,創造了許多模范的事跡。八路軍和新四軍有這樣的邊區作為落腳點和出發點,所以能夠在敵后堅持抗戰,愈戰愈強,在華北開辟了三十倍于邊區人口及在全國開辟了六十倍于邊區人口的抗日根據地。同時由于邊區的帶頭作用,我們在敵后開展了生產和戰斗相結合的勞模運動,軍民吃得飽,穿得暖,大大提高了我們的戰斗力。陳毅即席講話說,領導和群眾結合,是做好工作的重要條件,邊區這次群英大會就是最好的范例。華中各抗日根據地就是照著邊區的方向努力的,頗有成效。劉伯承說,參加大會就如上了一課,這就是毛主席的新民主主義的典型示范。他談到晉冀魯豫邊區在遇到大災荒時說,由于在農村廣泛開展了“吳滿有運動”,因此渡過了三年的災荒。他還談到在大生產運動中取得的成績,在太行區改良農作法,興修水利,開了十四條水渠,總長度達一百二十里,糧食收獲從年產三百萬擔增加到年產四百萬擔。聶榮臻說,陜甘寧邊區不僅是抗日的出發點,也是建設新民主主義中國的出發點……以后要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在兩年至三年內學會經濟工作。
勞動英雄與模范工作者代表吳滿有和石明德在會上發言,表示要把會議的精神帶回去,更好地組織群眾生產,更好地發揮三個作用,永遠不脫離群眾,把生產搞得更好。
(六)勞模精神與延安精神的凝結
從1939 年在延安掀起的大生產運動開始,勞動英雄與模范工作者就不斷涌現,他們對各行各業有著巨大的影響,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骨干作用和橋梁作用。
1941 年3 月,王震率三五九旅全體指戰員在“一把鋤頭一支槍,生產自給保衛黨中央”的口號下,開進了荒無人煙的南泥灣。三五九旅全體將士戰天斗地,將南泥灣一座座荒山變成了“陜北的好江南”和“米糧川”。
農業戰線上的勞動英雄吳滿有,從外地逃荒到延安,在一座荒山的半山腰安了家。他沒日沒夜地開墾荒地,將家對面的兩道山梁全部開出來種上了莊稼。他開荒地多,收的糧食多,交的公糧多,還幫助同村的老鄉也把地種好。他在開荒種地中表現出的那種不怕苦、不怕累、一心一意多打糧食支援抗戰的精神,在延安傳開了,他成了農業戰線上勞動模范的杰出代表。
工業方面的勞動英雄趙占魁,是農具廠一名翻砂工人。他工作中總是挑最苦、最危險的活干,但從不叫苦、叫累。他技術好,總是手把手把技術教給青年工人,而且從不計較報酬,工友中誰有了困難,他總是伸出援助之手熱心幫助。他贏得了全廠工人的尊敬,成為“用新的態度對待新的勞動”的代表人物。
被譽為“邊區工業之父”的沈鴻,是一名既懂技術又會管理的工業家。1942 年12 月,毛澤東在西北高干會上所作的報告中指出:有工業家沈鴻先生自愿以其私有的十部機器遷來邊區,為八路軍服務,沈先生亦來邊區工作。從這時起,又有許多科學技術人員先后來邊區工作,使得邊區聚集了一批科學技術人才,作為建立工業的指導力量。1944 年5 月22 日,毛澤東為沈鴻題寫了“無限忠誠”的題詞。1945 年1 月,沈鴻被陜甘寧邊區政府授予“特等勞動英雄”稱號。
財貿戰線上的勞動英雄、延安南區合作社主任劉建章,他處處為普通群眾考慮,真心實意為普通群眾理財,工作中不斷創新的事跡被人傳頌。1942年12 月,毛澤東在陜甘寧邊區高干會上作的《抗日時期的經濟問題與財政問題》 第五部分“關于發展合作社”中,用了15 頁的篇幅介紹劉建章領導南區合作社的發展方向和寶貴經驗。毛澤東指出:南區合作社在幾年的鍛煉中,成了真正被群眾所擁護的合作社的模范……發展南區合作社式的合作運動,就是發展邊區人民經濟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毛澤東贈給劉建章的一面錦旗上,有毛澤東親筆題寫的“合作社的模范”六個大字。
“邊區化學工業的奠基人”錢志道、專家型模范廠長陳振夏、“種菜圣人”黃立德、企業管理卓有成效的模范廠長袁光華等,他們都是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哺育下成長起來的各行各業的杰出代表。這些各行各業的勞動英雄和模范工作者發揮著巨大作用,他們引領著全邊區數百萬的翻身大眾,向荒山要糧、向貧困宣戰,在陜甘寧邊區繼續奏響“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華美樂章。
毛澤東及黨中央和陜甘寧邊區政府因勢利導,大力表彰勞動模范(勞動英雄與模范工作者),促使勞模運動廣泛而深入地開展起來。1943 年底及1944年底,陜甘寧邊區政府在延安召開的兩次表彰勞動英雄與模范工作者的大會,其規模之大、規格之高、時間之長、影響之深遠,都是空前的。從陜甘寧邊區勞模運動的情況看,其有著以下幾個顯著特點:
第一,廣泛開展勞模運動。開始時僅在農業、工業等行業開展,而后擴大到部隊、機關、學校,進而推廣到了文化、科技等全邊區的各行各業中,大家都開展生產運動,都評比選舉勞動英雄和模范工作者。第二,產生大量勞模。在陜甘寧邊區的各地、各單位、各行業不斷涌現出勞動英雄和模范工作者,“七十二行,行行出勞模”。第三,由個人英雄走向集體模范。在農村,不斷涌現出模范村甚至模范鄉;在部隊,不斷涌現出模范班、模范排甚至模范連隊;在工廠機關,不斷涌現出模范企業、模范機關;等等。第四,由普通群眾中產生的勞模日益增多。經過各級政府對勞動英雄和模范工作者的大力宣傳,廣大群眾的勞動積極性大大增強,他們積極投入到大生產運動中,因而從普通群眾中涌現出來的勞模日益增多。第五,變過去由政府選拔勞模為群眾選舉勞模。勞模的產生方式改變了,進一步提高了勞模的質量,確保了勞模的群眾基礎、表率作用和引領作用。第六,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勞模的巨大作用在大生產運動中日益顯現,在工作實踐中,各級領導都看到了勞模的作用,感到開展勞動英雄和模范工作者運動是推動各項工作的有效組織形式和工作方法,于是更加重視開展運動,使勞動英雄和模范工作者運動進入“領導與群眾相結合的全面發展階段”。
在延安時期的大生產運動中,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的勞動英雄和模范工作者。他們推動了大生產運動繼續深入開展,是一個英雄的群體,引領時代風尚、匯聚時代精神。在他們的帶領下,大生產運動產生了延安時期最具特色的“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勞模精神。這種勞模精神生動體現了延安精神的深刻內涵,即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延安時期的勞模精神,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延安時期,大生產運動中凝結出的延安精神及勞模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和勞動模范革命風范的生動反映,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精神的集中展示,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延安精神和勞模精神,為中國人民和中國革命注入了強大的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