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圖 本刊記者 蔣文友
2019年斬獲“四好農村路”市級和全國示范縣殊榮以后,重慶市大足區“四好農村路”建設進入由規模速度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的新階段。
近年來,重慶市大足區農村公路建設發展迅猛。截至2022年底,全區公路總里程達3775.645公里。其中農村公路達3452.5公里,占比91%;農村公路橋梁240座,占比75%。村民小組通暢率達到100%,通達深度、通暢水平實現跨越提升。
在工作實踐中,大足區公路養護管理實行“全區統籌,分級負責”模式。國、省、縣道公路由區養護中心負責管養,鄉、村道公路由各鎮街負責管養,著力用好考核這個“風向標”“指揮棒”,形成“三查兩公開一掛鉤”考核機制,取得顯著成效。
大足區結合農村公路點多面廣的工作重難點,圍繞市、區考核指標設定、機關考核指標量化,不斷優化績效考核指標,進一步激發廣大干部群眾愛路護路工作內生動力,助推養護工作高效落實。
鏈接
三查兩公開一掛鉤
三查:查機構是否健全、工作是否落實、群眾是否參與。
兩公開:內部公開和媒體公開。
一掛鉤:考核結果與獎補掛鉤。
設置管理機構、管理人員、管理體系3個指標,重點檢查是否按照《重慶市大足區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辦法》(大足府發〔2019〕11號)(以下簡稱《管理辦法》)、《重慶市大足區全面實施農村公路“路長制”工作方案》(大足府辦發〔2022〕64號)成立公路管養機構并落實專兼職管理人員,各級路長、路政員、技術員、護路員是否配齊,管養制度是否健全,日常養護是否到位。
截至2022年底,大足區27個鎮、街道均設置了交通辦公室,落實專兼職管理人員49名,建立了農村公路“路長制”,路長由鎮街村社負責人擔任,定人、定崗、定責、定路段落實日常養護人員760余名,建立起了一只相對穩定的農村公路養護隊伍。

大足區高龍路高升段完善后的玻型護欄為出行筑牢安全網
立足鎮街管養能力,重點考核日常養護管理工作。設置養護比例、公路巡查、清掃保潔、隱患整治、橋梁管理、業務培訓、應急處置7個指標。其中,養護比例、公路巡查、清掃保潔做為鎮街責任重點考核,其他4項指標由區級統籌指導、鎮街具體落實。截至目前,大足區農村公路管養比例達到100%,做到了“有路必養”。近3年,大足區檢測農村公路橋梁240座,開展業務培訓7次,整治水毀路段469公里,應急排險53處。
大足區堅持“上級補助一點、鎮街配套一點、社會捐助一點、村民自籌一點”的方式籌措“四好農村路”建設資金,目的在于向村民傳達農村公路“共建共養”的主人翁意識,形成愛路護路的良好氛圍。在養護工作考核中,大足區以入戶走訪的方式重點調查村民投工、投勞、投料參與農村公路養護工作情況。據統計,轄區內760余名農村公路日常保潔人員均為當地村民,做到了“當地人養當地路”,愛路護路蔚然成風。
率先建成農村公路養護信息化管理平臺,準確定位養護管理區域,實時記錄運營維護人員巡查軌跡,推行“智慧管養”。出臺《管理辦法》《大足區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考核實施細則》等文件,明確規定管養機構設置、職責分工、使用管理、考核與獎懲等辦法,每年與各鎮(街道辦)交通辦簽訂農村公路養護目標責任書,每季度對各鎮(街道辦)公路養護情況考核,進一步提高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質量。
采取“月抽查、季檢查、半年考評”的方式加強農村公路養護考核工作,對每月抽查和每季度檢查發現的問題全區內部通報并督促整改。半年考評路段由被考核單位推薦及考核組隨機抽取組成,推薦路段不少于被考核單位管養公路總里程的30%,隨機抽取里程不少于被考核單位管養公路總里程的10%,每次考核總里程不少于30公里,列養里程小于30公里的鎮街進行全路段考核,考評結果納入區政府對鎮街年度考核內容。2022年,大足區累計抽查農村公路2716公里,檢查鎮街27個,發現共性問題15處,印發通報兩期,重建設更要重養護的意識逐步形成。

大足區“暢、安、舒、美”的農村公路
將農村公路養護工作抽查、檢查和考評情況,通過門戶網站、大足交通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向社會公開,隨時跟進更新問題整改落實情況,公布舉報監督渠道,發動公眾力量監督農村公路養護工作。2022年,大足區交通局累計接到群眾反映32條,已全部督促整改完畢,整改到位率100%。
大足區財政按照縣道每公里1萬元、鄉道每公里5000元、村道每公里3000元預算農村公路養護資金。對應優、良、中、次、差5個等次嚴格兌現獎補。“優”“良”等次的全額預算次年農村公路養護補助資金;“中”等次的減少次年農村公路養護補助資金預算的5%;“次”等次的減少次年農村公路養護補助資金預算的10%;“差”等次的暫緩次年農村公路養護補助資金預算,并予以通報批評,經整改復查合格后,不再評級,減少次年農村公路養護補助資金預算的40%。把考核結果與獎補掛鉤,樹立起建設、養護兩手抓、兩手硬的鮮明導向。
通過專項和日常考評、季度考評等方式,以考促養,推進公路養護常態化和規范化,推動公路養護事業持續全面發展,實現公路“暢、安、舒、美”的養護管理目標,提高公路服務水平,確保公路安全暢通。
“不壞不修、壞了才修”的陳舊觀念有效破除,立足于日常養護,降低維修成本、提升資金利用效率。2022年,大足區累計實施農村公路路面灌縫1.1萬延米,挖補坑槽1.27萬平方米,修整水溝超過8公里,有效延長了農村公路的使用壽命。
充分利用農村公路交通勸導站,嚴防超載超限車輛駛入農村公路。常態化開展農村公路巡查,對公路病害早發現、早治理、早修補,延長公路使用壽命。開展鄉村道安全隱患路段排查整治行動,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親自安排,交通主管部門與鎮街聯動協調,區屬國有企業墊資建設,2021年以來,安裝鄉村道防護欄180公里,標志標牌1367套,凸面鏡293個、警示樁22639米,基本消除農村公路重大安全隱患。
通過科學嚴格的考核,農村公路“路長制”的落實,鎮街“重建設輕養護”的觀念逐步扭轉,公眾愛路護路意識逐步樹立,農村公路養護工作群眾基礎有效夯實,農村公路養護質量有效保障。據統計,大足區3452.5公里農村公路中,縣鄉道優良中路率達到97.94%,農村公路優良中路率達到99.52%。
大足區在農村公路養護考核工作中做了一些積極的探索和實踐,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在農村公路養護資金保障、養護機制的健全等方面也還有不小的差距。下一步,大足區交通局將在大足區委、區府的統籌指導下,積極貫徹落實“路長制”等工作要求,把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為農村公路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據了解,大足區“聽得懂、看得進、記得住”的考核機制自今年4月初發布以來,已有超過20萬人參與,有效提升社會各界對農村公路養護工作的了解和認識。讓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常識“飛入百姓家”,形成了“政府主導、部門聯動、主體參與”良好氛圍,逐步構建了區級、部門(鎮、街道)、村(社區)級梯度發展格局。

6月9日,大足區拾萬鎮長虹村公路沿線布滿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