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曉陽(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主席):認識羅貴榮的作品早于認識他本人。在許多重要展覽中,他的作品常常構思精妙、技法精湛、畫面優美、繪畫語言有個性,很有視覺張力。在畫面背后,你能看到他有著透過版畫發現、提煉事物本質的能力,也能看到他不拘泥于傳統、不耽于觀念流派之爭,但卻堅定自己對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認識。在展覽被越來越多巨大尺幅作品的包圍中,他的版畫作品在體量上并不占優,卻總能因畫面傳遞出與眾不同的精神氣質而引人注目。同時,他不僅是一位優秀的版畫家,還是一位富有時代洞察力的策展人,一位為中外文明交流互鑒付諸行動的實干家。
吳長江(中國美術家協會原分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從表現主題的層面來說,羅貴榮認為地球村無論多廣闊,不同族群對和平的渴望、對土地的依戀、對生命價值的追問、對生活的祝福等,是不同文化根源下生長的人們相同的心靈追索。從版畫本體語言的探索和創新來說,羅貴榮的版畫善于用國畫的寫意來表達醞釀已久的情緒,用色彩和嚴謹來解決版畫的分色和結構,用版畫的刀法肌理和印痕來凸顯美學韻致。他的版畫汲取了很多的養分,語言新穎而技術完備,顯示了他一貫的精益求精和對版畫的執著與信念。
代大權(中國美術家協會版畫藝委會副主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羅貴榮創造性地建構自己的藝術語言所追求的目的有三:一是將機械影像格式化后從客觀性中分離出主觀性;二是使語言的表達形式具有節奏性;三是將主體用平面的方式消解重組后強化了邏輯性。羅貴榮表現語言的個性、節奏性和邏輯性讓羅貴榮的版畫有了自己的面目。羅貴榮的版畫的價值,也正是在解構了影像的傳統慣性后重新釋放出的造型意義,使藝術語言的多義性、語境的節奏感、時空的邏輯性、審美的層次感都獲得了新的生機,看似橫平豎直的構成卻隱藏著劍影刀光的嘩變,以為是一段安逸的旅程卻因為險象環生而變得意外生動,在畫家的努力中包含了對版畫再造理念、重建審美的更深刻的價值。
尚輝(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理論委員會主任、博士生導師):在許多人看來,版畫這種具有工業文明時代痕跡的繪畫,早應在電子圖像時代消亡了。或者說,通過計算機軟件生成的電腦繪畫完全可以替代版畫藝術創作。也因此,版畫之中的絲網版畫最先成為電子圖像的藝術新寵,安迪·沃霍爾的絲網版畫就是這種電子圖像藝術的代表。但羅貴榮依然堅守于木刻版畫,堅守用刻刀、木版和煩瑣的拓印來創造他的版畫藝術形象。顯然,他的這些作品即便看上去具有照片似的真切,卻仍然體現了他對繪畫造型那種主觀性的塑造意識。他的《時間》系列中呈現的眾多人物體態,雖截自日常生活,卻能在畫面形成某種凝視性,這正得益于他對繪畫性人物造型的完善與符合平面造型規律的把握。因而,這些畫面具備了耐讀性與審美的創造性。
陳琦(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院院長、博士生導師):在中國現當代彩色木版畫藝術領域,羅貴榮是一位極具代表性的卓越藝術家。他的套色木刻作品具有強烈的現實關懷和超現實主義色彩,其作品從關注少數民族勞動生活場景到當代都市人的精神寫照,均體現了藝術家對社會發展的敏感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情感體驗。他不僅有風格獨特的套色木刻技藝,更有深沉的哲理思維和極高的審美意趣與價值取向。縱觀他的藝術創作,有兩條清晰的脈絡,一是基于其現實生活場景的客體觀察與表現;二是借客體現實生活人物場景來呈現其思維中的虛幻之象與精神實質。
叢志遠(美國威廉帕特森大學版畫項目主任):羅貴榮的版畫語言和表現手法是精湛和獨特的,他的創作過程也是艱苦和孤獨的。他的版畫技法、刻板功夫,一版多色和不同色序套版體驗都是版畫世界的寶貴財富。他的版畫創作過程是煉獄般的磨煉和近乎殘酷性的自虐,沒有強大的創造力、體力和意志力是很難完成的。2013年我邀請羅貴榮和陳超到威廉帕特森大學版畫工作室給學生做版畫示范。羅貴榮從刻版開始,到完成絕版印刷,再到一版多色和不同色序的印刷體驗,將版畫本體語言的特點發揮到淋漓盡致。幾小時高強度的實驗和創作,他那種取之不盡的藝術活力、永無休止的探索精神讓所有參加觀摩的師生嘆為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