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瑾嫻
摘 要:【目的】結合域外立法,分析局部外觀設計的權利范圍、侵權判定主體、相似性判斷標準,為局部外觀專利侵權判定規則的完善建言獻策?!痉椒ā恳酝庥^設計侵權判定的構成要件為檢視對象,結合局部外觀設計的特點,逐一與構成要件比對,進一步考察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規則在局部外觀設計上的適配性。同時對部分具有典型價值的域外立法進行分析?!窘Y果】解除“相同或者近似產品”的限制,重塑“一般消費者”定義并調整適用現有權利保護范圍,或許是一種滿足局部外觀設計侵權判定實踐需求的有效方法?!窘Y論】局部外觀設計制度這一新生客體的引入將會對外觀專利司法救濟產生重要影響,但是目前尚未達成相對統一的裁判標準,需要靈活調整局部外觀設計的權利范圍、侵權判定主體、相似性判斷標準,建立具有一定實用性和合理性的判斷規則。
關鍵詞:局部外觀設計;一般消費者;侵權判定
中圖分類號:D923.4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1003-5168(2023)14-0124-05
DOI:10.19968/j.cnki.hnkj.1003-5168.2023.14.025
Research on Judgment Rules of Partial Design Patent Infringement
WANG Jinxian
(School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210094,China)
Abstract: [Purposes] Combined with extraterritorial legislation,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scope of rights, infringement determination subjects, and similarity judgment standards of partial designs, and provides suggestion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local design patent infringement judgment rules. [Methods] Taking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design infringement determination as the object of examination,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al designs, and comparing them with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one by one, the suitability of design patent infringement determination rules in local designs is further investigated. At the same time, some extraterritorial legislation with typical value is analyzed and referenced. [Findings] Lifting the restriction of "identical or similar products", reshaping the definition of "general consumer" and adjusting the scope of protection of existing rights may be conductive meet the practical needs of local design infringement determination. [Conclusion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partial design system, a new subject matter, will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judicial remedy of design patents, but at present, a relatively unified adjudication standard has not yet been reached, and it is necessary to flexibly adjust the scope of rights, infringement judgment subjects, and similarity judgment standards of partial designs, and establish judgment rules with certain practicality and reasonableness.
Keywords: partial design; general consumers; infringement determination
0 引言
早在 2014 年,《專利審查指南》就通過內容增補的方式引入了圖形用戶界面設計(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這一保護客體。由于 GUI 圖形用戶界面外觀設計實際上也屬于一種特殊的局部外觀設計,其已經能夠代表局部外觀設計專利的前身。然而,“整體或者局部”的這一表述直至2020年修訂《專利法》才正式確立,該表述完善了對外觀設計保護客體的定義,使原有外觀的權利領域吸收了局部外觀這一新角色,成為《專利法》修改的一大亮點,由此,局部外觀保護制度順勢而生。局部保護新客體的確立不僅利于與域外專利保護體系接軌,同時也符合我國經濟發展和產品外觀創新的迫切需求。
1 問題的提出
當前,局部外觀設計這一制度仍處于起步階段,與其相關的侵權判定規則還未有較成熟且有針對性的法律指引。局部外觀侵權判斷思路還是沿用現有的整體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斷的規則,依據北京高院的《專利侵權判定指南(2017)》,在進行侵權判定時依然以被控侵權產品與涉案外觀專利之間是否屬于高度一致或者相近作為核心標準。同時堅持以整體觀察、綜合判定的原則來判斷被控侵權產品與涉案外觀設計是否一致或者相近。
但該界定標準適用上存在一些錯位,主要原因是對局部外觀來說,專利權人僅要求保護外觀附圖中由實線繪制而成的部分,對于虛線所代表的整體結構并不是權利人意欲要求保護的部分,該虛線部分僅作為局部設計的環境要素,其充其量只是一個幫助理解局部設計的參考性特征,或者該虛線僅代表產品表面的過渡線、輔助線或輪廓線等非核心部分,這些線條并非用于限制局部外觀設計,關于這一點相關法規和司法解釋并未做更為細化的說明和解釋。故針對局部外觀設計的侵權判定思路存在一定的漏洞,一方面是新舊法的更迭帶來了沖擊;另一方面在于局部外觀設計保護的是局部設計細節。因此,對產品整體的視覺效果的考察應適當削減,若將整體外觀設計的侵權判斷思路沿襲到局部外觀設計侵權案件中,可能存在一定邏輯難以自洽的問題。
2 局部外觀設計侵權判定規則的檢視
2.1 權利范圍界定
現行《專利審查指南》在《專利法》第二十七條、第六十四條的基礎上將圖片要求具體化為六面正投影視圖,細化了“涉及圖形用戶界面的產品外觀設計”的簡要說明要求。對于局部外觀設計來說,僅僅依據圖片或者照片來確定擬申請保護的產品權利范圍,過于粗糙,不利于清晰界定保護邊界,因此需要輔以簡要說明,對產品擬保護的重要外觀特征進行文字描述。然而當局部設計在整體產品外觀上的形狀、大小、比例、色彩等細節一旦以文字形式被寫實后,法官在判定侵權時就難以做出相對靈活的有利于權利人的解釋和適用了[1]。
其次,根據《專利審查指南》修改草案,在局部外觀設計申請時,可用虛線、點劃線、半透明覆蓋層等與實線相結合的方式表明所需要保護的內容。實線表示需要保護的局部,虛線等表示其他部分。虛線、點劃線等除實線之外的線條,它們的作用是為了幫助理解局部設計,不應當被劃入局部設計的保護范圍而產生對權利人限制的不利影響。而在實踐中,按照“整體觀察,綜合判斷”的規則,法官在關注某一局部設計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受整體設計的干擾,最終得出對專利權人不公平的錯誤判決。因此,現有的權利范圍確定規則并不能適應該種新局面,可能會變相打擊局部設計創新活動的積極性。
2.2 侵權判定主體的定位
判定主體的選擇對外觀侵權的判定起重要作用,只有侵權判定主體的定位準確才能做出中立的評估,外觀設計專利案件中往往選取“一般消費者”這一視角。然而對于“一般消費者”認識能力的認定標準,在2005年“路燈”案、2014年“房車外觀設計”案、“萬豐摩托車車輪”案等諸多案件中并未達成共識。部分學者認為,“一般消費者”是一個虛構的形象,法律擬制的主體,它對相關產品具有一定的了解程度?!耙话阆M者”對產品的自然屬性、社會屬性具有常識性了解,前者包括產品的基本功能、附加功能與相應的設計空間;后者則區分了日用品與專業產品,其中專業產品的一般消費者能力應當更高于日用品的一般消費者能力[2]。同時,《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侵犯專利權糾紛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中指出,在認定一般消費者對于外觀設計所具有的知識水平和認知能力時,通常需要考慮被訴侵權行為所涉及的授權外觀設計所屬相同或近似類型產品的設計空間。設計空間較小的情況下,“一般消費者”往往更易于關注到不同產品間的微小差異。但是,針對局部外觀設計而言,首先,設計空間通常要受到現有設計、技術等多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3],這是一個抽象概念,需要結合具體案情才能闡述。如“西門子訴深圳綠米公司及上海吉研公司”案中涉案產品為墻壁開關,對于開關插座類產品而言,由于開關的尺寸、面積等需要滿足一定標準,所以設計空間較小,局部的細微區別會顯著呈現在圖片中,法官無須糾結于該局部設計是否處于產品正常使用時一般消費者易于觀察的部位;其次,從局部外觀的立法目的來看,其重點關注局部的細微變化,這就要求侵權判斷主體對相關產品有相應的知識背景。以GUI為例,GUI是信息化高度發展背景下企業用以改善用戶體驗的競爭手段之一,其存在的意義是服務所搭載的電子產品,搭建操作簡便、交互方式友好的操作界面。GUI作為人機交流的重要媒介,其技術含量較高,設計較為精細,如果“一般消費者”沒有相應的技術背景,恐怕難以充分理解局部設計的精髓。因此,可以適當調整侵權判定主體的相關規定,以確保GUI侵權判定過程中的公平度,比如要求作為判斷主體的“一般消費者”在相關產品領域擁有能夠相互匹配的技術理解和知識層級,這樣判斷主體才可能注意到不同產品的細微差異,從而對外觀設計近似與否做出判斷。
2.3 相似性判斷標準
外觀設計的侵權判定邏輯是在整體外觀設計的架構下,對涉案的外觀設計進行整體或者局部的對比,如果涉案外觀權利同在先權利具有相同或者相似產品載體,并且外觀設計也存在相同或者非常近似的情況,則構成專利侵權[4]。但是如何把握相同或相近的情況,仍有待斟酌。
首先,我國相關規則尚未規定有關局部外觀設計審查準則。如果將局部外觀專利的權利領域限定在相同或相似種類,那么就需要將局部設計和產品載體融合視為一體考慮,那么局部和整體外觀的差異之處無法凸顯。
其次,以GUI設計為例,GUI是保護其本身,還是保護帶有GUI的有形狀產品。在“奇虎訴江民”案中,法官照搬現有整體外觀專利侵權判定的思路,把圖形用戶界面與硬件載體產品捆綁一起進行整體侵權判斷,這種裁判思路無法令人信服,如果采用此種審判思路,圖形用戶界面和載體產品這兩者必須同時滿足相同或相似的要求,才能被認定為侵權,有悖于局部外觀專利保護的立法精神。近期的《專利審查指南》的修改草案中提出,如果申請人認為自己的產品設計要點只針對用戶人機互動的圖形用戶界面,相關外觀申請文件可以采取局部外觀設計的方式提交圖片,局部外觀設計方式包括視圖帶有或不帶有圖形用戶界面所應用產品兩種方式。該修改意見反映出局部外觀保護思路的變化,局部外觀設計無須受限于必須依附在具體產品上。
最后,如果僅以整體產品的功能和用途來劃定局部外觀權利范圍,不免落入整體外觀設計既定的侵權判斷邏輯中,那么局部外觀設計保護的意義就被架空而無單獨存在的必要,與立法者用意相悖。
3 域外局部外觀設計的侵權判定規則現狀
3.1 美國局部外觀設計的保護制度及特點
美國是推動局部外觀專利保護發展的先驅,主要通過判例和法律規定共同確立局部外觀設計的保護制度。
在權利范圍方面,局部外觀設計的權利保護范圍僅限于該專利本身,與載體種類無關,并不以產品種類的相同或者類似為前提[5]。在Avia Group公司訴加利福尼亞L.A. Gear公司侵犯其外觀設計專利權的案件中,美國聯邦巡回法院認為,被控侵權產品只要盜用了專利權人的受保護的外觀設計就構成侵權。
在侵權判斷主體方面,美國以“普通觀察者”作為判定主體,該規則由美國聯邦法院審理的Gorham Mfg.公司訴White外觀設計專利侵權一案衍生并沿用至今[6]。此外,在產品的外觀設計侵權判定中“普通觀察者”這一法律擬制主體與新穎性判斷中的“普通觀察者”有較大區別,兩者在認知能力、感知水平上并不完全一致。外觀設計侵權判定中的“普通觀察者”需要對相同或者近似產品的外觀有相當認識,才能對是否構成侵權做出正確判定。
在局部外觀實務操作方面,在視圖中可以對產品整體進行簡化表示,即某個局部設計所依附的產品載體可以通過虛線、點劃線或雙點劃線來呈現,因此局部外觀設計基本不會受到其所依附載體產品的功能或用途的限制。局部外觀保護客體具備較強的靈活性和廣泛性。
3.2 日本局部外觀設計專利保護制度及特點
日本同樣賦予產品局部外觀設計以法律保護,但是對局部外觀設計專利的客體條件、權利的保護范圍和侵權認定等方面進行了本土化修改,與美國有著明顯的區別。
日本專利局將外觀設計稱之為“意匠”,通過《日本意匠法》中關于外觀產品的文字描述,可以發現局部外觀的定義是通過法條補充說明的方式說明的,除了一些普遍性規定,額外要求局部外觀設計需要同時滿足三點要求:必須是產品的設計形態,必須能被視覺感知且能引起美感,部分外觀設計有工業實用性[7]。
在客體方面,日本明確要求局部外觀需要是一個閉環區域,在外觀附圖和輔助文字描述的共同限定下,可以清楚地表現出局部外觀設計在整體產品中所占權重。與此同時,部分外觀設計必須是人們可以感知存在和掌握的部分,被局部外觀設計依附的整體一定是可以確定的,因為只要滿足這樣的前提,才能夠實現后續的侵權比對研究,否則無法找到合理的比對標準。
在權利范圍方面,局部外觀專利的保護范圍限于相同或類似的物品,判斷兩者應用的物品是否相同或類似是判斷是否構成侵權的前提,同時保護范圍僅限于附圖中以實線繪制的內容。按照日本特許廳的標準,物品的“局部”和“整體”不具有相同或近似的可比較性。因此,局部與整體外觀設計之間無論事實上的關系如何,在法律上兩者不可能被認定為相同或近似,不可能被判斷為侵權。
在侵權判斷方面,日本的《外觀設計法》和《審查基準》并沒有對外觀專利侵權的判斷主體做出規定。從相關判例來看,日本法院均以“一般消費者”或“一般需求者”作為判斷主體,該判斷主體學識淵博,通曉案涉外觀設計產品的領域、發展歷程、現有設計等,同時能準確找到該產品外觀設計的創新點,并判斷該創新點對于外觀設計整體視覺美感效果的影響[8]。日本外觀專利侵權的判定方法也是以是否導致消費者的誤認、混淆為標準,其與新穎性的判斷標準基本相同。
3.3 歐盟局部外觀設計專利保護制度及特點
歐盟與大部分主流國家現有的外觀侵權判定的模式一致,先確定權利行使范圍,然后進行是否實質相同的判斷;先判斷是否一致,然后判斷是否相似。局部外觀專利的保護范圍需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認定,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范圍判定是否可以延伸拓展到其他產品類別。侵權判斷主體通常是具備大量產品認知且認知豐富的用戶[9]。從該用戶的視角出發,充分考慮設計給該類人群帶來的完整視覺感受,即堅持整體影響的判斷標準。
4 局部外觀設計侵權認定規則的構想
4.1 權利保護范圍界定的調整
判斷局部外觀設計專利侵權行為是否成立的前提是需要準確界定其保護范圍,既要考慮申請時提交的圖片或照片也要結合簡要說明的文字解釋。除此之外,還需要關注以下方面。
第一,對于附圖采用實線和虛線結合體現不同內容的形式,應該重點考慮通過實線繪制出的局部設計要點,原因在于申請人在申請時已經通過實線劃定了保護范圍,其權利保護內容也應當符合申請人保護的初衷。對于通過虛線呈現的部分,這部分僅代表產品的環境要素,其意義在于使得產品以更為完整的形式顯示出來,僅起到幫助理解局部設計要點的輔助作用,故該部分不應包含在其權利領域內,只能作為參考。
第二,在適用“整體觀察,綜合判斷”規則進行認定侵權時,如果仍將產品的整體納入考量范疇,那么就淡化了局部外觀專利的區分作用,弱化了其顯著性。因此,需要明確的是在局部外觀設計侵權判定中的“整體觀察”僅特指于爭議專利的某一具體部位,“綜合判斷”則是將涉案專利與主張侵權的專利兩者具體細節部位加以比較,并由此判斷是否構成相同或相似。
4.2 重塑“一般消費者”定義
局部外觀的立法目的在于保護局部的設計構思,其侵權判定需要關注局部的細微變化,是一個相對較復雜的過程,而如果判定尺度和標準具有差異必然會導致判定結果具有不確定性。故應該堅持何種標準來定義所謂的“一般消費者”,堅持現有的判定標準是否明智,有待商榷。局部外觀的特征要求侵權判定主體的知識背景門檻適當提高,否則很可能會因為判定主體缺乏技術背景導致對局部設計要點的理解不到位或者直接忽略,最終出現認識錯誤和偏差以致裁判不公。
故筆者認為當前關于侵權主體的規定需要適當調整,以確保局部外觀侵權判定的公平和合理??梢詤⒄彰绹?、日本及歐盟對于侵權判斷主體的定義對“一般消費者”進行完善,對于一些專業性較強的領域,一般消費者難以認定時,需要通過具備一定專業背景知識的技術人員進行侵權判斷,他們對技術的理解比普通消費者更為深刻,很容易觀察到一些普通消費者覺察不到的技術細節。同時,專業性較強領域內產品的受眾人群也是這些技術人員,對于一般消費者而言根本沒有機會去接觸到這些產品更何況購買,此時以這些對是否購買擁有話語權的技術人員作為判斷主體來進行相關侵權判斷更為合理。
4.3 相似性判斷指標的調整
日本規定了認定局部外觀設計侵權的前提必須是在相同或相似產品的基礎上,但是美國和歐盟則認為不需要嚴格界定于相同或相似的產品。持前述觀點的學者認為,外觀設計授權的前提應當是以相同或者相似產品載體為前提,該前提的優勢是可以避免出現授權范圍和權利救濟范圍不一致的局面[10]。持反對觀點的學者認為,去除“相同或相似”這一前提條件有利于擴大權利的保護范圍[1]。
筆者認為,當今社會產品種類繁多,功能日新月異,產品分類表并不能很好地適應市場經濟變化。以經典案例“奇虎與江民”案為例,法官判斷兩個產品的類別不同,并且不屬于相近,侵權行為無法被認定,使得奇虎公司維權困難。事實上,對于電子產品,圖形用戶界面的特殊局部設計是消費者關注的點,對于GUI所承載于哪一種整體產品來說,作為載體的該整體產品的權重不應該被如此放大。因此,在侵權判定實踐中,可以將產品外觀設計分類作為一個考慮因素,還需要更多結合產品使用場景、功能等多方面判斷,弱化產品分類的地位。
5 結論
自專利制度實施以來,我國司法實踐中關于局部外觀設計侵權的案件屢見不鮮,由于我國相關侵權認定及保護制度并不完善,裁判標準并不統一。《專利法實施細則》《專利審查指南》的修改擬于2023年完成,局部外觀設計專利侵權認定規則的修改勢在必行。解除“相同或者相似產品”的限制,重塑“一般消費者”定義及調整適用現有權利保護范圍,或許是一種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管育鷹.局部外觀設計保護中的幾個問題[J].知識產權,2018(4):11-25.
[2]錢亦俊.論外觀設計專利性判斷主體:一般消費者的能力[J].知識產權,2011(8):37-42.
[3]袁博.“設計空間”在外觀設計專利相似判定中的作用[N].人民法院報,2016-02-03(007).
[4]李青文.我國局部外觀設計專利保護之必要性探討[J].電子知識產權,2019(5):49-58.
[5]陳曉林,陶宇涵.我國局部外觀設計制度的完善[J].中共青島市委黨校.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23(2):94-101.
[6]李青文.域外局部外觀設計專利保護制度比較研究[J].中國發明與專利,2019,16(3):68-79.
[7]范曉宇.設計經營理念下日本外觀設計制度的改革及其啟示[J].知識產權,2019(10):89-96.
[8]胡充寒.外觀設計專利侵權判定理論與實務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102.
[9]李冀驁.歐盟與我國外觀設計專利性判斷主體的對比[J].中國發明與專利,2016(10):28-30.
[10]黃浩赟. 論局部外觀設計的專利保護[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16: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