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發翠
(蘭州博文科技學院,甘肅 蘭州 730101)
如何在建筑工程管理標準化中實現可持續發展,是當前建筑工程管理中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針對管理標準化而言,就是根據相關規范標準對建筑工程施工全過程的統一化管理,從而為建筑工程最終質量提供可靠保障,為建筑工程管理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可持續發展是指能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其包括經濟、社會和環境三個方面的可持續性,并且這些方面之間相互依存和相互影響。可持續發展原則包括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平衡,資源的有效利用,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促進社會公正和人類福祉等。
當前建筑工程管理標準化中存在一些問題,如能源浪費、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建筑工程對能源和資源的消耗量較大,同時也對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此外,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一些管理問題,如信息不對稱、責任不清等也會影響建筑工程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在建筑工程管理標準化中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例如節能減排:采用可持續發展的方式可以減少能源消耗和減少對環境的污染,例如使用新型材料、新型設備和新型技術,優化建筑設計等。資源循環利用:采用可持續發展的方式可以促進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回收利用,例如使用可再生能源、回收利用廢棄物等。社會公正:采用可持續發展的方式可以促進社會公正和人類福祉,例如關注員工福利、社會責任等。
綜上所述,可持續發展對建筑工程管理標準化具有重要的影響和改善作用,建筑工程管理需要積極采取可持續發展的方式進行管理。
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建筑工程管理的一個重要目標,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建筑工程管理標準化中已經采取了一些可持續發展的實踐措施。
節能減排是建筑工程管理標準化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可以通過采用高效節能設備和技術、優化建筑設計、實行建筑能耗計量等方式實現。其中,采用高效節能設備和技術可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例如采用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采用LED燈等高效節能設備,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的電力消耗,從而實現節能減排的目標。
資源循環利用也是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可以通過回收利用建筑垃圾、采用可再生能源、節水、節材等方式實現。回收利用建筑垃圾可以降低資源的浪費和環境污染,例如回收利用廢舊建筑材料和廢棄物等;采用可再生能源可以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例如采用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節水、節材等措施也可以降低資源的消耗量和環境的污染。
環境保護也是建筑工程管理標準化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可以通過采用低碳材料、綠色建筑材料、建筑物煙氣、污水、垃圾等的處理方式實現。采用低碳材料、綠色建筑材料可以降低建筑對環境的影響,例如采用可再生、可降解、無毒無害的材料;建筑物煙氣、污水、垃圾等的處理和處置也是環境保護的重要方面,例如采用環保設備和技術對建筑物的廢氣、廢水、廢渣進行處理和處置。
完善政策法規。政策法規對于推動建筑工程管理標準化可持續發展實踐的推廣和實施具有重要的作用。政府需要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規范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可持續發展實踐,包括能源消耗標準、環保標準、節能減排政策等,從而推動企業和個人更加積極地參與可持續發展實踐。
加強技術創新。技術創新是推動建筑工程管理標準化中可持續發展實踐的重要保障。政府和企業需要加強對新型設備和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提高技術水平。例如,建筑節能、環保等領域的技術不斷創新;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推廣智能節能技術,開發新型環保材料等,都將有助于促進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可持續發展實踐。
建立健全的管理標準化機制。建筑工程管理標準化中可持續發展實踐,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機制和監管體系,以強化建筑工程管理標準化的責任和監督。政府可以加強對建筑工程的監管和執法,鼓勵企業積極推廣可持續發展實踐,建立建筑工程可持續發展的評價體系,對建筑工程進行環保、能耗等指標的評估和監測,建立公開透明的信息平臺,讓社會各界和公眾可以更好地了解和監督建筑工程可持續發展的實踐情況。
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建筑工程管理標準化的一個重要目標,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采用基于可持續發展的建筑工程管理標準化方法。下面將介紹一些常用的基于可持續發展的建筑工程管理方法。
綠色建筑認證是指在建筑設計、施工、使用和拆除等全生命周期內,以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健康和舒適等為目標,采用節能、節水、節材、低碳等綠色建筑技術,獲得相關綠色建筑認證資格的過程。綠色建筑認證可以鼓勵建筑業采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提高建筑的環境性能,減少對自然環境的破壞,促進社會經濟和環境可持續發展。
生命周期評估是指對建筑的整個生命周期內的環境、經濟和社會影響進行綜合評估的方法。通過生命周期評估,可以評估建筑在設計、建造、使用和拆除等各個環節的環境影響和資源消耗情況,幫助建筑工程管理者找到優化設計和管理標準化的方案,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建筑節能技術是指通過采用節能建筑材料、節能建筑技術和節能設備等方式,減少建筑的能耗和碳排放的技術。建筑節能技術包括隔熱材料、節能門窗、太陽能利用、熱泵、燃氣鍋爐、新風系統、LED照明等。通過采用這些技術,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的能耗和環境污染,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循環經濟模式是指在建筑工程管理中,通過回收、再利用、再生和資源循環等方式,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和減少浪費的模式。循環經濟模式可以有效促進資源循環利用,減少環境污染,提高建筑的可持續發展性能。
社會責任是指在建筑工程管理標準化中,企業要承擔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在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下,企業應該通過建筑設計、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積極推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例如,企業可以關注建筑的舒適性和健康性,注重員工的安全和福利,尊重社會文化和價值觀念等,從而提高企業的社會責任意識,實現企業和社會的共贏發展。
綜上所述,基于可持續發展的建筑工程管理標準化方法包括綠色建筑認證、生命周期評估、建筑節能技術、循環經濟模式和社會責任等方面,通過采用這些方法,可以實現建筑工程的可持續發展,減少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促進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案例一:綠色辦公樓項目
該項目是一座高層綠色辦公樓,位于中國某大城市。該辦公樓采用了綠色建筑認證,同時采用了循環經濟模式,實現了可持續發展目標。
在建筑設計階段,該項目采用了低碳、高效的建筑設計理念,使用了大量的可再生、環保材料,同時加強了建筑的隔熱、通風等方面的設計,實現了節能減排的目標。在建筑施工過程中,該項目使用了可回收、可再生的建筑材料,減少了建筑垃圾的產生和對環境的影響。
在建筑的使用階段,該項目實行了嚴格的節能減排措施,采用了太陽能發電、熱泵、節能照明等技術,實現了能源的最大化利用和減排。同時,在建筑的維護和管理標準化過程中,該項目采用了環保清潔設備和技術,定期進行環境保護檢測和評估,保證了建筑的環保性能。
通過該項目的實踐,不僅達到了建筑的節能、環保目標,同時也提高了建筑的經濟性能和舒適性能,為該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案例二:建筑節能改造項目
該項目是一座已建成的商業大廈,位于中國某城市的市區。該建筑原本存在能耗高、環境污染嚴重等問題,經過節能改造后,實現了可持續發展目標。
在節能改造的過程中,該項目采用了多項技術措施,例如對建筑的外墻、屋頂等進行隔熱、保溫處理,采用了LED照明和高效節能空調等設備,建立了能耗計量和管理體系等,從而實現了對建筑能耗的有效控制和減少。同時,該項目還注重環境保護,采用了環保建筑材料和設備,優化了室內環境,改善了建筑的舒適性能。
通過該項目的實踐,不僅大大降低了建筑的能耗和環境污染,同時還提高了建筑的經濟性能和市場競爭力,為建筑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案例三:建筑循環經濟示范工程
該項目是一座大型的公共建筑,位于中國某省會城市。該建筑通過實行建筑循環經濟模式,實現了建筑工程管理標準化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在該項目的建筑設計階段,該項目注重了建筑的可持續性,采用了環保、可再生的建筑材料,設計了循環利用建筑能源和水資源的系統。在建筑施工過程中,該項目采用了可回收、可再生的建筑材料,減少了建筑垃圾的產生和對環境的影響。
綜上所述,上述案例表明,采用基于可持續發展的建筑工程管理標準化方法,可以實現建筑工程管理標準化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減少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同時提高建筑的經濟性能和市場競爭力,為建筑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可持續發展是建筑工程管理標準化的一個重要目標,在建筑設計、施工、使用和拆除等全生命周期內,以環境保護、資源節約、健康和舒適等為目標,采用節能、節水、節材、低碳等綠色建筑技術,實現建筑工程管理標準化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文章介紹了可持續發展與建筑工程管理標準化的關系,指出了可持續發展對于建筑工程管理標準化的重要性。介紹了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可持續發展標準化實踐,包括綠色建筑認證、生命周期評估、建筑節能技術、循環經濟模式和社會責任等方面。進一步探討了基于可持續發展的建筑工程管理標準化方法,包括綠色建筑認證、生命周期評估、建筑節能技術、循環經濟模式和社會責任等方面。通過一些成功案例,說明了基于可持續發展的建筑工程管理方法可以實現建筑工程管理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綜上所述,建筑工程管理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政府、企業、社會各界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通過加強政策法規的制定、技術創新的推廣和建立健全的管理機制等方式,進一步推動建筑工程管理標準化中可持續發展實踐的深入實施,為可持續發展做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