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新樂,黨豐豐
(靜寧縣水務局,甘肅 靜寧 743400)
我國許多農村地區依然存在飲水困難和飲水安全問題,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正處于農村飲水鞏固提升的新階段,農村飲水安全保障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升,隨著建設規模的擴大,工程實施效果并不理想,運行管理跟不上,導致后續問題不斷,通過提升建設與管理水平,可以提高工程建設的綜合效益,減少矛盾和糾紛的發生。
人飲工程是為改善農村基本生存環境、解決人畜飲水困難而實施的系列小型水利工程,通過水利飲水工程的建設,有利于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對于縮小城鄉差距、建立和諧社會、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具有深遠意義。加強新時期水利人飲工程建設與管理,有利于減少涉水性疾病的發生,提高人們的身體健康水平,改善農村生活品質,提高供水保證率,增強抗旱防災能力,而且人飲工程建設后能夠有效解放勞動力,對發展農村經濟、促進區域平衡、維護社會和諧產生關鍵作用。
作為重要的資源輸入型工程,水利人飲工程建設需要依靠地方各級政府提供資金支持,這種建設模式資金來源相對單一,加大了地方財政的負擔,容易形成較大的債務風險,尤其是農村分布零散、管網布設復雜,建設和管理成本更難控制,許多水利人飲工程建設進程緩慢,而且后期的運行管理經費不足,得不到及時的養護維修,導致供水服務與人民期望存在落差,在高出城市供水價格的同時,獲得的水產品質量卻不如城市供水。
對于這個問題,在新的建設時期,需要不斷探索新的建設模式,充分調動社會資金的積極性,減少地方政府負債風險,更好地發揮工程建設綜合效益,提升農村供水服務總體保障水平。
與人口密集的城市不同,廣大農村地區分布廣泛,住戶比較分散,地形、地貌、環境相對復雜,這些因素決定了水利人飲工程的供水范圍廣、供水點分散、規劃難度大、建設成本高等特點。在水源的選擇上,出于施工便利的角度,沒有通過全面考察和嚴格檢測就草率作出決定,導致水質、水量以及長期供水能力難以達到預期效果,造成了建設資源的浪費,影響了工程建設的綜合效益。同時,在人飲工程供水方案設計上存在諸多缺陷,包括供水方式、供水規模、處理體系、構筑物設計、管網布置等方面,需要加強方案論證和不斷優化。
許多水利人飲工程都是由非專業隊伍參加施工的,在缺乏專業技術能力的情況下,導致施工質量難以得到保證,比如,水管埋設深度不達標,連接強度不夠,產生漏水、爆管等問題。除此之外,還存在原材料質量隱患,有些施工單位采用的原材料不合格,不符合相關規范標準,甚至出現以次充好、偷工減料等問題。另外,施工過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管機制,施工隊伍內部管理不嚴格,外部監督落實不到位,施工的隨意性較大,在關鍵環節質量把控不嚴格,沒有通過全面驗收就投入使用,為后期的運行維護造成了許多麻煩。
水利人飲工程建成后,在運行管理方面也存在諸多問題,管理組織不健全,分工不明確,由于工程覆蓋面較廣且比較分散,僅僅依靠專業管理人員難以實現較好的管理效果,再加上傳統管理手段的落后,養護維修效率低下,可能會影響水利人飲工程運行的穩定性。同時,供水水質安全保障力度不夠,水源地保護工作的開展和落實有所欠缺,導致供水水質安全受影響。另外,在供水計量、計價方面存在不準確、不合理的問題,尤其是受制于傳統自行打井吃水的思維方式,許多群眾對水費收繳工作不支持,甚至出現偷水情況。
4.1.1 利用社會資本
PPP是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建設模式,秉承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基本原則,強調合作過程政企雙方的平等地位,通過政府商業行為加強項目控制。PPP是政府與企業合作的一系列方式的統稱,包括BOT、TOT、PFI等多種方式,一般以政府發起為主,廣泛應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領域,對于緩解地方政府融資困難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在水利人飲工程建設中引入PPP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地方政府作為授權主體,履行相關審批監管職責,社會資本充分利用了市場機制,發揮合理分配風險、提高市場運作水平的作用。水利人飲工程建成后,需要進行大量的運營管理工作,保證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的穩定性,政府參與能夠維護工程的公益屬性,市場化運作可以在滿足公益性要求的基礎上保有一定利潤,以典型的BOT方式為例,政府為項目建設和經營管理提供特許權協議,企業作為項目的投資者和經營者安排融資、開發建設,并在特許權協議期間經營項目、獲取利潤,特許期滿后,根據相關協議將項目移交給政府機構,這種方式比較適用于新建項目,而TOT方式是通過已建成項目的收益為其他新項目建設融資,有效規避了建設過程中的大量風險和矛盾,而且只涉及到經營權的轉移,不會威脅到基礎設施控制權,對于政府和企業雙方利益十分明顯,比較容易達成協議。隨著市場化進程的不斷深入,PPP項目運作方式較多,在建設水利人飲工程時,需要根據項目特點、地方財政、市場情況、管理水平、技術能力等多種因素合理選擇,充分利用社會資本,加快工程建設,避免出現停建、超支等問題。
4.1.2 引入EPC總承包
水利人飲工程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涉及到設計、采購、施工、運行等多個階段工作,在傳統的建設模式中,經常存在設計與施工脫節的問題,或者由于企業自身實力不強導致與其他建設環節銜接不上。運用EPC總承包模式,通過公開招標選擇合適的總承包商,充分利用總承包商的實力、資源、經驗,對工程建設全過程或若干階段負責,可以充分發揮設計在整個工程建設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從源頭上保證建設方案的科學性、合理性、可行性,同時,有效克服設計、采購、施工相互制約的矛盾,優化資源配置,使各階段工作合理銜接,有利于進行質量、進度、造價等目標的控制,可以獲得更好的投資效益。另外,在水利人飲工程中采用EPC總承包模式,工程建設責任主體更加明確,有利于解決責任糾紛和利益沖突,減少協調工作,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4.2.1 合理選擇水源
水源的選取直接決定著整個工程建設的效果,影響著供水安全。在水源規劃時,必須加強區域環境、氣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質構造等方面的勘察研究,對區內可用水資源進行水質、水量、水環境、施工費用等多因子綜合評估,選取合適的水源地。常規水源主要包括地下水、地表水、雨水,通常情況下,地下水和地表水是水利人飲工程的常規水源,而雨水則是非常規水源,所以應該優先選擇水量充足、處理簡單的地下水源,其次是采用常規凈化即可飲用的地表水。為了保證飲用水量能夠達到安全標準,必須加強水源水量核算,運用多種方法,計算地表水資源量、地表水可開發量以及地下水資源量、地下水可開發量、雨水水量,判斷供水量能否滿足用水需求,同時,水源水質評價關系到飲用水的健康衛生情況,科學選擇采樣點,將樣品送至專業監測中心,根據感官性狀、一般化學指標、微生物指標、毒理指標等相關指標,測得水源水質等級,確定是否滿足生活飲用水標準要求。
4.2.2 優化供水方案
選擇合適的供水系統和供水方式,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優先采用集中式供水系統,這樣可以有效利用資源,如果受某些條件限制不適合建造集中式供水工程,那么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規劃設計分散式供水工程。由于經濟水平、用戶需求、資源分布等方面的不同,傳統單一的供水方式已經難以滿足多樣化用水需求,在建設水利人飲工程時,應該秉承多水源聯合調度、按時按需供給、分散式和集中式結合的基本原則,靈活采用分區供水、分質供水、分時供水等方式,節約供水成本,降低供水難度,提高供水保證率。水利人飲工程供水設計年限應該根據人口規模和供水需求合理確定,通常情況下比城市供水工程設計年限要長,供水規模的計算需要結合遠期規劃、近期規劃、用水條件、供水現狀、用水定額、供水成本等綜合因素確定,設計水量要包括公共建筑用水量、生活需水量、禽畜用水量、綠化道路用水、管網損失以及不可預見用水。科學規劃設計取水構筑物,根據相關統計,水利人飲工程取水構筑物主要是地下水取水構筑物,只有在地下水開采受限的情況下,才會考慮建設地表水取水構筑物,選擇合適的構造形式,大口井和管井是最為典型、應用最廣的垂直式取水構筑物,大口井適用于開采淺層地下水,結構簡單,容易取材,施工方便,相反,管井則適用于開采深層地下水,除了垂直式取水構筑物,還可以采用水平式取水構筑物,典型的如滲渠,能夠收集埋深較淺的地下水,當然還可以采用聯合式取水,充分發揮垂直式和水平式取水的優點,擴大取水范圍,增加取水量,同時,截潛流工程設計也非常重要,可以有效抬高水位、提高集引流水量。做好飲用水處理系統設計,根據飲用水特點,采用合適的處理工藝,達到相應的水質標準,不斷優化供水管網系統結構,科學進行管網分區和管網定線,保證長距離輸水管道的安全性,采用合制的配水管網類型,提高配水的靈活性、經濟性、安全性,避免出現大范圍斷水的情況。
首先,創新建設模式,提高融資水平,充分利用社會資本,保證建設資金的充裕,在此基礎上,選擇合適的發承包模式,盡可能選擇綜合實力強、施工資質全、市場信譽好的總承包單位,并全面把控分包施工單位的選擇,減少非專業施工隊伍的介入,避免不必要的糾紛和麻煩。其次,加強施工技術把控,做好圖紙審核和技術交底工作,科學制定施工組織設計和施工方案,嚴格按照相關技術規范進行設計和施工,并且要嚴把材料質量關,通過正規渠道與正規生產廠家合作,按規定進行抽檢,禁止不合格材料進入施工現場,對于專業設備安裝調試,可以請廠方技術人員現場指導,保證設備正常運行。最后,建立健全質量保障機制,相關建設監管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明確責任主體,深入建設現場,及時糾正不合規、不合理的地方。另外,水利人飲工程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可以充分發揮人民的積極性,通過村民舉報等方式擴大監管范圍,減少監管漏洞。嚴格按照流程開展工程竣工驗收工作,尤其要加強對隱蔽工程的檢查,完善相關記錄和資料,保證各項質量達標。
根據相關規定,完善水利人飲工程管理組織架構,從工程規模大、覆蓋廣、點分散的特點出發,不但要設立統一的管理專業機構,而且可以設置群眾管理組織,采用專管與群管結合的方式,實施分級管理、協同配合的模式。明確各級組織的管理職責,管理總站負責規章制度、政策規定、資源調配、整體監督、創新推廣等方面的工作,各分區管理所要明確管理范圍,負責各轄區內的工程設施維護,而群眾管理組織負責配合上級組織開展村鎮供水系統工程設施監督、維護、搶修等工作。同時,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積極引入水利人飲工程自動化監測系統,提高供水信息資源應用和共享水平,從水源地到用戶均能實現自動化運行管理,包括自動化監控、工程管理、水資源管理、水費管理、物資管理、安全生產管理等應用,有效減少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提高人飲工程管理的綜合效益和規范化程度。加強飲用水安全管理,劃定供水水源保護區,定期進行水質安全檢測,建立預警應急響應機制,有效應對飲水安全突發性事件,避免污染范圍的擴大。提高供水計量的準確性,重視跑冒滴漏等問題處理,減少不必要的損失,合理調整供水價格,科學制定階梯供水收費機制,并且加強教育宣傳工作,緩解人民群眾的負面情緒,通過共同努力,維護水利人飲工程的安全、穩定運行。
綜上所述,水利人飲工程是改善人們生活水平的重要民生工程,涉及到千千萬萬群眾的飲水安全問題,在規劃建設時,必須保證工程價值能夠得到最大程度發揮,在運行管理時,引用先進技術和手段,提高運行管理效率,降低運行管理成本,減輕人民用水負擔,為人們提供優質供水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