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花

X射線室位于實驗室的一角,室內配備國內外先進的CT成像系統,工作臺上整齊擺放著待測零件、測量工具和工作筆記,陳平教授和他的團隊正在仔細設置X射線的參數,選擇適當的電壓、電流等,以便對待測零部件進行最佳的成像……7月31日,記者走進中北大學的信息探測與處理山西省重點實驗室看到這樣的場景,這已然成為了他們的日常。
陳平,中北大學教授、博導、信息與通信工程學院院長、信息探測與處理山西省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優青,中國科協“十大”代表、山西省科協常委、山西省委聯系服務專家、山西省青年拔尖人才、山西省三晉英才、山西省“1331”青年創新團隊帶頭人。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20余項,發表論文85篇(60篇SCI/EI),授權發明專利20項,出版學術著作2部,參編英文著作2部,研究成果在特種設備、型號武器、嫦娥四號、北京冬奧會等國家重點工程的質量控制方面取得應用,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山西省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中國體視學學會青年科技獎、遠東無損檢測攀登獎、華為“難題揭榜”火花獎。
2022年陳平教授所帶領的科研團隊面向國家某重點型號工程涉及的在線批量化自動檢測的重大需求,在X射線智能檢測領域取得重大技術創新,突破了投影稀疏采樣的極限,實現直接由單投影圖像到產品三維結構的快速重建,研發出一套用于檢測確定產品內部零部件裝配正確性的國際先進的X射線實時成像自動檢測系統,系統誤判率≤3%,無漏判,平均檢測速度為14pcs/min,具有對新產品的自學習能力與數據庫查詢功能,創造直接經濟效益400萬元,間接經濟效益2000萬元。在2023年,這項技術解決了華為公司發布的“硬件工程難題:板級高密PCB焊點缺陷無損檢測”這一產業難題,實現了板級高密PCB焊點缺陷的在線三維可視化的智能檢測,對保障PCB焊接質量和后續集成電路的質量安全,具有重要意義。陳平教授這項研究成果,被評選為最具有解決產業難題潛力和科學理論突破的價值“點子”,在華為公司發布難題揭榜“火花獎”獲得者名單中,陳平教授獲此殊榮,這也是中北大學首次獲得該獎項。
“陳教授對科研充滿了熱情,他是? ?一個有著明確目標,并不斷為之努力奮斗的人。他在自己的領域內具有深厚的專業知識,面對科研難題有獨到的見解和創新的思維方式。陳教授是一個很有條理和組織能力的人,能夠有效地指導團隊成員,致力于培養出一個有活力的研究團隊,尤其注重培養年輕教師的科研能力,經常鼓勵我們參與創新項目,積極參加學術交流活動。我們很榮幸能夠在陳教授的帶領下成長,并為他所倡導的科研精神而自豪。”團隊成員王蘇愷說。守住創新
陳平教授遵循“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導向,自2018年起,踐行中北大學服務國防、服務地方的發展戰略,依托檢測自動化的專業技術背景,致力于智能礦用裝備研發,落地多項礦用運輸皮帶的專用檢測裝備。研發階段多次前往晉中、長治、大同、忻州等地與晉能、神華、陽煤等企業調研,實地了解礦工實際需求,針對不同井下設備需求進行難點攻堅,在數百米礦井下現場優化檢測流程、調試設備參數并進行長時間穩定測試,研發成果不僅助力了礦用皮帶的智能運維,提高了礦用運輸皮帶機的安全性,也為智能礦山的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談及未來,陳平表示:“作為一名教師,我將始終秉承‘傳幫帶傳統,堅持教書育人為己任,盡我所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和個人成長的機會,激發他們的潛力和創造力。同時,要砥礪前行,守正創新,積極把握新發展階段科技創新的方向,明確發展目標,為更好推動科技創新、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