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粟灰螟又叫谷子鉆心蟲;蛀莖為害;苗期枯心苗,后期形成白穗或折斷倒伏。
山西1年1~2代。老熟幼蟲在谷茬中越冬,少數在谷草、玉米茬、玉米稈中越冬。越冬蟲源多,冬季氣溫偏高,春季干旱、夏季多雨,粟灰螟第一代發生重;春谷區早播重,晚播輕;春谷和春夏谷混播區發生重。粟灰螟成蟲晝伏夜出,有趨光性。
春谷區,第1代幼蟲為害谷苗較重,危害盛期為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2代危害盛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成蟲有趨光性,羽化后可立即交配,第二天產卵。卵產在生長旺盛高大的谷苗上。第1代卵產在谷苗下部2~5片葉子背面基部,第2代產于葉片背面主脈處。幼蟲5齡,多爬行從葉鞘縫隙鉆入莖內危害,偶見吐絲下垂到地面,爬至莖基部分蘗處蛀入谷苗,5天后即成枯心苗。1株內常4~5頭幼蟲,多達10頭,也可轉株為害2~3株。
? 1.農業防治:秋耕時,清理田間谷茬及秸稈燒毀,減少越冬蟲源。適當調整播期,適時晚播可減輕危害。田間出現枯心苗后,要結合定苗及時拔除,防止幼蟲轉移為害。
? 2.藥劑防治:定苗后、拔節期連噴2次藥。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1%甲維鹽1500倍液、90%敵百蟲晶體800~1000倍液、50%殺螟松乳油或50%殺螟丹乳油1000~1500倍液,任選其一在幼蟲鉆蛀前針對谷子莖基部噴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