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茜
“睜眼看世界的先驅”,魏源從這里走上世界,為中華之崛起指明了前行之路。1984年,以家鄉先哲近代思想家魏源的字為名,湖南省隆回縣第二中學默深文學社破土而出,其宗旨是:活躍第二課堂,培養文學人才,繁榮校園文學。社員先后在《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等200余家報刊上發表文學作品3500多篇,默深文學社先后榮獲“全國文學社活動示范單位”“全國十佳文學社”“全國優秀文學社團”“特級文學社”“全國中學生百牛文學社”。
歷史悠久的中國,斑駁脫落的紅漆零稀地攀在文化的城墻上,背后是千軍萬馬,是共產黨員們越過一道又一道湍急的長河;背后是救國之道,是無數文人嘔心瀝血只為尋求中國光明的見證。中國的故事有很多,中國的故事同樣是億萬人民心中關于曙光的故事,是億萬人民心中不滅的燈塔。
而譜寫一章章一遍遍中國故事的人,卻始終不曾居功自傲,他們或明或暗,或文或武,是什么帶動了他們?是歷史的車輪,還是時代的湍急?
風呼嘯地吹著,是誰眼見國民的麻木,是誰眼見愚昧與如羊般的馴從?又是誰將這一切的力量凝于筆尖,化筆尖為利刃,切開中國人的心,將其中丑惡的一面展現得淋漓盡致。他是魯迅,他是那個被譽為民族英雄的人。中國需要英雄,于是他便挺身而出,在資本與官僚的壓迫下,毅然決然地決定走上寫作這條道路來拯救中國,猶豫嗎?害怕嗎?
魯迅先生也是凡人,他也消極過,有過“假如有這么一間鐵屋子,人們都沉睡著,這間屋子是絕無窗戶且萬難破毀的,你醒來了,對這個處境感到惶恐,于是你大嚷一聲,讓所有人都醒來了,可是這有用嗎”的迷茫之問,然而就是這么一個凡人,這么一個血肉之軀,卻能發表震動文學界的《狂人日記》,這是人類挺身反抗的最令人矚目的嬌花。
“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李大釗是一個活例子,他是朝晨的雙眼,卻死于黎明到來之際。那句“雖千萬人吾往矣”不知感動了多少人,不知共鳴了多少人。
中國故事是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編寫”出來的,中國如一座山屹立不倒,看著云起風涌。它曾經眼睜睜地看著利欲二字,怎樣將一個站立的巨人,腐蝕成一團跪著的侏儒。當秦王嬴政下令逐斥各國人才的時候,是李斯挺身而出,直面威烈的秦王,上諫了千言的《諫逐客書》。這時的李斯,是巨人的李斯。但是一己的利欲把他的心靈熏癱了,為了祿位,他竟然墮落成與趙高為伍的小人,阿順茍合胡亥之意,污仁義,咒堯禹,頌殘暴。
也許跪著可以爬一條平坦的仕途,但是跪著的官員怎能治理好一個國家?跪著的大眾怎能走進文明的世紀?
從喜馬拉雅山到泰山,中國有一道道屹立的山脈;從屈原到魯迅,中國有一尊尊站立的知識分子“雕像”;從陳勝到吳廣,中國有前赴后繼的站立的民眾。泰山在,站立的種子就會春風吹又生。
( 指導教師:鄒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