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魚
近兩年我的詩歌創作陷入了低谷,有謀生的原因,但更多源于身心皆塵埃落定的狀態,靈敏度降低,感性漸趨理性。接著,詩歌之外的企圖,譬如想要發表獲獎得到認可等等這類的想法都淡下去了。這當然很好,詩歌可以回到它應有的狀態了。
如果說我還有什么企圖和追求的話,那就是希望自己能夠在個人經驗不斷豐富的前提下,不斷提高自己的認知與發現能力。不拘泥于題材,更不拘泥于任何所謂的流派風格等故步自封與詩本身無關的東西,從心從思生發,是我目前想要達到的詩歌寫作方向。
幾十年如一日按部就班的日常,讓我覺得憋悶,于是剛開始寫詩的時候,我把詩當成了一個鑿開口子透氣的工具。近兩年的詩歌雖然也保留了游離呼喘的特點,卻有很大改變,不再憤懣壓抑。人到中年,終于發現這個世上沒有敵人,最大的敵人其實是你自己。
我現在的詩歌寫作基本貼合生命紋理,隨想隨寫或靈光乍現都是我喜歡的狀態,和我寫小說不同,我會隨著筆下情節發展而萬分緊張,生怕一個細節沒寫好,便毀了我要塑造的人物。詩歌創作,我不會為了寫詩而寫詩,將自己折騰得死去活來的那種焦慮,壓根催生不出我的詩,我更愿意將語言獨創性的突破,當成自覺與水到渠成的積淀,而不是刻意為之。簡而言之就是不會逼自己,不逼有可能會失去達到極致狀態的可能,而且也不見得就能有無心插柳的收獲。但無論生活還是創作,我堅持做個順勢的人,既然我的“勢”是這樣一個狀態,那么我的詩歌寫作當然也會是這樣一個狀態。有什么樣的“活著”,就有什么樣的“書寫”。而生活本身泥沙俱下,這就注定我的詩歌題材會非常龐雜。我比較懷疑那種繞著一條河寫上一大本的詩歌創作,有文友也勸過我嘗試一下刻意主題式的所謂大創作,我做不到。
當然這樣做的后果可能導致我詩歌數量的下降,但對詩歌語言的研究,對人性與世界的琢磨卻不僅不會松懈,反而更加緊張自覺。作為情感宣泄出口的欲望也越來越被克制。艾略特說:詩不是放縱感情,而是逃避感情,不是表現個性,而是逃避個性。自然,只有有個性和感情的人才會知道要逃避這種東西是什么意義。
誠以為然,平淡質樸又客觀具體的書寫特別能打動我,比聲嘶力竭,比眼花繚亂的詞語堆砌有魅力有力量得多。
我的詩不想感動誰,甚至不想感動自己。我希望我的詩強大到可以不需要人喜歡,不需要知音和評賞。詩就是詩,剝離一切之后,依然能存在,它只順服于詩自身的命運。
夜 魚: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湖北省作家協會文學院第十屆、第十一屆簽約作家,出版詩集三部。曾獲第七屆葉紅女性詩獎首獎、《人民文學》征文獎等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