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鷺
暑假期間,常州中華恐龍園內人聲鼎沸、熱鬧非凡,隨處可見小朋友們開心的笑容,耳邊充斥著各種興奮而刺激的尖叫,好一個充滿歡樂的童話王國!走近園內的游樂設施,可以看到,在其操作臺、設備主體和游客告知欄上都張貼著由常州市市場監管局頒發的二維碼,拿出手機一掃,這臺游樂設施的基本信息立即跳轉出來,包括生產單位、上次檢驗時間、檢驗人員、故障報修情況等等,常州市市場監管局指揮中心以及每一位監管人員的手機App 上,還可以看到這些大型游樂設施的實時動態。這些二維碼,就是大型游樂設施的“身份證”,更是市場監管部門的“千里眼”,通過實施遠程在線管理,為游客提供安全安心的休閑娛樂環境。
大型游樂設施是人們常見的一種特種設備。今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委托我省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執法檢查。根據省人大常委會2023 年監督工作計劃,同時結合全國人大委托檢查要求,4 月下旬至7 月上旬,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魏國強帶隊,開展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特種設備安全法》《江蘇省特種設備安全條例》(以下簡稱“一法一條例”)執法檢查。
“從前以為特種設備離我們很遙遠,認真讀了‘一法一條例’,才發現原來生活中到處都能接觸到特種設備。”檢查組走進泰州時,一位省人大代表如此說道。
的確,特種設備其實與我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是工業生產和人民群眾生活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包含有八大類116個品種,在保障經濟運行和公共安全中肩負“特”殊使命、發揮“特”殊作用。鍋爐是工業生產的“心臟”和動力源;壓力容器、壓力管道是石油化工產業的“重器”;起重機械是現代工業生產、物流運輸和工程建設的重要設備;電梯事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和出行便捷;客運索道、游樂設施日漸成為人民群眾休閑娛樂的重要載體;場(廠)內專用機動車輛包括常見的叉車、觀光車,更是經常與我們打交道。
我省是特種設備使用大省。5 月5 日召開的執法檢查組全體會議上,政府相關負責同志介紹,截至2022年底,全省擁有各類特種設備共251.44萬臺(套),占全國總量12.86%,數量最多。與2013 年相比,全省特種設備數量增長了94.3%,但2020 到2022 年特種設備事故起數、死亡人數累計下降91.7%、90.9%。
我省也是特種設備制造大省,生產歷史悠久。檢查組在徐州走進了徐工集團,現場感受了被國外企業視為“不可能實現”的2600 噸級起重機的震撼。近年來,徐工深耕超大噸位起重機技術創新,從1200 噸、1600噸,到2000噸、2600噸,不斷刷新“全球第一吊”紀錄。徐工的工程師告訴檢查組,2017 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徐工時乘坐過的全地面起重機,如今通過技術升級,各項關鍵指標已達全球領先,整機國產化率也由原來的71%提升到100%,所有關鍵零部件均實現了中國制造。常州溧陽是電梯安裝之鄉,溧陽人在全國開辦電梯銷售、安裝、維保企業1700家,從業人員約6萬人,每年電梯安裝量占全國總量的50%,其中高速電梯安裝量占全國總量的90%以上。2022年蘇州145家電梯規上企業銷售額達600 多億元,約占全國規模的20%、全省的60%。特種設備產業發展令人振奮。
我省還是全國率先頒布特種設備安全監管省級地方性法規的省份之一。早在2002年12月,省人大常委會就審議通過了特種設備安全條例,20 多年間歷經了三次修訂。近3年來,全省共制定出臺相關地方性法規12件,地方標準32項,規范性文件20件,特種設備領域制度體系日趨完善。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發布特種設備雙重預防風險分級管控、隱患排查治理和機制建設3 項地方標準,促進涉危化品企業、公眾聚集場所特種設備使用單位規范化開展雙重預防機制建設。
檢查組在實地檢查中重點察看了96333 電梯應急處置服務平臺,全省范圍內的所有在用電梯均能實時監控,一旦發生故障,平臺能第一時間響應,并自動篩選距離最近的救援人員趕赴現場。據了解,我省電梯救援人員到達現場平均用時12.6 分鐘、遠低于國家規定的30 分鐘要求,現場救援平均用時4.8 分鐘。這一“江蘇模式”在全國起到很強的引領示范作用,被全國40多個城市所采用推廣。
人大執法檢查是“法律巡視”,其中最關鍵的一環就是發現問題。如何緊扣法律法規找準問題,如何讓這次執法檢查更加聚焦、更富實效性,檢查組可謂做足了功課。針對八大類特種設備的易發多發問題,在深入研究、與主管部門反復溝通的基礎上,圍繞特種設備安全“一法一條例”的貫徹實施,制定了詳細的問題清單。實地檢查過程中,對照問題清單,采用現場提問、明察暗訪、檢查臺賬等多種方式,逐一摸排,發現了“一法一條例”執行過程中的不少問題。
經歷了多年高速發展,許多企業的特種設備進入老化期甚至“超期服役”,安全風險逐年加大;一些企業工藝落后,快速發展過程中安全欠賬較多,逐步形成了風險積聚;部分企業特種設備存在技術人員流失,設備更新改造、檢修維保不到位等隱患。7月25日,魏國強在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上作執法檢查報告時,特別提到了住宅電梯的老化問題。據統計,截至7月底,全省電梯總量97.4萬臺,使用年限15年以上在用老舊電梯5.76 萬臺,約占6%;老舊電梯中住宅電梯2.8萬余臺,約占其中一半。住宅電梯使用管理涉及業主、業委會、物業公司、維保單位等多個主體,管理上容易互相推諉,無法有效落實安全責任。由于維修經費欠賬較多、業主出資意愿不強,住宅電梯如需大修、改造、更新,資金籌集困難較大。
“一法一條例”明確了相關責任主體以及監管職責、對象、內容、程序,但在對液化石油氣瓶、石油天然氣輸送管道、城鎮燃氣管道、電梯、叉車等特種設備的實地檢查中發現,由于歷史遺留問題多、外部影響因素復雜,導致特種設備監管責任主體職責邊界不清,推諉扯皮現象時有發生,部門聯合監管的工作機制有待理順,監管合力還不夠強。部分企業特種設備安全管理責任人專業知識缺乏,實際控制人安全生產意識淡薄,特種設備安全投入、作業人員安全技能培訓等關鍵措施不到位。一名來自鄉鎮的省人大代表表示,自己所在的鄉鎮,部分企業中還有租用特種設備的情況,這些設備流動性較強,管理缺位問題比較嚴重,企業落實安全管理難度較大。

在某設區市,隨同檢查的專業監察人員告訴檢查組,全市共有20余萬臺(套)特種設備,但僅有100余名在崗持證監管人員,人均監管設備近2000 臺,壓力大、履職風險高。一邊是量大面廣的特種設備生產、使用單位和快速增長的各類特種設備,一邊是基層監管力量的嚴重不足,人機矛盾是監管過程中一個突出的難題。除了人手不夠,監管能力也亟待提升。全省范圍內雖然有6877 人取得監察員資格,但A 類監察員僅有362人。現場發現風險隱患的能力不強,加之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導致基層特種設備安全監管隊伍不穩定。尤其是化工企業特種設備基數大、增長更新快,大型化、高參數、高風險特點明顯,對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專業能力和技術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現有的安全監管裝備配備不足、監管手段單一,難以適應新形勢下的工作要求。
安全生產事關人民福祉,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沒有完成時,只有進行時。必須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加快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部署要求,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強化依法治理,不斷推進“一法一條例”全面深入貫徹實施,這一點成為常委會組成人員的共識。
——切實推動法定責任全面落實。各級政府要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堅持安全發展,落實領導責任,強化屬地管理,建立協調聯動機制。要推動建立特種設備質量安全綜合治理機制,在明確主管部門特種設備安全管理職責的基礎上,相關部門要協同配合,形成監管合力。進一步壓實企業安全主體責任,堅持激勵約束并重,促進守法者獲益、違法者受制,加大違法行為處罰力度。部分委員在審議中還強調,要著力提高特種設備作業人員的操作技能和應急處置能力,最大限度預防和減少特種設備安全事故。
——系統推進住宅電梯綜合治理。住宅電梯使用涉及千家萬戶。省人大常委會常務副主任、黨組副書記樊金龍指出,隨著電梯使用年限的增加,高層小區、老舊小區住宅的電梯后期改造更新的資金來源需要重點關注。人大要持續跟蹤,推動政府研究提出老舊住宅電梯更新的系統性解決方案。不少常委會組成人員都曾遇到過電梯困人的事故,對老舊住宅電梯問題很有感觸,紛紛提出,要明確住宅電梯管理責任主體,建立老舊住宅電梯安全評估機制和更新改造資金籌措機制,進一步發揮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在老舊住宅電梯更新改造中的作用。同時要建強維保隊伍,讓老百姓住得踏實住得放心。
——不斷加強安全監管手段創新。執法檢查組副組長、省人大財經委主任委員謝志成呼吁,要將智慧監管作為特種設備安全監管的必要手段,加強信息化建設,開展風險辨識、評價工作,完善風險預警,強化保障支撐。對于特種設備生產單位,有關部門要推動有條件的企業在特種設備設計和生產階段加強研究和投入,使設備的關鍵件、易損件具有信息化、智能化功能,便于實現設備使用過程智能化監管。對于特種設備使用單位,要準確把握特種設備運行規律,深入分析特種設備安全事故成因,對設備進行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并將設備信息接入智慧化監管平臺,建立常態化監管機制,完善預防措施,推動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向“人防+技防”轉變。
——著力強化隊伍建設保障。“要加大培訓力度,加強人員、經費保障,支持基層建立專業化監管隊伍。”委員們建議,加快建立特種設備安全監察人員激勵和容錯糾錯機制,更好強化工作保障。完善特種設備檢驗機構發展方向、職責定位,明確公益屬性,完善市場準入和證后監管,強化技術支撐能力。不少委員還提出,要定期公布特種設備安全狀況,提高公眾認知和防范能力,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引導社會公眾參與監督。
安全責任重于泰山,來不得絲毫松懈。這是特種設備監管工作必須恪守的原則和信條。省人大常委會將通過審議意見交辦、專題調研、專項報告等多種形式,對檢查和審議中發現的問題持續開展跟蹤監督,推動問題整改落實,凝聚起推動特種設備行業發展與安全的強大法治力量,守牢特種設備安全底線,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