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無錫市宜興市進修幼兒園 施 琳
陶行知先生認為:“人格教育,端賴六歲以前之培養,凡人生之態度、習慣、傾向,皆可在幼稚時代立一適當基礎?!睂τ變鹤晕夜芾砟芰Φ呐囵B亦是如此——在幼兒園階段培養幼兒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可以為其日后的學習、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而在幼兒園階段如何幫助幼兒建立秩序感,同時注重個體差異,滿足幼兒的合理需求,是教師首要解決的問題。除了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安排表,我認為班級也可根據本班實際情況,在遵循幼兒園一日生活安排的基礎上做適當調整,尤其是時間安排應有相對的穩定性與靈活性。那么,教師如何保證幼兒每天都有適當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時間?如何引導幼兒合理安排這些時間?如何解放兒童、減少不必要的約束行為?教師又該在怎樣的最近發展區引導幼兒進行自我管理?接下來我以大班幼兒為例,簡單闡述教師的應對策略和方法。
幼兒園的自我管理是指幼兒在教師監督的情況下,對自己的生活、行為有所管理,知曉在不影響他人的情況下,什么時間做什么事情。自律就是在沒有人監督的情況下,能做到上下樓梯靠右走、喝水排隊等。教師只有平時在園加強常規引導,幼兒才能有規律地作息。時間久了,幼兒的腦部以及身體都會形成記憶,自然而然就知道什么時間做什么事,并且應該怎樣做。
自我管理是基礎,自律即高級的“自我管理”。教育應面向大眾,所以教師在引導幼兒常規操作時應面向全體幼兒,以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為基礎,用適合他們的教學方式適時引導。
所謂最近發展區就是在幼兒原有基礎上,教師提供一些指導,使幼兒獲得進步與發展。教師要想引導幼兒積極地發展自我管理能力,必須不斷地創造最近發展區,推動或加速兒童心理、生理的健康發展,如開展“跳一跳”“夠得著”的實驗,幫助幼兒勇敢地迎接挑戰,從而體驗成功的快樂。
案例1:參觀小學
進入大班下學期的幼兒馬上就要升入小學,他們渴望走進小學教室,坐在課桌椅上學習,但由于與幼兒園的教育環境、教學模式、課程活動等不同,可能一時很難適應,于是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該如何積極地幫助幼兒順利渡過幼小銜接階段呢?
我認為可以做到以下兩點:1.幫助幼兒從多方面了解小學,引導幼兒在家人和老師的幫助下,調查、統計自己將要上的小學名稱、位置、交通路線等信息。2.通過各種活動增強幼兒升入小學的愿望。可以結合本園課程與小學聯系,開展“參觀小學”等活動;了解小學生的坐姿、上課時間、學習內容等信息,回園后可以請幼兒分享、討論、記錄自己的所見所想。教師則提供墻面,引導幼兒將記錄表掛在主題墻上,形成一個積極的圖示引導作用。幼兒在幼兒園的最后幾個月,按照圖示調整自己的行為或習慣,這就是所謂的暗示型自我管理。
案例2:幼兒園獨立之夜
大班幼兒即將升入小學,也開始嘗試自己獨立入睡。在幼兒園大班下學期開展獨立之夜,既可以培養幼兒獨立生活的能力,又可以增進幼兒與教師、幼兒園之間的情感。
在活動之前告訴幼兒——什么是獨立之夜?在獨立之夜我們要干什么?有哪些活動是集體參與的?有哪些是需要自己做的?
有些在家被包辦代替的幼兒會在教師和家長的引導下,安排好自己的睡前工作,例如刷牙、洗臉、洗澡、睡覺,以及起床工作;例如,先脫睡衣,再穿襯衫、外套、穿褲子、小便、刷牙、洗臉等,合理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起居。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前期一直都是自己動手的幼兒,正好通過這次機會幫助其他有困難的同伴。
眾所周知,“老師教死書,死讀書”的教學形式、“學生讀死書,死讀書”的學習方法是陶行知先生所反對的,他認為幼兒教育的教學方法應該是“教學做合一”。而幼兒園教育應一切以幼兒的興趣為主體而生成課程,對于原有的模式可以在原有課程的基礎上引發幼兒積極的、大膽的想法,并引導他們付諸實踐。在不影響集體活動的基礎上,教師應潛移默化地發展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
案例3:我們的夢想
故事一:戶外談話之我的夢想
戶外活動時,正逢大姐姐們在排練運動會的舞蹈,孩子們有的在拿著樂器敲擊,有的在一旁休息?!爱嫯嬍俏业膲粝搿!蔽一仡^看去,原來是小雨、妞妞和小陳圍坐在一起談論著自己的夢想。
“什么是夢想呢?”我加入了孩子們的談話。
小雨:“夢想就是很想做的一件事,我很喜歡畫畫?!?/p>
小陳:“我喜歡跳舞?!?/p>
小朱:“我喜歡畫畫。”
小雨:“啊!你的夢想和我的一樣?!?/p>
教師:“是啊,很多人的夢想都是一樣的,就像我也喜歡跳舞。那我們怎樣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呢?”
小雨:“我們要每天畫很多張才行?!?/p>
小朱:“對,每天畫二十幾張吧!”
小陳:“我要每天練習跳舞,才會跳得更好?!?/p>
看見我們在聊天,小高也開心地加入:“我喜歡唱歌,我要每天都練習唱歌?!?/p>
教師:“想要實現夢想,就要付出很多努力?!?/p>
夢想是一件令人充滿期待的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有的想做舞蹈家、有的想做教練、有的想當歌唱家、有的想當裁判……看著孩子們對夢想憧憬的眼神,我能為他們做些什么呢?請你們畫下自己的夢想,相互分享,并為自己的夢想私人制定相應的“夢想計劃”吧!
故事二:我的夢想之“夢想”計劃
教師:“大家都知道實現夢想要付出努力,具體怎么做呢?我們來做個“夢想計劃”吧!”
小宗:“我要當教練,我的計劃就是要多鍛煉身體,然后教學員做俯臥撐。”
教師:“你的想法真不錯,做俯臥撐需要注意些什么?”
小宗:“開始前要先熱身,腿要多動動,手也要動起來,然后手要撐著、腳要伸直?!?/p>
教師:“你這個教練想得真周到,有針對性的訓練會讓活動更安全!”
聽完小宗的介紹,孩子們都圍了過來,想要分享自己的“夢想計劃”。
教師:“大家先把計劃畫下來,結合著圖片說計劃會更清晰?!?/p>
“好的?!焙⒆觽兏胶椭_始行動起來。
畫好后,孩子們都積極地分享著自己的“夢想計劃”。看著孩子們侃侃而談的樣子,我在開心之余思考能為他們做些什么。如果有個“圓夢天使”讓孩子們的夢想計劃變成現實,他們一定會更開心吧!
故事三:我的夢想之夢想成真
畫好夢想,在課余時間就可以看見。有的孩子從布袋里拿出繪畫本開始練習,有的在自己的位置上進行扎馬步鍛煉,有的練習起跑的姿勢,有的在和好朋友練習跳舞,有的在盡情唱歌……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夢想付出努力。
下午戶外活動時,孩子們都迫不及待了。于是我提出“圓夢計劃”正式開始——想做教練的孩子召集學員展開訓練,想做裁判的召集喜歡跑步的同學準備開始一場比賽。他們有的伴舞、有的唱歌、有的演奏樂器……
在本次活動中,教師善于發現由幼兒自發生成的教育話題,通過語言引導、墻飾支持、場地支持等,鼓勵幼兒整理、計劃、準備、實踐自己的夢想。在活動中,幼兒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和準備時間,知道要想實現夢想就要付出努力,所以就會對自己的各種行為產生間接約束。教師間接指導活動推動了幼兒的活動深入發展,也潛移默化地鍛煉了幼兒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幼兒的自我管理逐步朝自律發展。
陶行知先生認為:“幼兒教師與孩子一日相處時間較長,老師只要走到兒童中去,就不難發現兒童的創造性、獨特性、個體性。”我們可以在園本固有課程的基礎上去引導幼兒發散思維能力和想象力,從而解放幼兒的天性。
同時必須要考慮幼兒的個體差異性,就像時裝發布會,設計師不會讓所有模特穿同一件衣服從頭走到尾。幼兒也一樣,我們應當解放幼兒原有的天性與能力,在不違背原則的基礎上,引導幼兒獲得個性化發展;傾聽幼兒不同的聲音,了解他們對自我管理的意見和建議,讓自我管理不再枯燥,讓每個幼兒在童年生活中獲得身心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