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市叢臺區叢臺第二小學 于生海
校長職級制改革不只是摘掉校長“官帽子”的管理制度體系變革,其本質在于校長工作領域專業化、校長隊伍群體專業化的變革。2019 年,邯鄲市委、市政府出臺《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推行校長職級制改革,完善骨干校長、燕趙名校長、教育家型校長專業化發展機制,打破校長行政化管理模式,校長工作積極性和能力素質均得到明顯提升,城鄉辦學水平日趨均衡。
取消校長行政級別。實施校長職級制改革,學校機構規格沒有改變,校長根據原行政級別對應的專業技術職稱納入職稱序列,取消行政級別,校長、教師統一執行專業技術職稱,新任校長按照職級制規定進行選聘。校長任職實行四年一聘,聘期屆滿由區教育主管部門根據工作需要,參考考核評價結果決定是否續聘。在同一學校連續任職滿兩個聘期的校長必須交流,鼓勵優秀校長向農村學校、薄弱學校流動,促進城鄉教育資源均衡發展。
實行校長資格認定。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校長任職資格的認定由區教育主管部門負責,擔任中小學校長必須具有相應的任職資格,任職資格每兩年認定一次,有效期為6 年。區教育局建立校長后備人才庫,從副校長、優秀中層干部中,通過組織推薦、公開考試等方式選拔,并接受任職資格所需專業知識、業務能力培訓和跟崗掛職鍛煉培養,經綜合考核合格后,認定校長任職資格。校長后備人才庫實行動態管理,每年根據年終考核優勝劣汰。
完善校長選聘機制。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原則,區組織、人社、紀檢和教育主管部門共同組成校長選聘委員會和專家評審委員會,公開選聘新任校長。具體由區教育主管部門對擬選聘校長的專業水平、辦學業績、教師認可、同行評價等進行綜合評定,通過推薦考察、競爭上崗等方式進行資格認定,選聘產生的人選由區組織、人社部門按程序審批備案后,交由區教育主管部門聘任和管理,區紀檢部門對競聘人員資格、專家評委組成、選聘程序是否公平等進行全程監督,推動校長由傳統的委任向職業化、專業化的選聘轉變。
加強學校黨建工作。中小學校黨組織要充分發揮政治核心和戰斗堡壘作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改進思想政治工作,加強對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監督保障。2022 年4 月,叢臺區印發《建立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實施方案》,準確定位學校黨組織、黨組織書記、校長的職責和權利。我校切實貫徹校長職級制改革的實施意見,完善學校黨建工作的制度保障,對涉及學校發展規劃、領導分工、干部人事、經費預算等重大問題和事關全局性、涉及教職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項,要求必須由黨組織集體研究決定。完善教職工參與管理和民主監督制度,積極推進校務公開、專家論證、民主評議等制度,堅持校長職業化、專業化,以規范化精細化的管理打造學校。
完善校長培訓機制。圍繞校長在規劃學校發展、營造育人文化、領導課程教學、引領教師發展、優化內部管理和調適外部環境等方面專業職責要求,開展專題培訓活動。實行校長培訓學分管理,將培訓學分和培訓考核結果作為校長評優晉級的重要條件。
開設校長傳經講堂。定期邀請工作經驗豐富、業務能力強的教育家、老校長為年輕校長和新任校長培訓,將治學思想、辦學理念、教育情懷與價值追求等方面的成功經驗傳授分享,帶動更多校長在專業道路上快速成長。
創建名校長工作室。充分發揮省級、市級骨干校長、燕趙名校長、教育家型校長等名校長的輻射帶動作用,成立名校長工作室,通過主題研討、學術論壇、網絡研修等形式,推進校長隊伍培養、課題研究、教育教學成果推廣、教育教學優質資源的開發整合等系列工作,促進校長隊伍整體素質能力提升。
開展名校集團化辦學。發揮名校輻射帶動作用,為名校確定一所或多所農村薄弱學校作為幫扶對象,建立名校帶動薄弱精準幫扶共同體,圍繞學校管理、師資建設、教育教學、校園文化等方面開展深度幫扶合作,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樹牢實績導向,用好考核結果。組織專項考核,通過電話隨訪、問卷調查、現場打票等方式,圍繞辦學滿意度、工作業績、校長能力、個人榮譽和教育教學研究等,對受聘校長進行考核評價。堅持公開、平等、競爭、擇優原則,校長在一個聘期內,年度考核結果連續兩年為優秀的,可在同職級晉升一個檔次;聘期內連續考核均為合格等次者,不得晉檔;聘期內有一次考核不合格者予以解聘,以此充分調動校長工作積極性。
實行定期業績考核。校長聘期內與區教育主管部門簽訂目標責任管理書,實行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考核由區教育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其中年度考核結合事業單位績效考核進行。考核評價分優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4 個等次,嚴格按照考核結果與校長職級薪酬掛鉤,與聘期內校長晉升或誡勉降職掛鉤。
開展辦學滿意度評價。完善學校管理評價體系,區政府教育督導部門每年組織開展一次辦學滿意度評價,評價結果作為校長業績考核和職級認定的重要依據。學校管理人員、家委會成員、教職工代表組成審查小組,定期組織教職工與學生家長等社會層面參與辦學滿意度調查評價。校長積極聽取各方面意見,增進與教師的交流理解,凝練學校精神,從“官本位”向教育家形象轉變。值得注意的是,在實施過程中對副校長等學校管理者沒有形成完整的考核評定激勵體系,可能會有損團隊凝聚力與向心力,導致校長以自己為中心突出個人成績,為追求教育成果形成個人主義作風,導致工作難以獲得教職工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