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網上海市電力公司浦東供電公司 曹淳楓
電磁暫態云仿真是得到電力系統運行情況的關鍵,需要對仿真技術進行合理應用,對電力系統的運行特性進行分析,提高電力模型構建的準確性。電力系統具有安全穩定的控制要求,尤其是對于新型電力系統,一旦系統狀態發生改變,將會影響到系統的穩定運行,需要通過仿真技術對系統參數進行調整,使系統具有合理的參數控制條件,確保暫態云仿真得到有效應用。
無源元件屬于電力系統的基礎元件,在暫態仿真分析過程中,需要對無源元件進行建模,結合實際模型進行仿真,使仿真結果具有準確性。無源元件需要注重節點的分析,對無源元件進行等效處理,將元件分析過程進行簡化,使仿真建模過程得到有效處理。無源元件建模采用節點分析的方式,需要在求解框架下進行實現,針對無源元件進行差分求解,將無源元件拆解成易于分析的狀態,結合差分方程情況展開建模[1]。無源元件模型表達式:
式中,ikm(t)為等效電流;Geq為等效電導;A1、A2、A3為電流源參數值。無源元件模型參數主要受到支路類型的影響,圍繞支路類型對模型進行補充,進而得到最終的無源元件模型。無源元件有電阻(R)、電感(L)、電容(C)及組合類型(RL、RC 串聯或并聯)組成,不同方式的求解方法具有差異性,需要針對支路的等效情況進行求解。以RL 串聯為例,結合支路的等效情況,可得到參數求解結果:
代入無源元件模型后,得到RL 串聯模型為:
電力系統中輸電線路具有一定的復雜性,需要考慮到互感耦合情況,結合線路影響情況構建等效模型。輸電線路分析采用集總參數模型,如圖1所示,模型由耦合電感、相間電容、耦合電流參數組成,實現了不同參數模型的整合,使輸電線路模型求解過程中能夠形成完整映射,保障模型求解方法的有效性。基于新型電力系統的考量,集總參數模型在求解方面具有較強的適用性,可采用模態解耦方式進行求解,形成通用性較高的求解方法。模型求解中引入了模態域,便于對單項線路展開分析,對不同支路進行分別求解,保障模型具有良好的動態響應特性。

圖1 輸電線路集總參數模型
輸電線路模態解耦原理:首先,構建輸電線路的解耦相域,實現線路模型向模態域的轉化,形成高效化的解耦機制。其次,對模態域進行差分處理,由離散差分向Z 域進行轉化,實現動態響應分析過程。最后,由Z 域反變換得到相域,將解耦過程形成完整循環,保障解耦過程能夠順利實現。以輸電線路RL 耦合為例,等效模型表達式為:
式中,R、L 以矩陣方式表示,反映線路的不同耦合關系,確保耦合控制的基礎條件。模態域求解過程中,R、L 需要分開進行分開求解,具體求解過程為:
式中,P 為模態變換矩陣。最后,需要結合相域情況進行轉化,將Z 域結合到線路模型分析中,形成離散形式的耦合模型,Z 域求解后可得到:
電力系統中變壓器看作分布式電源進行處理,構建模型過程中,需要考慮到系統引入諧波的影響,處理好變壓器模型的仿真環境,考慮到暫態仿真效果的影響。變壓器暫態模型分析過程中,需要基于等效電路情況進行判斷,確保變壓器的模擬變比控制條件,保障變壓器具有完善的歸算關系。變壓器存在著相間耦合的情況,在零序參數與正序參數不等時,相間耦合情況將不容忽視,需要圍繞參數之間的關系進行解析,提高對變壓器參數的調節效果。變壓器耦合情況采用導納矩陣Y 進行分析,具體關系表示為:
式中,Ys為自導納;Ym為互導納;Y0為零序導納;Y1為正序導納。由此可對變壓器的耦合情況進行判斷,保障變壓器具有良好的耦合條件。以三相多繞組變壓器為例,將變壓器進行等效處理后,得到電壓、電流的關系式為:
電力系統中斷路器可等效開關模型,需要考慮到開關對線路狀態的影響,對開關的建模狀態進行分析,通過開關來確定狀態變化情況。斷路器模型構建采用L/C 等效開關法,對模型的導納情況進行分析,將模型求解過程進行簡化,實現斷路器模型的有效求解。基于短路斷開條件的考量,短路器模型表達式:
式中,τ 為時間常數;Ra為靜態電弧電阻;R0為起弧前電阻。
電力電子開關為電力系統中的重要元件,屬于線路中的開關元件,需要基于節點進行框架求解,構建電力電子開關的模型。電力電子開關狀態表達式采用二值電阻法表示,具體表示為:
通過式(12)可對開關的通斷狀態進行描述,對仿真時刻的狀態量進行分析,便于對開關特性進行模擬。電力電子開關建模需要注重傳遞函數的應用,構建導通和關斷控制的模型條件,在有效周期內進行連續求解。開關導通閉合過程中,可等效成一個RL 模型,由拉普拉斯變換可得到s 平面上傳遞函數模型。電力電子開關模型表達式:
式中,H(s)為傳遞函數;Ra為虛擬電阻;L 為電感;s 為復變量。
數據輸入模塊是實現參數配置的關鍵,關系數據能否有效輸入,需要合理對模塊進行構建,保障仿真模塊具有完整的輸入。數據輸入建模前,需要在Matlab/Simulink 之間建立所需模型,保存為mdl 格式,輸入模型的拓撲結構,做好模型分析準備工作。構建數據輸入模型時,數據的接口應開放出來,采用圖元界面對接口進行搭建,將數據輸入情況直觀地展現出來,保障數據能夠得到分析。電力系統仿真分析具有一定的復雜性,采用圖元方法處理輸入模塊可縮短開發周期,便于采用圖形化操作進行仿真,保障數據輸入模塊的應用效果[2]。
電力系統仿真過程中,需要對模型識別模塊展開設計,結合元件的拓撲結構情況展開分析,提高拓撲結構分析的有效性,實現對模型的精準識別。如無源元件模型構建過程中,應構建電阻、電容、電感及組合情況的模塊,快速實現參數的代入情況,將Geq、A1、A2、A3代入到ikm(t)中,通過模型識別對參數進行整合。當模型條件改變后,可通過Simulink 重新進行賦值,通過參考節點對賦值結構進行標號,便于后續計算過程的參數解析,進而構建高效化的識別模塊。
電磁暫態云仿真過程中,需要注重矩陣生成模塊的應用,構建不同節點的矩陣模型,使電路模型具有良好的排列情況。電力系統節點電壓分析時,采用矩陣模塊生成核心模型,模型表達式:
式中,G 為節點電導矩陣;U 為節點電壓向量;I 為節點電流源向量。矩陣生成模塊實現了模型向量的統一求解,使模型求解效率更高,可大幅度提高模型驗算的效率。矩陣生成模型是實現多變量求解的關鍵,能夠對變量進行綜合解析,保證變量求解方法的有效性。
開關檢測模塊采用L/C 等效建模法,對開關元件的變化情況進行解析,提高電力系統中開關構建的可靠性。開關模型涉及導通和關斷變化,需要注重更新節點導納方程的實現,對電力系統中的開關動作狀態進行仿真,使開關檢測模塊控制能夠符合實際情況。
仿真運算模塊基于電力系統的整體模型進行考量,將上位機軟件與系統控制過程結合起來,對系統的運行信息進行配置,確保電力控制系統底層的實現。仿真運算模塊需要具有參數仿真和功能仿真能力,參數仿真采用內置模塊進行實現,根據系統控制最佳狀況,得到適宜的仿真參數,實現對運行參數自動調整;功能仿真圍繞系統軟硬件展開分析,重點在于仿真數據的觀測與修復,對電力系統的功能進行全面檢驗[3]。
電磁暫態云仿真分析需要與具體算例結合起來,做好仿真精度的控制工作,以某新型電力系統為例,系統中包含220臺光伏和44臺雙饋風機(總容量約為80MW),需要對系統的電流電壓情況進行仿真,對系統的運行狀態進行檢驗,實現對系統狀態的有效分析。系統運行狀態仿真主要集中在10kV 母線上,結合輸電線路模型的控制要求,電流、電壓為主要的分析參數,進而對三相電路的運行情況進行仿真。三相電流、電壓仿真采用Matlab/Simulink,仿真時間為10s,對仿真時間內的數據變化情況進行觀察。采用仿真軟件可自動生成曲線,三相電流、三相電壓分別在統一坐標系下進行生成,便于對電流、電壓的變化進行對比,便于得出數據的分析結果。基于三相電流、電壓的分析結果可知,三相電壓、電流的波形基本一致,電壓平均相對誤差為0.0012%,電流平均相對誤差為0.0031%,二者的誤差均處于合理范圍內。基于穩態控制效果考量,電力系統模型的仿真效果處于達標狀態,說明新型電力系統具有穩定的運行狀態[4]。
新型電力系統暫態云仿真需要注重核心技術的應用,結合系統的實際情況構建模型,使仿真體系框架具有完整性。仿真分析在電力系統構建中具有必要性,是實現參數穩定控制的關鍵,需要合理對參數進行分析,對電力系統的參數配置進行優化,消除電力系統中的不可控情況。仿真模型需要具有完整的拓撲結構,合理對電力系統模型進行計算,提高模型結構對系統的適應性,合理對仿真參數進行控制,保障電力系統具有穩定的參數控制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