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龍泓電力工程咨詢有限公司濟南分公司 關云萍 馬德鵬
設計人員必須具有很高的安全意識,確保在整個輸電線架線過程中工作人員以及一些材料的安全性;運輸成本、材料成本、安裝費用、協調費用等所用費用的經濟性;采用統一的設計標準文件,不做重復的設計,提高工作效率;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要首先采用先進的技術,并滿足環保的要求。
一是桿塔基礎設計要結合地質情況及地勘報告進行基礎選型,確定基礎開挖方法及澆筑方法,綜合從成本節約及滿足施工條件方面考慮進行基礎設計。二是桿塔基礎開挖前要做好基坑槽的排水工作,確保基礎土方開基坑安全穩定,避免出現坑壁的坍塌或者下滑。
電力系統桿塔的造價,在輸電總造價中占的比例較大,一般桿塔造價占本體工程的總造價35%左右為合理。所以在桿塔設計時,要從成本節約和材料利用率方面進行考慮,對桿塔主要參數(水平、垂直距離及轉角)合理設計,提高桿塔的使用率和利用率,發揮社會價值和經濟效益。
1.3.1 直線桿塔規劃
以220kV 為例,各直線塔的最大設計檔距為:Ⅰ型塔450m,Ⅱ型塔550m,Ⅲ型塔700m;各直線桿塔的最小垂直檔距系數KV 取值為:Ⅰ型塔0.8,Ⅱ型塔0.75,Ⅲ型塔0.7。
1.3.2 轉角桿塔規劃
從桿塔滿足使用要求及降低耗材量考慮,對轉角桿塔轉可采用如下劃分。雙回轉角鐵塔:角度劃分由原來常采用的0°~30°、30°~60°、60°~90°三個角度系列,改進為四個角度系列,鐵塔為0°~20°、20°~40°、40°~60°和60°~90°(三回及以上轉角鐵塔根據實際情況再細分)。鋼管桿:為0°~10°、10°~30°、30°~60°和60°~90°3)混凝土桿:仍維持原0°~30°、30°~60°、60°~90°三個角度系列[1]。
1.3.3 桿塔構件連接方式
鋼管桿:橫擔與桿身采用螺栓連接;桿段連接:直線桿及轉角度數不大于20°的轉角桿,桿身連接可采用插入和法蘭兩種連接方式;轉角度數大于20°的轉角桿宜采用法蘭連接,桿段間插接方式連接加螺栓連接。桿身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桿身結構
1.3.4 桿塔與基礎的連接
鋼管桿與基礎的連接采用法蘭和杯式插入兩種方式,隨著新規范的出臺,現已逐步取消插入式基礎形式。鐵塔與基礎的連接采用地腳螺栓,材質選用35號碳鋼及以上,地腳螺栓數量按4個及以上設置,根據最新通用設計,最小規格取M30 。
鐵塔依據其結構形式、傳力線路、鐵塔節點鏈接方法以及塔身坡度要求等綜合考慮,進行對塔頭間隙優化和塔身隔面設置優化,同時進行對鐵塔主材和斜材的節間布置優化;鋼管桿主要從桿頭間隙、桿頭結構形式、桿身坡度、桿重與根稍徑進行優化;混凝土桿主要從塔頭間隙、塔頭結構形式、配筋、混凝土強度、桿重與根徑進行優化,使得設計的桿塔結構受力合理,具有更好的安全可靠性和經濟性[2]。
一是路徑選擇要進行多個方案設計,比選后優中選優,結合實際地質條件和輸電線路的長度,相關部門對規劃和交通環保方面的要求等綜合因素,利用高新技術,保證路徑的選擇線路精準,減小誤差,確保線路運行上穩定可靠,經濟上合理。
二是嚴禁占用軍事基地及軍事設備,不得占用重要大型工礦企業及公用的設備設施等,無法避開要經上級主管部門核實批準方可占用,絕不可私自占用。
三是不宜在不良地質條件和禁止擾動區域設計和選擇線路路徑,對一些名勝古跡及國家和當地自然保護區域要特別注意保護避開。
四是路徑選擇應考慮交通條件的影響,考慮輸電線路的施工方便,滿足運行和方便檢修需要,盡量選擇交通便利城鎮公路及道路附近,有利于改善交通條件。
五是在輸電線路路徑選擇和定位時,桿塔兩側不應出現懸殊的檔距和高差,應限制使用檔距和高差,否則應采取措施,確保選路穩定安全可靠。
六是輸電線路路徑出現大跨越連接時,應指定專門的大跨越選點方案,依據方案進行技術經濟必選后方可確定和實施。
七是輸電線路導線材料必須選擇合格的廠家生產的材料,禁止不合格的材料用到工程中,留下安全隱患,導線的線路之間連接設計時應考慮跳線和耐高溫線夾的良好連接,有利于電阻的接地保護。
一是水泥宜采用強度等級≥42.5的普通或通用硅酸鹽水泥,拌制混凝土的用水應達到飲用水的標準,沙應采用中粗砂不得使用細沙或海沙,石子應采用粒徑為5~10mm 碎石或卵石,砼外加劑摻合料應經試驗確定比例進行用量并選用合適的種類。
二是按照設計圖紙及規范檢查地腳螺栓埋置位置和偏差允許范圍,檢查基礎鋼筋安裝板扎是否符合要求,澆筑基礎砼時候,要注意振搗到位,一次成型,按規定批次現場取樣留置砼試塊并進行養護,試塊作為后期砼強度評定的標準依據。
三是基礎允許偏差,孔深和基坑應滿足設計要求,其允許誤差不得超過+100mm,-50mm,桿塔基礎坑開挖深度超過設計規定+100mm 時,其超深部分應進行鋪石灌漿處理,桿塔基礎各項目允許偏差見表1。

表1 桿塔基礎各項目允許偏差
基坑回填前應清除基坑內的雜物及垃圾,基坑內不得有積水,基坑應進行分層回填,分層厚度一般不大于300mm,回填土材料應符合要求,注意控制回填的含水率要達到最優含水率要求。
基礎施工前應做好基坑的排水工作,一般采用堅硬的塊石石料砌筑排水溝,塊石粒徑應大于或等于250mm,排水溝與基礎邊緣的距離一般應大于5m,并保證排水溝內壁平整,排水溝的坡度應確保排水通暢。
一是塔材不得出現彎曲變形和脫鋅及錯孔(組裝前應進行外觀檢查)擴孔部分不應3mm,超出要求時,應先堵焊再重新打孔,嚴禁用氣割進行擴孔或者燒孔。
二是螺栓的緊固扭矩上限不宜大于規定值的20%。并應按照規范要求進行逐個緊固(M 24 250N?m;M20 100N?m;M16 80N?m)。
三是桿塔的傾斜率對于直線一般桿塔傾斜率應控制在0.20%以內,高塔的應控制傾斜率在0.10%以內,對于自立式轉角塔和終端塔傾斜方向應與受力方向相反,耐張塔不得向受力一側傾斜[3]。
四是鐵塔塔材不得出現銹點及嚴重的麻面,鋼材麻面面積不應大于總表面積的10%,鐵塔主材彎曲度應符合要求,相鄰節點間彎曲度不得大于1/800。五是鐵塔螺栓與構件面垂直,接觸緊密,緊固率大于98%。
2.5.1 架線及弧垂安裝
桿塔安裝后架線前,應對螺栓進行緊固,緊固率不得小于98%。架線后,對桿塔螺栓進行再緊固一遍;導地線(±2%)、導線相間及二次避雷線間(≤250mm)、相分裂導線同相子導線(<50mm)的弧垂的允許偏差應符合要求;弧垂松弛適當,弧度應一致;相間弧垂允許偏差值為110kV,200mm或220kV,300mm。
2.5.2 導線連接工藝
導線壓接應按照規范要求進行,壓接前應檢查壓模是否合格,壓接后壓接操作人員應在壓件上打上鋼印號,壓接彎曲度(不超過1.5%)及對邊距離應符合要求;導線及架空地線的材料接頭連接應符合要求,線股間不得出現絞制不良和斷股以及缺股等;一個檔距中每根導線或架空地線的接續管(允許一個)和補修管(允許三個)數量應符合要求,接續管或補修管與懸垂線夾中心的距離(≥5m)、與隔棒中心的距離(≥0.5m),耐張線夾出口與各類管間的距離≥15m。
接地體應采用熱鍍鋅圓鋼或扁鐵,圓鋼不小于Φ10mm,扁鐵不小于4×40mm;接地引下線應采用6×60mm 熱鍍鋅扁鐵;引下線出土部分應涂刷黃黑相間的警示漆,間距為200mm;引下線入土300mm 內及接地體焊接部位應涂刷瀝青漆;焊接長度方面,扁鐵不小于2倍寬度且應四面焊接,圓鋼不小于6倍外徑;接地模塊與主接地網要可靠連接,焊接處應清除焊渣,并作防腐處理。
復合絕緣子均壓環安裝牢固、方向正確,均壓環無銹蝕、破損、傾斜等現象,直線桿塔復合絕緣子順線路方向偏斜角不應大于7.5°,或偏移值不應大于300mm。鋼腳不得有裂紋和彎曲,鍍鋅完好,復合絕緣子不出現傘裙變形、傘裙之間黏接部位有脫膠等現象,鋼腳和鋼帽無銹蝕,鎖緊銷無缺損。直線桿塔絕緣子串順線路方向傾斜角不應大于7.5°,或偏移值不應大于300mm。絕緣子彈簧銷和R 銷安裝后應檢查確已穿入指定位置,防止脫落。絕緣電阻應不低于300MΩ,500kV 及以上線路應不低于500MΩ。鋼帽、絕緣件、鋼腳應在同一軸線上。鋼帽、鋼腳、澆裝水泥不應有裂紋、歪斜、變形或嚴重銹蝕。鎖緊銷不應脫落變形。
一是電力設施周圍500m 范圍內應無爆破作業、開山采石。二是電力線路保護區無超高機械施工、進入或穿越情況。三是線路保護區內無易燃、易爆隱患源(如炸藥倉庫、液化氣站、加油站等)及其相關管道等設施。四是燃(油)氣輸送管道距桿塔距離大于1倍桿高,同時距桿塔接地網末端凈距不小于5m。五是線路保護區附近地面穩定,不應出現裂縫、坍塌等情況。六是線路保護區附近無影響安全的采礦區或已經列入規劃的采礦區。七是無法律、法規等規定禁止的行為以及其他影響電力設施安全的隱患。
輸電線路設計及施工應從多方面綜合考慮,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設計,采取經濟上合理、技術上可行的施工方案,從而更好地提高我國供電系統的安全性、經濟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