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電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陳鑫華
近年來,國家對電力建設方面的投資不斷增大,在發展特高壓電網、創建世界能源互聯網等方面摘得碩果,同時也對電力工程建設水平提出更嚴格的要求。而提高電力建設項目安全質量管理水平始終是提升項目建設水平的基礎,也是筑造堅強智能電網的必經之路。推行科學的方法,持續規范項目管理過程,落實各項措施,才能順利地達成前期制定的目標。相關部門應盡早摸索出電力建設中全新的項目管理方法、手段[1]。PDCA循環管理法的應用范圍已經不僅限于質量管理,在許多企業的運營管理中也得到了擴展。
基于PDCA 循環以制定的質量管理目標作為中心,依照計劃(P)、實施(D)、檢查(C)與處置(A)4個過程循環,在各輪循環中分析、檢查與處理問題,改善或消除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安全質量問題,進而提升項目安全質量水平。PDCA 循環原理如圖1所示[2]。

圖1 PDCA 循環原理
2.2.1 編制項目的安全質量管理目標
在建設電力工程之前,要深度研究施工合同內約定條件及標準,勘察作業環境,結合電力項目現實狀況以清單形式一一列出現場建設中潛在的安全質量問題,明確施工重要工序。
2.2.2 分析影響安全質量的重要因素
依照影響工程安全指令的五大要素,即人員、機械、材料、方法、環境,探查影響安全質量的各個因素,明確現實中可能引起安全質量問題的關鍵要素,確定電力工程施工中的重難點。
2.2.3 編制處理方案和應對方法
綜合分析安全質量影響因素,基于SW1H 法制定詳細的處理計劃和應對策略。
2.2.4 實施處理方案及應對措施
認真落實前期制定的安全質量問題處理方案及方法,消除某輪循環內存在的安全質量問題。
2.2.5 檢查和落實實施效果
即檢查前一輪PDCA 循環內實施成效,并依照所編制的安全質量管理目標,檢查處理方案的實施結果,客觀判斷通過本輪PDCA 循環是否能實現設定的安全質量目標。分析、歸納形成的檢查結果,特殊情況下邀請各參建單位組織現場協商會,共同編制并有效落實整改方案。
2.2.6 提出問題并步入到下一輪循環
提出項目施工中存在的缺點,歸納能促進預期目標實現的成功經驗,并防控下一輪PDCA 循環中發生相同或相似的安全質量問題。最后提出沒有處理的安全質量問題,綜合整改方案將其納入下一輪PDCA 循環內繼續處理。
首先,結合電力工程建設的設計要求,立足于建設企業的發展現狀,為項目安全質量管理策劃出合理的目標,包括將事故負傷率控制在0.6‰~1.5‰之內;死亡事故是零,杜絕發生職業病傷害事故;杜絕出現火災、設備、管線等重大危險事故;不出現業主、社會相關方及職工的重大投訴事件;爭創安全文明工地。
其次,辨識、評價危險源并進行管控策劃。即在施工單位進場后,項目經理組織全部管理人員分析項目施工活動中的危險源。結合危險源的辨識結果評價危險因素的風險級別,評價人員要客觀分析各類風險源控制的有效性,也要考慮到一旦失敗帶來的后果。可以用作業條件危險性評價法(LEC 法)定量分析危險性[3]:
式中,L 為事故或危險事件發生的可能性;E 為暴露在危險環境內的頻率;C 為危險嚴重程度。
分析項目施工現場的重大危險源,策劃出管控措施,比如目標、管理及監測方案;運行控制;緊急處理預案;技術培訓及思想教育等。
最后,針對重大危險源,一定要編制專門的安全質量控制目標及管理方法,只有這樣各項控制措施才能真正落地。當關鍵位置控制及重大危險源類型發生變更時,要重新編制或修訂有關安全質量管理方案。
3.2.1 組織實施
創建以業主項目經理作為安全質量第一責任人,安全、保衛、施工等人員構成的安全質量管理體系,并組建安全質量督導小組,負責執行項目安全生產工作。項目安全質量管理要做到分級負責,層層落實建設、設計、監理、施工及物資單位的職責,簽署“安全質量責任書”。嚴格按照“管生產,管安全”,各自負責管理好相應的工作范圍,使人身、工程及機械安全均能得到保障,最后實現項目安全質量管理目標。
3.2.2 技術實施
開工前編制針對性強、可行性高的安全質量管理技術方案。很多電力工程被建設在建筑工程內,存在著帶電跨越等諸多隱患,風險類型多且復雜度高。在信息化社會中,把信息技術用于工程建設領域,能輔助提升安全質量管理工作效率,這是當前電力工程項目管理信息系統(EPMS)開發中的重點。設計EPMS安全管理模塊時,把PDCA 循環管理過程分為標準管理、控制規劃、執行檢查預警三個過程,基于三層管理模式達到事前、事中和事后全過程的管理與改進。某電力公司以物聯網作為基礎,設計了互聯網層次、移動應用平臺兩大模塊,并拆分了平臺的功能,規劃出了應用服務層、外網層與數據層,新系統的功能模塊如圖2所示[4]。

圖2 新系統的功能模塊
移動通信是系統作業的基礎,基于外網移動平臺建立移動客戶端,B/S 架構作為服務站。現實中,企業結合安全質量管理工作需求部署應用服務器,為了能實時進行安全質量管理,有針對性地優化了移動端、后臺管理端,移動端進行一庫一證管理、違章記分等內容;后臺管理執行時始終以相應權限作為基礎,更新管理程序、信息等。以一庫一證管理為例分析,主要用特征匹配法,進行降維分析,實現對安全質量管理科系統的智能化訓練。將電力工程內的全部安全質量管理對象分成數個類別,各類別下的管理對象都有唯一性,將其設定成安全質量管理的直接識別對象,比如人員工號、設備識別圖像等。融合有唯一性的某個或幾個信息,設定成作為識別維度合集,其他相似對象辨識維度合集和之間有波動關聯,可表現成一個數集。
當被管理對象和的相似度越高時,在數集內其越逼近,用近鄰算法能分析與記憶全部辨識維度合集的逼近情況。系統經運作時能精準地匹配分析目標對象,使安全質量管理效果有所保證,這樣進出施工現場的機械設備是安全性理想的,人員是合法的。
工作流程與原理均是固定的,綜合應用信息技術實現安全質量管理目標。比如當管理機電一體設備時,需要配合使用傳感器技術、集成技術,以輔助提升質量安全管理效果。用CAN 總線連接管理對象和管理終端,也可以利用遠程無線通信遠程連接便攜終端和管理處。管理中傳感器或便攜式設備能實時、精準地讀取機電一體化設備振動幅值、溫度參數等信息,和原信息庫內的標準參數進行對比,設備若突發機械故障時振動幅值較大,發生短路情況時溫度會異常改變,均可能引起安全問題。運用傳感器、集成技術,能將安全質量管理的多個流程融為一體,基于信息技術進行遠程分析,默認程序發出指令,快速切斷設備電源,或要求管理人員對機電一體化設備采用必要的處理措施等。
結合項目安全質量管理策劃目標,檢查相關措施、方法的實施效果,判斷電力建設項目安全管理采用PDCA 循環管理方法后的狀況,并將其設定成判斷工程質量及施工安全的一項重要依據。電力建設項目安全檢查的形式主要包括崗位日常檢查、安全人員日常巡檢、定期綜合性安全檢查及季節性安全檢查等。全面落實各項安全檢查措施,使安全問題無藏身之處,消除隱患。
為了進一步提升電力工程施工現場安全質量管理水平,可以利用無人機進行隨時檢查,用無人機影像中心智能識別功能自動搜查出現場中未佩戴安全帽、違規明火等行為,及時發出預警信號,盡快消除隱患因素。以違規明火檢查為例,無人機用紅外攝像頭進行雙光拍攝,將視頻傳送到算法服務器,煙火智能算法識別后返回異常檢測結果,無人機自動把拍攝到的照片回傳至影像中心,傳送稱呼預警信號,要求現場安全專員即刻采取有效手段控制明火[5]。
對于檢查階段探查到的問題,要綜合多方面因素分析其成因,編制有效的控制措施,盡早整改。整改工作內容包括:一是結合電力建設項目實況,進一步優化整改管理體制;二是判斷檢查出的問題性質,編制具體化的整改辦法;三是完善整改工作的執行流程:輸錄整改通知單→整改確認簽字→懲處決定→分類、建檔→下達整改通知單→落實整改辦法→整改徹查、驗收→信息反饋→銷號登錄信息;四是深入分析問題的原因。主要有物的不安全狀態,人的不安全行為及安全管理體制疏漏等方面加以分析,結合分析結果編制相配套的整改方案,加大治理力度,持續夯實安全工作基礎,為提升項目安全質量管理水平提供可靠支持。
傳統電力建設項目安全質量管理雖然制定了相應的制度與規范,沒有為部分安全措施的實施提供科學依據,很難輔助提升電力建設安全管理水平。摸索科學的安全管理方法是迫切落實的一項工作,PDCA 循環動態管理方法在項目安全管理方面大放異彩,其確保電力建設項目安全質量管理真正實現可控、能控、在控。雖然PDCA 在電力建設項目安全管理領域的應用時間還不長久,相關理論研究及實踐應用還不夠系統化,但伴隨安全生產內涵日益豐富,信息技術、無人機等高新科技的廣泛應用等,將會使PDCA 成為推行“安全質量標準化”達標工作的一把利刃,為電力施工行業長久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