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黃金集團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李 龍
研究基于混合現實(MR)技術,設計了一種電氣試驗智能交互系統,旨在提高電氣試驗的效率和安全性。該系統利用MR 技術將虛擬模型與現實場景相結合,實現了對電氣試驗過程中的實時監測和交互式指導。通過用戶試驗驗證,系統的使用體驗和效果得到了肯定。
電氣試驗是電氣工程領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其主要目的是評估電氣設備的性能和安全性。目前,電氣試驗已經廣泛應用于電力、電氣、交通、通信以及航空等領域。在實際應用中,電氣試驗通常包括高壓、大電流等特殊條件下的試驗,試驗過程需要考慮安全、準確、穩定等多方面的因素。
效率低:傳統的電氣試驗通常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時間來完成,效率較低,不利于快速開展試驗工作。部分設備老化和缺乏維護,電氣試驗設備通常需要長期運行,導致設備老化和故障率增加,需要進行定期的維護和保養,否則會影響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穩定性。主要表現在試驗數據管理不規范,電氣試驗中產生的數據量龐大,試驗數據的管理不規范,導致數據的丟失和不完整,難以進行分析和利用[1]。
成本高:傳統的電氣試驗需要大量的設備和耗材,試驗成本較高,影響了試驗的廣泛應用和推廣。試驗過程中缺乏智能化交互和管理,表現在傳統的電氣試驗通常需要人工操作,人工記錄數據和分析數據,導致效率不足、容易出錯。缺乏智能化的交互和管理系統,不能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出現損失和浪費。
操作難:試驗設備精度不高,電氣試驗設備的精度直接影響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如果設備精度不高,會導致試驗結果的誤差和不確定性。電氣試驗通常需要使用復雜的儀器和設備,需要試驗人員具備較高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不利于一般用戶的操作和使用。電氣試驗涉及高電壓、高電流等危險因素,試驗人員的安全風險較大,需要具備高度的安全意識和操作技能。
缺乏標準化的試驗流程和指導:電氣試驗缺乏標準化的試驗流程和指導,導致操作難度大,容易出現操作失誤和試驗失敗的情況。因此,為了提高電氣試驗的效率和安全性,降低試驗成本,并提高試驗的可操作性和易用性,需要開發一種新型的智能化電氣試驗系統。
系統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系統結構
試驗方案設計:根據試驗對象的特點和試驗目的,設計試驗方案。試驗方案包括試驗的目的、內容、要求、步驟、參數等。
試驗設備準備:根據試驗方案需要,準備各種試驗設備,包括高壓電源、電纜、變壓器、繼電器、測試儀器等。
試驗前檢查:對試驗設備進行檢查,確保其正常工作。同時檢查試驗環境,如溫度、濕度、空氣質量等。
試驗操作:按照試驗方案的要求,進行試驗操作。操作包括設備接線、開關控制、數據采集等。
數據處理和分析:對試驗過程中采集到的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數據處理包括數據清洗、濾波、歸一化等,數據分析可以采用圖表、統計分析、機器學習等方法。
結論和報告:根據試驗數據的分析結果,得出結論并撰寫試驗報告。試驗報告包括試驗目的、試驗內容、試驗結果、結論、建議等。
MR 技術在電氣試驗領域有很廣泛的應用,可以大大提高試驗效率和精度,降低試驗成本[2]。具體的應用場景如下。
設備識別和標注:使用MR 技術可以實現對設備的自動識別和標注,避免人工標注的誤差和漏標問題。
檢修指導:使用MR 技術可以實現對設備進行實時監測和檢修指導,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可以清晰地展示設備內部結構和操作方法,幫助技術人員快速準確地完成設備維護和檢修。
試驗過程監測:使用MR 技術可以對試驗過程進行實時監測,通過增強現實技術可以在試驗現場實時顯示數據和結果,幫助工程師及時發現問題和調整試驗參數。
仿真試驗:使用MR 技術可以實現設備的虛擬仿真試驗,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可以準確地還原設備的工作狀態和環境,幫助工程師快速完成試驗流程,同時可以避免試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
系統需求分析:提高電氣試驗的效率和準確度;實現智能化交互和數據管理;管理和維護試驗設備;實時監測和檢修指導設備狀態,減少操作誤差和提高維護效率;實時監測和分析試驗數據,方便及時發現問題和調整試驗參數;實現試驗流程的智能化管理,方便工程師進行操作。
設計目標:設計智能化的電氣試驗交互系統,能夠自動識別試驗設備,并為每個設備提供標注和管理功能;設計試驗設備的實時監測和檢修指導系統,能夠為工程師提供準確的檢修指導和狀態監測;設計試驗數據實時監測和分析系統,能夠對試驗數據進行實時分析,并自動識別異常情況;設計試驗流程的智能化管理系統,能夠自動識別試驗流程,并為工程師提供自動化操作指導;設計數據管理系統,能夠自動存儲試驗數據,并為工程師提供數據查詢和下載功能;設計安全和可靠的系統,確保數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電氣試驗智能交互系統構架如圖2所示。

圖2 電氣試驗智能交互系統構架
4.2.1 架構劃分
數據采集模塊:負責采集電氣試驗中的各種信號,如電壓、電流、功率等參數,并將采集到的數據傳輸到系統中進行處理。
數據處理模塊: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存儲和可視化,以便用戶能夠方便地了解試驗過程中各個參數的變化趨勢和變化規律。
控制模塊:通過對電氣試驗系統的控制,實現試驗參數的調整和控制。同時,該模塊還可以進行故障檢測和故障診斷。
人機交互模塊:負責用戶與系統的交互,提供可視化界面,實現操作簡便和用戶友好。
數據共享和管理模塊:該模塊用于存儲和管理電氣試驗系統中所涉及的各種數據,以便實現數據共享和數據協同。
4.2.2 模塊劃分
采集模塊:主要包括數據采集設備、傳感器、數據采集卡等。
數據處理模塊:主要包括數據處理算法、數據存儲設備、數據可視化界面等。
控制模塊:主要包括控制器、執行器、故障檢測和診斷模塊等。
人機交互模塊:主要包括用戶界面設計、輸入設備和輸出設備等。
數據共享和管理模塊:主要包括數據庫、數據傳輸協議和數據處理平臺等。
交互方式的設計:可以考慮使用基于語音識別、手勢識別、面部表情識別等技術的交互方式,以及基于可穿戴設備、VR、AR等技術的交互方式等,可以結合實際應用場景和用戶需求進行選擇和設計。
技術實現的選擇:可以考慮使用人工智能、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技術來實現系統的智能化和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可以結合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來進行數據分析和處理,以便為用戶提供更加準確、快速、便捷的服務。
交互系統的實現框架:可以考慮使用客戶端—服務器模式或者瀏覽器—服務器模式等架構來實現系統,以及采用基于Web 的前端技術和服務器端技術來實現系統的交互功能,同時可以使用多種開發框架和語言來實現系統的功能。
用戶界面的設計:可以根據用戶習慣和界面美學來設計用戶界面,同時可以使用UI 框架和控件來提高用戶體驗和交互效率,例如響應式設計、動畫效果等。
交互流程的優化:可以使用交互設計的方法和工具來優化交互流程,例如用戶故事、場景設計、原型設計等,以提高系統的易用性和用戶滿意度[3]。
在系統中設置傳感器、監測儀器等設備,對電氣試驗過程中產生的數據進行實時采集,包括電壓、電流、功率、溫度、濕度等參數;在采集到的數據中,可能存在異常值、噪聲等問題,需要進行預處理。預處理的方法包括平滑、濾波、去噪、數據清洗等,以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根據電氣試驗的數據特點和需求,選擇合適的數據存儲方案。數據存儲可以采用本地存儲和云端存儲相結合的方式。本地存儲可以使用固態硬盤等存儲設備,將實時采集到的數據存儲在本地;云端存儲可以利用云計算技術,將數據存儲在云端,并進行備份和管理;對存儲在本地和云端的數據進行分析和挖掘,以獲取更多的有用信息。數據分析和挖掘可以利用機器學習、人工智能等技術,對數據進行分類、聚類、預測等處理;將處理和分析后的數據進行可視化處理,以便用戶更直觀地了解數據分析結果。可視化處理可以采用圖表、統計分析等方式,以便用戶更好地理解數據分析結果。
該層次包括電氣試驗過程中所產生的各種數據信息,如電流、電壓、溫度、濕度等,這些數據需要通過采集設備進行實時采集和處理,以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例如,電力系統中的電壓和電流信號可以通過傳感器進行實時采集和轉換為數字信號,然后通過數據線傳輸到支撐層進行處理和存儲。
該層次主要是對采集的數據進行處理和存儲,提供數據處理、管理、存儲等基礎功能,以支持后續的數據分析和應用。例如,支撐層可以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清洗、校準、歸一化等處理,然后將處理后的數據存儲到數據庫中,以備后續的分析和應用。
該層次主要是為用戶提供友好的交互界面和操作方式,讓用戶能夠方便地使用和管理系統。例如,用戶層可以通過圖形化界面顯示采集到的數據信息,提供實時監控和警報功能,同時也可以提供數據分析和報表生成功能等。
該層次主要是為電氣試驗中的實際應用提供支持,通過數據分析和應用算法等手段,為用戶提供精準的預測和控制。例如,應用層可以基于采集到的數據信息進行預測,提供異常檢測和故障診斷等功能,同時也可以支持自動化控制和優化決策等應用場景。
基于MR 技術的電氣試驗智能交互系統在電氣試驗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該系統利用MR 技術的優勢,實現了對試驗場景的三維重構和真實感呈現,以及對試驗數據的實時采集和處理。通過智能交互方式,將試驗數據與場景相結合,為用戶提供了更加直觀、生動的體驗和數據分析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