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先登
新規劃期城市要更加突出特質性特征,鑄就越來越強大的核心競爭力,唯有精準確立符合城市獨有區位和長期經濟社會發展形成的特色比較優勢的特質型定位,才能永遠立于發展浪潮的“潮頭”,成為名副其實的“弄潮兒”。
2023年下半年區域與城市已經進入“十四五”規劃期中期階段,并普遍開始著手研究制定“十五五”規劃期及更長遠時期的發展問題。面向未來,在繼續進行的波瀾壯闊偉大歷程中,要牢固樹立以“兩個確立”“兩個維護”為根本的“立城之本”;長期堅持以新戰略觀和科學實踐觀為指導,深刻認識制定好中長期發展規劃客觀存在的理論與實踐問題,特別是大城市更要深透研究“十五五”及其后四個規劃期強化實施大城市戰略,保持好在時代演繹潮流中砥礪奮進的強大定力。
城市“增量擴體提質”
從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現代化新視角看,誰贏得了大城市全方位高質量發展,誰就能形成長期可持續發展新格局;誰擁有大城市強大核心競爭力,誰就能贏得未來國內外市場越來越多份額。實證研究集成的所有案例指向的聚焦點是:大城市要為市民帶來更加幸福生活,需要充分體現以“真金白銀”為主要標志的經濟發展“增量擴體提質”。2023年上半年青島實現GDP 7508.71億元、占山東省GDP 44125億元的17%,同比增長6.2%,與全省持平、比全國高0.7個百分點;打造開放性經濟新高地取得新進展,實現外貿進出口總值4305.1億元,同比增長9.2%,比全國、全省分別高了7.1個、7.4個百分點。
青島是20世紀70年代末期國家確立改革開放國策后,于80年代初期,成為中國沿海開放城市。經歷40余年發展,其以擁有相對完整產業鏈的先進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為主體,形成新興產業和新型企業及文化旅游業等多類型產業并舉發展為鮮明標志,正在建設具有世界水平的大城市現代產業體系,打造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面向未來,青島需要更加精準聚焦、不斷提高“增量擴體提質”的水平。
提高“增量擴體提質”水平,青島要通過“提質”、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熟性典范型文明城市,繼續大力推進“笑臉工程”,尤其是在社會敏感的水電運通訊影視商貿及兩氣(燃氣與暖氣)等所有民生領域,不斷創造實施“笑臉工程”的新形態新模式;不斷提高基層站所點等一線服務機構實施“笑臉工程”水平。要及時總結推廣優質服務經驗,如能源集團創造的常備維護+應急處置運行體系、形成相對成熟的操作模式等案例;要適時宣傳和表彰業績。
城市空間布局特質型新定位
城市制定好中長期發展規劃,遇到的首要問題是如何適應新發展趨勢、更加精準聚光城市定位。任何一個城市從建市、崛起到興起的過程,都會不斷演化形成靜態與動態經濟發展比較優勢;以經濟地理為主導的區位優勢形成相對穩定的靜態型發展比較優勢;以決策科學、抓準機遇等要素主導形成變化的動態型發展比較優勢,兩者合力鍛造城市核心競爭力。面對重要發展節點之時,所有城市都曾有過差異性的城市定位表述,這些表述代表了由那個歷史階段具有的經濟基礎所決定的認識水平。
面向未來,青島要更加科學研判靜態與動態經濟發展比較優勢的演化與異化問題,以“兩觀”為指導,在砥礪奮進的偉大科學實踐中確立更加符合時代與域情、更加符合城市特色性發展的特質型新定位。
筆者在長期研究實踐中認為,新規劃期城市要更加突出特質性特征,鑄就越來越強大的核心競爭力,唯有精準確立符合城市獨有區位和長期經濟社會發展形成的特色比較優勢的特質型定位,才能永遠立于發展浪潮的“潮頭”,成為名副其實的“弄潮兒”。在科學實踐中要用精煉且易記的語言表述特質型定位,充分體現城市客觀存在的特有新價值和新形象,應為城市適時拋棄“過去式”、適應“進行式”、高水平制定好發展規劃的首要之題。本文從科學的理性假設出發,以青島需要確立建設“新型海洋城市”的特質型新定位為典例,以完成從理論與實踐結合上清晰地講清楚為什么選擇“特質型定位”是城市制定好發展規劃的“首要之題”。
案例顯示,青島從置市之日起就同“?!边B在一起,是中國特大城市中第一個沿海岸線始建城市核心城區,后建制區基本上沿襲被稱之為青島“母親灣”的膠州灣和瀕臨黃海海岸線建設;擁有中國海洋大學、中科院海洋所及數十家國家與省、市相繼建立的教學與研究機構,其研究成果幾乎遍布涉海領域的方方面面,形成國內外公認的強勢型海洋人才高地;通過百余年時空布局演化,形成依海建市、靠海興市、港城合一國土空間布局和門類齊全的特質性海洋科研與產業發展體系;東海岸以海洋試點國家實驗室、??俊膀札執枴眹疑詈;丶敖ㄓ诤V械膰液Q笾性嚻脚_等為強力支撐、建立擁有相對完整海洋科技體系的“藍谷”;西海岸新區擔當創建國家唯一“?!弊痔枴拔鍏^”的歷史使命,軍民融合發展,全力走向深藍;膠州灣北部建制區與縣域建制市,亦加快發展規模性海洋經濟,成為世界認可的中國最具現代海洋科技城和海洋產業城、海洋人才城盛名的城市。青島擁有世界級大海港和國內重要陸港,通過聯合,形成相對完善的、具有中轉功能的沿海鐵路樞紐港,進入多向輻射、一體高效、立體互聯的陸海空現代化交通合作發展新時代新階段;演化成新的比較經濟優勢,充分體現現代范、國際風、海洋韻、未來感的海洋城市新氣象的、無可替代的特質性鮮明特征。前瞻“十五五”及其后四個規劃期的未來,從理性假設出發,以城市更加突出“特色海洋城市新氣象”為前提,我們提出,青島確立更高、更新的以“?!睘橹黝}的城市新定位的表述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型海洋城市”。這樣的定位最切合城市發展的歷史、現狀和未來,使青島事爭一流、成為新時代中國經濟大海里的弄潮兒;唯旗是奪、駕馭航船、劈波斬浪,駛向更加輝煌的彼岸。
定位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涵蓋的核心內容是高舉旗幟、瞄準方向、篤定道路和必然具有宜居宜業宜游及幸福美滿家園是常態的根本性特征和普惠性特征;“現代化”是必須擔當擔責完成以農業現代化、工業現代化、科技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簡稱“老四化”)和生態化、智能化、場景化、國際化(簡稱“新四化”)為主要內容的偉大歷史使命。上述的旗幟、方向、道路和“老四化”與“新四化”及宜居宜業宜游與幸福美滿家園的主題,是每一個城市在定位時必須既定展現的基本特征,無一例外。
定位里的“新型海洋城市”是指以國家海洋大科學中心和世界級大港口為強大新動能,加快完善港城合一制度、體制與機制,不斷提高強勢型海洋人才高地發展水平,更加發揮城市獨特的海洋科技城和海洋產業城特色比較優勢,率先建成海洋強國示范市;加快實施海洋性生態型新優質發展戰略,不斷提高青島港成為世界級大港積聚形成支撐力的水平,不斷放大建立自貿區臨港片區固化成的帶動力,拉動山東半島城市群省域大港口型主體功能區整體聯合優質發展;加快建成以空間布局多中心、多層級、多節點的網格型、灣區型組團式發展為主要內容的特質性城市布局新結構,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為位處中國東西南北中所有城市更加精準確立特質型新定位,提供一個走在前列、值得借鑒的案例。
積聚城市環境生態力
青島更加精準聚焦積聚城市環境生態力,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強大理論武器,謹記2023年7月習近平同志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深刻指出的“必須以更高站位、更寬視野、更大力度來謀劃和推進新征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譜寫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的教誨。
青島作為國家第三批歷史文化名城,擁有以“海、島、灣、山、城”為一體的特色地理空間,形成國內外公認的紅瓦、綠樹、碧海、藍天與“組團成群”異域風格建筑渾然一體的城市特有風貌。面向未來,青島要以加快打造美麗中國標桿城市為契機,堅定不移地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確定的方針與政策,切實把城市已經出臺的政策措施堅決不走樣地落地落實。要加快建設嶗山國家公園的步伐,以充分發揮其城市“綠肺”的作用;加快建設以位處城市西海岸的大小珠山為依托,南接瑯琊臺、北連小黃山,東連五蓮山域和諸城桃園等綠帶,形成“生態綠色小區域一體化發展新樣板”;加快建設更多街頭(角)小公園等,為中國實現“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萬里河山更加多姿多彩”做出青島不可替代的歷史性貢獻。
建立特質型城市經濟結構
遵循生產力科學配置規律。要在不斷促使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相適應與協調的進程中,適時抓住抓穩以人力資源與物質資源和治理資源等為主要內容、推進建立符合發展定位的城市經濟新結構,從本源上根除長期存在的城區小區域之間經濟結構低水平蔓延式發展的“同構化”現象,不斷提高城市合理配置生產力水平,真正形成“人無我有、人有我特”的經濟發展新結構體系;在國家深入實施雙循環發展大戰略的過程中,通過建立“新結構體系”,不斷開拓市域內外永無止境的廣闊市場空間。
圍繞建立“新結構體系”,加快打造符合特質型定位的特色產業鏈。要不斷提高強化創新鏈引擎力水平,以創新鏈主導建立完成生產總過程所需要的、相對完整的特色產業鏈體系;要以“共擔數字時代責任”的科學論斷為指引,不斷提高算力作為新生產力要素生發新動能的水平,加快推進以戰略布局重塑、體制機制重塑、組織體系重塑、人才配置重塑為主要“硬核”方式的數字經濟為基礎的特色智能化產業發展;要結合域情,加快建立以適應國家布局類腦智能、生物技術、前沿新材料、氫能與儲能、航空航天等未來型產業和傳統性與必需性比較優勢產業,形成布局更加科學的城市特色新產業結構體系;要錨定能夠充分發揮本域比較優勢的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及新型產業,不斷提高未來性產業拉動力水平,加快形成完整的以特色產業鏈為主體的現代大工業體系。要打好財政是城市善治的杠桿性支柱和金融是城市經濟血脈的財政+金融的“組合拳”,使之成為打造特色產業鏈、建立城市經濟“新結構體系”的強大支撐力。
建立“新結構體系”要突出人才高地建設。要認真借鑒上海打造集聚世界級人才平臺新結構,北京構建“塔尖亮”“塔身壯”“塔基牢”完備的人才梯隊新結構,深圳營造全周期全過程全要素保障人才生態新結構的新模式,讓人才高地因“新結構的新模式”更精彩、更出彩。要不斷優化營商環境,認真吸納上海從2017年到2022年優化營商環境由1.0版升級到4.0版、形成運營體系新結構的新經驗,力促城市優化營商環境普遍實現每年迭代升級。要以人才高地建設為基本抓手,以聚焦終身教育為主題,通過多時空多階段多領域多模式的政策與資金支持、堅決補足與補齊強力建設“學習型城市”客觀存在的理論研究與輿論宣傳導向方面的短板與缺陷;特別要加快促使傳媒報刊機構以習近平治國理政思想為指導,守正創新,做好新聞輿論工作,充分釋放具有針對性、說服性、導向性“‘有的放矢型經濟評論”生發出來的、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力新動能,以顯現日益強化建設“學習型城市”擁有的無可替代的、新人才高地的新形象,有效適應國家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發展形成的新格局。
適時搶占置身世界數字貿易蓬勃發展浪潮里的先機。要在中國數字貿易已經進入世界前十、跨境電子商務零售出口額位居全球首位的發展態勢下,牢固把握數字貿易呈現出貿易模式高度復合化、貿易環節高度扁平化、貿易主體高度普惠化、貿易標的高度多元化、智能制造高度常態化的“五大”新趨勢。案例顯示,上海強化集成建設新一代感知、網絡、算力等數字基礎設施,以早日建成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數字貿易國際樞紐港和世界級數字產業集群,率先以數字生活新興技術試驗場、模式創新先行市、智能體驗未來城為主要內容、2035年成為具有世界重大影響力的“數字之都”,充分展現城市強大競爭力的新形象。
把城市“更新”進行到底
實證研究顯示,青島近五年來,城市實施的一系列更新工程,已經成為加快推進城市更新“彎道超車”的范例。在外時間長一點的青島居民,回青的第一感覺是青島正在大變樣,“看看青島新面貌”成為首選。
面向未來,更加精準聚焦把城市“更新”進行到底,要加快推進“更新”過程中的場景化,“場景化”是現代化城市布局建設的“魂”。如建設“新型海洋城市”,要從根本上改變臨海城區的海洋性場景與其行政管轄的陸域建制市、建制區“脫節”的問題;要在城市全域特質性場景化的過程中,把多種海洋性場景有機植入陸域腹地,形成更新形象的特質型“紅瓦綠樹、藍天碧海、海城相依、港市相托”的全域城市(小城鎮)集群完整、且有特質的現代化流光溢彩的海洋性新場景。
“場景化”決定了城市要繼續強化“音樂歌舞城市”的力度,通過以致敬偉大黨、致敬新時代、致敬新幸福為主題,唱響祖國、唱響家鄉、唱響山河和歡舞生活、歡舞時代、歡舞未來,打造多類型多模式多手段華燈閃爍、盛世如愿的“音樂歌舞城市”新場景。
充分發揮青島在山東港口型主體功能區里的首位度作用
實證研究顯示,2019年8月山東省在加快實施全域新舊動能轉換試驗區的國家戰略中,對全部的沿海港口進行全產業鏈的一體化改革整合,錨定指向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的發展目標,以其2018年貨物吞吐量達到16.1億噸、居全國第二位的經濟總量,建立山東省港口集團,使之成為通過深化改革開放、建立港口跨省轄市行政治理新體制、實現聯合發展的商品經濟聯合體,為建設山東自貿區完整均衡布局的臨港片區提供了體制與機制保障的時空;使之走出省域或圈群空間對標世界最具競爭力自貿區、建設開放型經濟主體功能區的新路徑;全面實現國家規劃確立的提升山東半島城市群開放競爭水平的戰略目標;使之實現由“過去式”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向以新舊動能轉換為主動力、推進山東半島現代灣區經濟一體化發展新形態的跨越;充分發揮龍頭作用,帶動山東行政治理的“兩翼”“三板塊”全域空間,形成省域“大港口型主體功能區”。并同山東強固省會經濟圈的支點力,以域內黃河、大運河段為軸帶,促使流經的建制市同一建設新型城市圈群,形成的省域“兩河型主體功能區”緊密相連;同魯中南城市集群東靠“大港口型主體功能區”、西依“兩河型主體功能區”,形成獨具特色的省域“風光型主體功能區”緊密相連,使三大主體功能區繪就山東時空布局新版圖。
面向未來,青島如何更加精準聚焦充分發揮城市在山東港口型主體功能區里的首位度作用,就成了一項永不磨滅的時代課題,歷史期望青島必定會交上圓滿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