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瀟

內蒙古美術館始建于1957年,是全國少數民族地區首個建成的美術館。1992年,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決定拆除舊美術館并在原址重建,同時將新建美術館作為自治區成立50周年重點項目。1997年4月16日,新建美術館竣工并開館運行。場館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新華大街與藝術廳北街交匯處,建筑面積4600平方米,展廳面積2000平方米。自2011年起,內蒙古自治區財政開始下達專項收藏經費,現有藏品1700余件,藏品類型涵蓋中國畫、油畫、版畫、水彩粉畫、雕塑、書法、篆刻等。結合區位與人文特點,內蒙古美術館致力于構建和逐步完善展現“北疆文化”的館藏體系,以中國近現代以來的美術作品為收藏對象,以反映北方少數民族美術、內蒙古當代美術為收藏重點,以繪畫、雕塑為主體,兼收對美術史構成意義的各美術品類以及有關的美術圖書和文獻資料。

2012年為進一步適應和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豐富和多元化的精神需求、推動內蒙古自治區建設民族文化強區的戰略目標、促進自治區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決定再次新建內蒙古美術館,新建工程作為自治區重點文化工程建設項目之一被列入了《內蒙古自治區“十二五”文化發展規劃》和自治區成立70周年大慶獻禮工程之一。內蒙古美術館新館位于新華東街20號,東臨白云路,西臨東二環,北臨新華東街,南臨呼和浩特歷史名城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新建美術館建筑面積35893平方米,館內共設12個展廳、2個藏品庫區,建筑面積分別約為8400平方米和4200平方米。
內蒙古美術館是內蒙古自治區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務窗口和美育教育陣地,是城市的重要文化地標之一。在自治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黨組的領導下,內蒙古美術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圓滿實現新館如期落成、順利開館、獻禮自治區成立70周年的目標任務,充分發揮美術館各項職能及社會效益,著力探索改革發展新思路、科學運行新途徑、惠民服務新舉措,全面完善并優化美術館功能定位及藝術導向,持續提升美術館在學術研究和藝術鑒賞方面的引領作用,在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供給內蒙古自治區各族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內蒙古美術孕育發端于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烽煙中和新中國成立的新紀元,天然雕刻著紅色革命文化烙印。在黨的感召下,一批來自全國各地的前輩藝術家趕赴內蒙古組建了內蒙古文工團美術組,深入解放軍部隊、草原牧區、農林基層、各民族群眾中間,普及美術創作、開展紅色文藝宣傳,為內蒙古美術拓荒奠基。自此,反映不同歷史時期,融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內蒙古特色文化的優秀美術作品不斷涌現,粗獷厚重、壯闊雄渾、生機勃發的繪畫語言逐漸成為內蒙古美術在全國美術界獨樹一幟的標簽。近年來,內蒙古美術館聚焦時代主題和重要時間節點組織實施、策劃推出若干展覽活動,如:“放歌草原 載夢中國—內蒙古美術館新館開館系列展”之“內蒙古自治區重大歷史題材展覽”和“永遠跟黨走—‘紅色百年內蒙古油畫、雕塑作品展”,匯聚了區內外老、中、青三代美術家、美術工作者,從時代背景、歷史事件、人物形象著筆,生動傳神地還原了各個歷史時期代表性事件和場景,展示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內蒙古繁榮發展的光輝歷程,并集中反映了建黨百年以來內蒙古各族兒女團結奮斗、守望相助,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文化繁榮、生態文明、民族團結、邊疆安寧的美好景象。
內蒙古美術館以展覽為抓手,建立基層黨組織活動試點基地,積極協調全區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各級黨支部來館參觀、開展組織生活會、主題黨日活動。共有來自全區64個單位、團體的近6萬名黨員、干部、職工、學生等各界人士前來參觀。內蒙古自治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黨組成員、副主席,內蒙古美術館館長劉國旗說:“美術館的展覽現場成了美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與黨史學習教育融合開展的生動課堂,也成了文藝工作與黨建工作深度融合的成功范例,在全區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講好內蒙古黨史故事的黨史學習教育實踐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也是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堅實根基。
中華文化符號和形象是在歷史演進中形成的重要的、蘊含豐富文化內涵的各民族共有文化符號標識,來源于各族人民共同生產生活、創造創新的過程。近年來,內蒙古美術館以蒙古馬精神、烏蘭牧騎精神等中華文化符號和形象為重點發掘對象、創作主體,分別推出“弘揚蒙古馬精神主題美術作品展”“習近平總書記給烏蘭牧騎隊員回信5周年—弘揚烏蘭牧騎精神主題美術作品展”等線上線下專題展覽,精選近年來展現不同歷史時期,以蒙古馬為表現核心和展現烏蘭牧騎發展變化的優秀美術作品,號召和引領廣大文藝家、文藝工作者大力傳承和弘揚蒙古馬精神和烏蘭牧騎優良傳統,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吃苦耐勞、一往無前,做新時代文藝服務的先鋒勁旅,在新時代新征程上,不斷豐富蒙古馬精神的時代內涵,讓“紅色文藝輕騎兵”這面鮮艷的旗幟高高飄揚在全區文藝戰線的最前沿。
“藝心守望 共筑家園—內蒙古美術館館藏作品展”是“2022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入選項目,展覽以“行·政策”“拾·文化”“覽·生態”“絢·人物”“悅·生活”五大單元,講述內蒙古響應黨的號召,落實黨的民族政策,團結各界各族群眾攜手共建美好家園的時代故事,展出作品以對不同主題思想、重大歷史事件、特定人物形象、特色生活場景的刻畫,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為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凝聚磅礴力量。
美術館利用多種形式公共教育推廣項目、美育活動等,吸引各界人士參觀學習、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美育教育。配合展覽積極打造特色化的公共美育課程,為全區各族人民尤其是青少年兒童普及美學藝術。組織搭建線上線下、各級協同推進的互聯式公共美育課堂,邀請藏品作者現場分享創作初衷、解讀創作歷程;由美術館館長擔任單元講解人,融合美術創作和歷史沿革等多個角度,詳解作品;與全區高校特別是中小學合作,以“美術館里的文學課”“走進美術館之藝術鑒賞”主題課程為切入點,開設“‘藝心守望·共筑家園主題美術課堂”,自館藏作品入手,從美學普及、臨摹互動、藝術體驗等方面,推進美術館進校園活動,從美術視角品讀歷史、鑄牢意識,堅定理想信念,培育審美情操。并開展黨政機關主題黨日活動多場,分批次招募并培訓青年志愿者,結合展覽活動主題開展志愿服務,引導社會公眾走進展廳、欣賞作品、了解歷史、增進認同。
內蒙古地處祖國北疆,遼闊的草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發祥地,創造了以多元化、大眾化、生態化、藝術化為主要特征的優秀文化,內蒙古美術根植于此、揚名于此,這使得內蒙古美術的整體面貌獨具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并因此在中國美術界乃至國際美術領域得以全方位展示并產生影響,成為新時代推動中國美術繁榮發展的一股強勁的民族美術力量;內蒙古美術館收藏工作著重關注內蒙古籍美術家和美術工作者以及內蒙古題材作品,收藏作品以不同視角表現內蒙古特色文化,有的用極客觀的眼光凸顯在現代化進程中內蒙古各族人民的整體面貌和心路歷程,有的注重對表層形象背后深層民族精神的發掘和把握,有的強調自我情感的表現和渲染,有的則通過客觀物象觸摸本心、啟發自我。針對這些藝術精湛、情感充沛的作品,分別策劃推出“風從草原來—內蒙古美術館館藏作品展暨‘草原畫派油畫邀請展”“美麗中國—內蒙古形象主題作品展”“守望相助 筑夢草原—內蒙古美術館館藏作品展”“譚權書捐贈作品展”等,分別赴湖南、深圳、山東及區內各盟市巡展,加強館際交流,深化學術合作,推進文化惠民,擴大內蒙古文化的影響力和美譽度,把“北疆文化”這塊金字招牌打造得更加亮麗。
內蒙古自治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黨組成員、副主席,內蒙古美術館館長劉國旗表示:“下一步,內蒙古美術館將繼續把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考察內蒙古時的重要講話精神與聚焦聚力完成好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和全方位建設‘模范內蒙古自治區兩件大事緊密結合,以已經收藏和正在進行征集的內蒙古美術各時期的代表性作品為基礎,側重于代表性藝術家和代表性作品的收藏,以時代主題為線索在收藏工作積極探索,調動和圍繞藏品開展研究、展覽和出版等工作,從不同的專題和角度將內蒙古美術放在中國近現代及當代的背景中進行全方位的梳理、比較、研究,以使內蒙古在一個開放性的空間中展示其美術史的獨特位置和意義。引導更多公眾走進美術館,以文化人,以美育人;鼓勵廣大美術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堅定文化自信,勇擔新的文化使命,助推中華優秀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內蒙古新篇章、矢志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美術之力!”







董從民
1967年出生,內蒙古呼倫貝爾人,中共黨員。內蒙古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民族藝委會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油畫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中國油畫學會理事,中國美術館收藏委員會專家組成員,國家藝術基金評審委員。內蒙古美術家協會主席,內蒙古文聯副主席,中國文藝志愿者協會會員,曾獲兩次內蒙古自治區藝術創作“薩日納”美術獎,藝術成就獲得“草原英才”榮譽稱號。兼任內蒙古美術家協會第八屆、九屆主席員主席。
作品入選第九屆、十屆、十一屆、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榮獲第三屆中國油畫展“油畫藝術獎”(專業最高獎),第九屆全國美展優秀獎,首屆全國水粉畫展優秀獎,其他國家級各種展覽入選9次,自治區級展覽獲獎8次。發表研究論文核心期刊5篇,相關省級科研項目和研究生教學改革研究實踐項目3項,創作2項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項目。參與多項國際級展覽評審工作,長期致力于中國民族美術研究,美育教學實踐和油畫創作研究。


張立平
1961年生于內蒙古亦峰市,1992年畢業于內蒙古師范大學美木系,獲顧士學位。現任廈門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美協油畫藝委會委員,中國國家畫院研究員,福建美協副主席,福建油畫學會會長,廈門市美協主席。
油畫作品參加第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屆全國美展并二次獲獎和一次獲獎提名。


頡元芳
1978年出生于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漢族。內蒙古藝術學院美術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內蒙古藝術學院繪畫專業負責人,內蒙古藝術學院水彩藝術創作與研究中心主任,頡元芳工作室負責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內蒙古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內蒙古自治區高校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內蒙古自治區突出貢獻專家,內蒙古自治區草原英才,內蒙古自治區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內蒙古自治區青年創新人才,內蒙古自治區優秀教師。
作品曾獲“第三屆中國美術獎暨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金獎;獲第十二屆內蒙古自治區藝術“薩日納”獎美術創作獎;獲內蒙古美術獎金獎。作品多次參加國際、國家級展覽并獲獎,作品被國內多家美術館和國際友人收藏。


劉國旗
1968年出生于呼倫貝爾盟大興安嶺林區,遼寧東溝人,漢族,中共黨員。1992年畢業于輕工業部鄭州輕工業學院工藝美術系。內蒙古藝術學院研究生導師。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民族美術藝委會委員,內蒙古自治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黨組成員、副主席,內蒙古美術館館長,并兼任內蒙古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內蒙古中國畫學會秘書長,內蒙古油畫學會黨支部書記、副主席。2018年當選為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委員。
一級美術師。“國家藝術基金”專家委員會初評評委,自治區藝術創作最高獎“薩日納”獎評委,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初評評委,全區美展等各大展覽評委。曾榮獲內蒙古青年文化名人,內蒙古宣傳系統四個一批人才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