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猛( 長沙 )
總有一些被遺忘的本土歷史名人,一直佇立在那里,靜靜地等著你去相會。
張天翼就是。
我回故鄉,有兩條路徑。如果沿岳臨高速走,就可以經由湘潭縣烏石鎮,在這線路上,有幾個名人舊地,名氣最大的屬彭德懷故居,另一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任湖南省委書記的周小舟的故居,這兩處地方屬于湘潭縣管轄,一直被開發、保護得很好,是兩處著名的紅色打卡地,每年都吸引著四面八方的人,傳播了有情懷的紅色文化的同時,還帶動了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在鄉村振興事業上有舉足輕重的貢獻。
回鄉另一個路線,是經由湘鄉城區,再沿湘青公路向南岳方向而行。這條線路上,其實也有兩個現代歷史名人的故址,一個是蕭子璋(蕭三)的故居,這個地方離我讀初中的學校咫尺之距,從小就知道有這么一個毛主席的同學的舊址存在,但一直也沒有找到準確方位,因為他的故居已經片瓦無存,至今也沒有人想起要做點什么來喚醒。在這條回家路上,應該是從2017年開始的時候,我經過湘鄉東山雙泉村的一個路口時,驀然看見豎有“張天翼故居”路牌了,這才驚訝——原來著名作家張天翼的故居,竟然一直在我眼皮下。這個路牌出來后,每次從這里經過,我都有反轉方向盤去參觀張天翼故居的沖動,卻又不想耽擱回家的時間,心想等時間寬裕點再去參觀吧,就可恥地放棄了,一次也沒有成行。我們往往這樣,對一些近在咫尺的風景,總是熟視無睹,總覺得來日方長,結果留下許多遺憾的錯過。

張天翼故居

張天翼這位本土文化名人,其實我讀中學的時候就知曉。湘鄉是個人杰地靈文運昌盛的地方,一大批政治軍事人物在中國歷史上叱咤風云,在近現代歷史上,曾國藩、劉錦棠、黃公略、陳賡、譚政、李卓然等人就閃亮了歷史的天空,在他們翻天覆地的風光燦爛映照下,幾個文人如張天翼、蔣牧良、劉勇等在人們的記憶中就顯得相對寂寞,甚至淪落到遺忘的地步。
曾經加入過中國左翼作家聯盟、解放后擔任過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寫過《華威先生》《寶葫蘆的秘密》等作品的張天翼,或許在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不那么顯赫,但于湘鄉地方而言,應該還算一個值得致敬的文化名人,似乎他的家鄉,知之者甚少。他的故居,離毛澤東求學的東山學校也就五公里左右的距離,我翻遍當地的文旅推介資料,“張天翼”這個名字卻從未出現過。
當地人都把自己的先賢淡忘了,外面誰還會想起張天翼這個著名作家呢?我隨便地問過周圍的一些人,幾乎沒有一個人讀過張天翼的作品,不知道湘鄉還有一個叫“張天翼”的文化名人。在我們追尋紅色基因的目光里,沒有幾個人能想起這位1926年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事過抗日救亡工作和文藝活動的革命前輩。
但我心中一直有個“張天翼”。
這個春節的一天,趁著陽光暖和,我決定完成一次拜訪之旅。正月初四下午路過東山雙泉村的時候,在路牌的指引下,我從湘青公路拐進去,走了不到500米的距離,就抵達了張天翼故居。故居湮沒在一群民居中,非常簡陋,是一個一廳兩房的平房建筑,外墻被粉飾得雪白,斑駁的木制大門和門檻,門左右兩側有兩個木墩,整個建筑風格是我兒時住過的那類普通農村民居。大門被一把鎖鎖住了,我透過兩間房的木窗欞,拍了一下房內簡單的場景,然后就找旁邊鄰居問了問情況。據當地人介紹,張天翼8歲時就離開了家鄉,后來再沒有回來過。雖然現在還有一些族人生活在這里,但大家好像對家族中出現過一個能在歷史上留下痕跡的優秀作家并無多大感覺。“要不是幾年前政府來翻修房子,我們都不曉得他原來這么有名。”當地人說。
2017年的時候,湘鄉有關部門將故居做了簡單修繕,掛出了“張天翼故居”的牌子,這里才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偶爾也有一些外地人來故居參觀,但仍門可羅雀,配不上“名人”故居的分量。
張天翼很寂寞。作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張天翼的童話在兒童文學史上占有重要位置。這些日子,我們一直在高吭“你是那夜空中最美的星星,陪伴我一路前行”。而張天翼,何嘗不是歷史天空里一顆閃亮的星?我們沒有理由忽略他曾經發出的光芒!
離開故居,我回望了一下空曠而悠然的田野,還有層林盡染的群山,江山如畫的豪情頓生,也就有了這些感懷。我只想說,因為有了前輩們前赴后繼的奮斗,才有了山鄉巨變的今天,這一份奮楫爭先的精神,我們必須賡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