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碧成,王玉龍,于懷華,陳 曦,陳 哲
(1.江蘇省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南京 210036;2.徐州鑫華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江蘇 徐州 221644;3.徐州絨潤禽業有限公司,江蘇 徐州 221242;4.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南京 210014)
我國是世界肉鴨第一養殖大國,但肉鴨產業還存在諸多挑戰,其中養殖模式的轉型升級關系到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肉鴨養殖產業朝集約化、現代化發展,亟須解決傳統養殖面臨的飼料利用率低、抗生素濫用等問題。研究表明,將益生菌發酵原料制備成發酵飼料應用于畜禽養殖,可以提升飼料利用率[1]、緩解原料緊缺[2],并且可以部分替代抗生素[3]。
發酵底物呈現多樣性,包括豆粕、菜籽粕和秸稈等,并且目前關于發酵飼料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在不斷擴展。豆粕是畜禽飼料中蛋白質主要來源,麩皮在畜禽飼料中廣泛應用,用于降低飼料成本,但豆粕和麩皮均含有較多的抗營養成分。微生物在發酵過程中可將抗營養成分降解為小分子物質,同時產生大量的蛋白酶、淀粉酶和纖維素酶等活性酶,增加飼料的消化吸收率。研究表明,添加發酵麩皮可以提高禽飼料轉化率[4],添加發酵豆粕可以改善畜禽腸道健康,提高機體免疫力[5]。腸道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畜禽的生長發育和免疫性能,但目前豆粕-麩皮混合發酵飼料對肉鴨腸道發育的影響鮮見報道,本試驗旨在探討豆粕-麩皮發酵飼料對肉鴨生長性能和腸道結構的影響,以期為改善肉鴨生長提供參考依據。
試驗用1日齡雄性櫻桃谷商品代雛鴨,由徐州絨潤禽業有限公司提供;全價配合料,購自徐州某飼料公司,不同時期全價料配方及營養成分見表1。

表1 基礎日糧組成及營養水平(風干基礎)
發酵飼料由寶輝桂家生物飼料有限公司制備,以麩皮和豆粕為主要基底,發酵劑為唾液乳桿菌、枯草芽孢桿菌和釀酒酵母菌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的復合菌劑,采取先好氧后厭氧的固態分階段發酵工藝,于發酵槽內常溫發酵72 h,之后以呼吸袋打包成品。發酵豆粕酸溶蛋白含量達到粗蛋白含量24%,水分含量43%,pH 4.2,枯草芽孢桿菌含量106cfu·g-1,乳酸菌含量108cfu·g-1,酵母菌含量106cfu·g-1。
飼養試驗在徐州鑫華牧業有限公司進行。將360只1日齡雄性櫻桃谷商品代雛鴨隨機分為3組,每組4 個重復,每個重復30 只,采用網床養殖。對照組飼喂基礎日糧,試驗Ⅰ組和試驗Ⅱ組分別在基礎日糧添加5%和10%發酵飼料,肉鴨采用1~21日齡和22~42日齡兩階段飼喂,試驗期間肉鴨自由采食與飲水,按常規免疫程序進行免疫接種,每日觀察鴨群狀況并做好記錄。
1.3.1 生長性能指標測定
試驗開始和結束時對每個試驗組的試驗鴨逐個稱重,試驗結束前斷料12 h 稱重,試驗期間記錄每個試驗肉鴨的采食量,計算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等生長性能指標。
平均日采食量=試驗期總耗料量/試驗天數
平均日增重=(末均重-始均重)/試驗天數
料重比=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
1.3.2 腸道組織樣采集和形態指標測定
飼喂試驗結束時,每個重復隨機挑選2只體重接近的肉鴨屠宰。測定腸道不同區域(十二指腸、空腸、回腸、盲腸和直腸)的長度。從完整的腸道中采集十二指腸(U 字型區域)、空腸(卵黃囊憩室上方約1 cm)和回腸(回盲部連接處近10 cm)的組織樣,使用0.9%生理鹽水沖洗腸道組織,去除腸道表面污物和殘余食糜,浸泡在10%中性甲醛溶液中48 h,然后包埋在石蠟中切片處理,蘇木精-伊紅(H.E.)染色,使用光學顯微鏡觀察組織標本形態清晰的視野5 處。使用Image J 軟件(v1.8.0)測量從絨毛尖端到絨毛、隱窩交界處的絨毛長度以及隱窩深度。
原始數據采用Excel 2007 軟件進行初步處理,用SPSS 19.0 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采用LSD法進行多重比較。試驗結果均采用“平均值±標準差”表示,P<0.05表示差異顯著。
由表2數據可知,在日糧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發酵飼料對肉鴨生長性能存在不同的影響。與對照組相比,試驗Ⅰ組末均重、平均日采食量差異均不顯著(P>0.05),但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優于對照組(P<0.05);試驗Ⅱ組的試驗末均重、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與對照組差異均不顯著(P>0.05);平均日采食量方面,以試驗Ⅱ組最高,對照組次之。對于末均重、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三個指標,2個試驗組均優于對照組。

表2 發酵飼料對肉鴨生長性能的影響
由表3可知,日糧中添加發酵飼料有增加小腸發育的趨勢,其中,試驗組空腸長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相比對照組,試驗Ⅰ組盲腸和直腸長度分別增加1.32%和8.23%,但差異不顯著(P>0.05)。

表3 發酵飼料對肉鴨腸道長度的影響cm
由表4可知,試驗Ⅰ組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腸絨毛高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試驗Ⅱ組腸絨毛高度介于試驗Ⅰ組和對照組之間,與兩組差異均不顯著(P>0.05)。隱窩深度各組間差異不顯著(P>0.05),試驗Ⅰ組空腸隱窩深度比對照組增加13.4%(P=0.06),回腸隱窩深度比對照組增加11.81%(P=0.05),試驗Ⅱ組十二指腸隱窩深度值最大,比對照組增加5.87%(P=0.06)。絨毛高度/隱窩深度(V/C)方面,各組間均差異不顯著(P>0.05)。

表4 發酵飼料對肉鴨腸道形態的影響
日糧中的蛋白質含量與肉禽生長性能息息相關。微生物發酵可以降低麩皮中的植酸含量,提高粗蛋白和多糖含量,產生多種消化酶和有機酸[6]。豆粕發酵可以降解大部分蛋白類抗營養因子,有利于機體吸收[7]。研究表明,飼喂發酵豆粕可以顯著降低櫻桃谷肉鴨料重比[8],促進肌肉蛋白質和脂肪沉積,顯著增加胸肌率[9]。本研究使用的發酵飼料以麩皮、豆粕和玉米為基底,結果顯示,添加5%發酵飼料可以顯著改善肉鴨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而當發酵飼料添加量增加到10%時,增重效果和料重比變化不明顯,分析可能是由于發酵飼料粗纖維含量高,不利于肉鴨的生長[10]。與此相似的,張艾珈等[11]研究發現,添加發酵飼料會顯著提升肉鴨22~42日齡料重比。因此,發酵飼料不同添加水平對肉鴨生長性能的影響有待進一步研究。
小腸是畜禽營養物質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和轉運有重要作用[12]。本研究發現,添加發酵飼料可以促進小腸(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發育,尤其顯著增加空腸長度。與十二指腸和回腸相比,水禽空腸早期發育情況與體重生長相關性最強[13],空腸長度的增加有利于營養物質的充分消化吸收。
腸道結構的完整性是發揮腸道功能的關鍵,腸絨毛越長,與營養物質的接觸面積就越大,吸收越好[14]。本研究發現,試驗組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的絨毛高度均高于對照組,其中,添加5%發酵飼料組腸絨毛高度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發酵飼料可能影響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的形態。隱窩深度與腸上皮細胞成熟率相關,隱窩越淺,腸上皮細胞成熟率越高,腸道吸收能力越強[15],本研究中,兩個試驗組腸隱窩深度并未見降低,反而有不同程度增加,結果表明,禽腸道隱窩深度與益生菌添加沒有必然聯系,還會因為菌種、性別、腸道部位等而存在差異[16]。絨毛高度/隱窩深度值綜合反映腸道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能力,比值高表明腸道吸收能力強[17]。本研究發現,添加5%發酵飼料增加了十二指腸絨毛高度/隱窩深度值,表明發酵飼料對鴨十二指腸的消化吸收功能有一定影響。關于肉雞的研究表明,添加發酵麩皮飼料,可以提高十二指腸淀粉酶活性[18],增加十二指腸腸壁厚度,提高飼料轉化率[19],促進肉雞生長,這與本研究結果相似。
本試驗結果表明,在肉鴨日糧中添加5%發酵飼料能促進腸道發育,增加腸絨毛高度,提高營養物質消化吸收能力,從而改善其生長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