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雪梅 安徽省阜陽市市政府幼兒園
繪畫是幼兒的天性,當幼兒牙牙學語、剛學會拿東西時,他們就喜歡抓起筆毫無目的地亂涂亂畫。漸漸的,他們會將自己眼睛捕捉到的事物以涂鴉的形式表現出來,一邊畫一邊喃喃自語。這時,繪畫在孩子們眼里,不過是以畫筆為中介的游戲。在這個“游戲”中,孩子用涂涂畫畫展現自己內心的感受和想法,在天馬行空的想象中發揮潛能,享受成就感,獲得自我的肯定和認可。不僅如此,現代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繪畫可以培養和發展孩子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還能夠開拓他們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知識,促進幼兒語言和思維力的發展。所以,繪畫活動是開發孩子智力和能力的有效手段,幼兒在藝術氛圍的熏陶中,可以形成健康的人格,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
教師開展繪畫活動時,應改變過去以傳授繪畫知識、培養幼兒繪畫技能為教學主要目的的做法,改變以是否符合現實世界的真實形象評價幼兒繪畫作品的評價方式。在幼兒美術教育上,如果一味追求幼兒繪畫技能的發展,反復強調技能訓練,或者讓孩子被動機械地模仿他人的作品, 都會讓幼兒對繪畫活動難以產生興趣,降低幼兒對美的欣賞和感知力,更遑論發展幼兒創造美的能力了。那么,如何在幼兒繪畫活動中發揮教師的引導和支持作用呢?以下是我對幼兒繪畫活動中教師支持策略的探討。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皮亞杰曾說:“所有的智力工作都依賴于興趣?!迸d趣是喚起和維持注意的重要因素。人們對感興趣的東西總是充滿好奇,樂于探究。我曾經問一些孩子為什么喜歡繪畫,孩子們的回答各不相同。有的是因為喜歡油畫棒斑斕的色彩;有的是由于看到喜歡的小汽車、芭比娃娃等,就想把它們畫下來;還有的是因為喜歡畫畫這個有趣的游戲,等等。所以在繪畫活動中,我總會嘗試尋找幼兒感興趣的切入點,以便吸引更多的幼兒關注和參與到繪畫創作中來。從幼兒興趣開始,選擇幼兒喜歡的繪畫形式或內容,因人施教,不斷提升幼兒的藝術素養,這是我們開展幼兒美術教育應該做的。
繪畫需要幼兒對繪畫對象具有一定的感性認識,這有賴于幼兒的有效觀察。生活和大自然皆是幼兒繪畫創作的素材來源,只要幼兒在生活中留心觀察、用心體驗,就能為繪畫創作積累經驗和素材。教師可多為幼兒創造與外界接觸的機會,盡可能尋找有特點、比較新奇的對象讓幼兒觀察和感知。即便我們日常熟悉的事物也要盡可能向幼兒展現出它們獨特的一面。例如,在開展“我的好朋友”繪畫活動時,教師可先引導幼兒觀察、發現好朋友與眾不同的地方,再請幼兒嘗試呈現。只有在觀察的基礎上,創作活動才能順利進行。另外,對于觀察能力弱的幼兒,教師還應注意進行個別指導,通過對話幫助幼兒有序觀察;對觀察能力強的幼兒,可適當提高要求,引導他們對事物細微處進行觀察,進一步發展其觀察能力。
繪畫是一種創作活動,需要孩子的想象和創造。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提供一點線索,作為引發孩子思考的起點,讓幼兒展開想象、發散思維、大膽創作。其實,幼兒的想象力非常豐富,只是不知道如何表達和呈現。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幼兒豐富的感性經驗,從不同的側面引導幼兒用畫筆創作。例如,當幼兒有表現樓房的意愿時,可以這樣引導幼兒作畫?!皹欠扛鞑糠质窃鯓拥??不同角度觀察樓房,會有什么不同?”當幼兒表現出對汽車的興趣時,也可以引導幼兒嘗試?!澳憧吹降钠嚳梢杂檬裁捶椒ū憩F?需要什么材料?”在幼兒完成作品后,還可請幼兒嘗試用講述故事的方法介紹畫面內容,展示作品。另外,還可以由教師講述一個完整故事,讓幼兒為故事配插畫。當幼兒創作時,教師只要稍加指點,他們就能創造出豐富多彩的畫面。
新奇、別具一格的事物總能引起幼兒的好奇心,激發幼兒嘗試、探索的欲望。繪畫的種類很多,包括水墨畫、水粉畫、拓印畫、吹畫、線畫、蠟畫、版畫等,這些都是幼兒喜愛的繪畫形式。因此,每次開展繪畫活動時,教師要盡量提供不同的繪畫工具和材料,穿插講述不同的繪畫技法,以供幼兒參考。幼兒每次一接觸全新的畫種就會很興奮,而且在繪畫的時候也會特別認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采用猜謎、創建情景、講故事等多種形式引出所畫對象,并讓幼兒仔細觀察。如在“京劇臉譜”的創作中,教師先有意識地帶領幼兒欣賞京劇片段,再引導幼兒觀察京劇表演中不同角色的臉譜,讓幼兒分析臉譜上的色彩和圖案,最后再讓幼兒選擇不同的材料進行創作。在繪畫過程中,我們也可選擇美術大師的經典作品供幼兒欣賞,讓幼兒從小接觸經典,與經典對話,引導幼兒對藝術作品有自己的感知和理解,產生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幼兒在美術欣賞中充分感受到藝術的魅力,眼界開闊了,對美的感知也會更加敏感。
孩子和成人繪畫最大的區別就是:幼兒把畫畫的過程當成一種游戲,創作的過程即為兒童自我表現的過程。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愿望,一邊畫一邊投入自己假想的角色。時而化身為童話中身著美麗紗裙的艾莎公主,時而想象自己身處地下神奇的螞蟻宮殿,時而又幻想著公雞為了躲避危險生出了四只有力的爪子。幼兒完全沉浸在繪畫游戲的樂趣中,想到什么就畫什么,思維不受任何限制。幼兒的各種潛能也在此時得到了真正的挖掘和發展。在成年人眼中有些“錯位”“出格”的畫面,往往表現出幼兒自身的情感好惡。幼兒在這種積極參與、完全投入的活動中充分享受到情感發泄的愉悅和滿足。因此,幼兒繪畫作品的評價不能一概而論,必須鼓勵幼兒創新,讓幼兒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和表達。
教師應了解、傾聽幼兒繪畫時的想法或感受,領會、尊重幼兒的創作意圖,而不是簡單采用“畫面是否整潔、形象是否逼真、構圖是否合理”等成人標準來評價幼兒作品。在每次評價時,要努力捕捉幼兒繪畫作品中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比如,我在評價幼兒作品時,有時會表揚孩子畫面的色彩漂亮,有時會夸贊孩子的想法很好,有時又會贊美他的觀察力。只要做一位有心的教師,你總能觀察到孩子作品的特點,總能看到孩子的成長和進步。另外,為了提高幼兒美術創作的積極性,我們可以定期組織幼兒辦畫展,鼓勵幼兒用自己的作品布置環境,分享他們的得意之作。
一幅幼兒畫作成功的標準不是符合成人的審美趣味,對于繪畫幼兒有著自己的標準和判斷。我們應站在幼兒的角度去看待幼兒作品,在繪畫活動中傾聽、記錄他們繪畫時的描述,抓住他們思維中獨特的想法,隨時觀察幼兒情緒的變化,對積極思考、大膽想象的幼兒給予鼓勵和贊美,并由此帶動所有幼兒不斷思考和想象。我們要尊重所有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受他們質樸純真的繪畫形式、獨特夸張的表現手法、率性開放的審美感受,并分享他們創造的喜悅。
幼兒繪畫活動是一種綜合性活動。對幼兒開展美術教育,不是讓他們成為畫家、美術家,而是借藝術活動中自由創作和大膽表現的翅膀,乘幼兒天性和個性自然發展的東風,讓幼兒寶貴的真實感受和情感得以滿足,助幼兒心靈中自信與獨立的力量光輝燦爛,從而保證幼兒身心健康的全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