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受河南省政府委托,省審計廳廳長趙喜林向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作了《關于2022年度省級預算執行和其他財政收支的審計工作報告》。一年來,全省審計機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河南工作、審計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經濟監督定位,聚焦財政財務收支真實合法效益審計主責主業,深入開展研究型審計,更好發揮審計在推進黨的自我革命中的獨特作用,以有力有效的審計監督護航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
今年的審計工作報告集中反映了一年來我省審計工作開展情況,全面客觀評價了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效,重點揭示和反映了貫徹落實重大決策部署、推動實施“十大戰略”、財政管理、省級部門預算執行、重大項目和重點民生資金、國有資產管理,以及重大違紀違法問題線索審計移送和審計跟蹤督促整改等八個方面的情況和問題,并具體提出了四個方面的審計建議。
與往年度相比,全省審計機關進一步堅持和加強黨對審計工作的領導,審計服務中心大局的主動性更強、契合度更高,審計成果運用更加高效,獨特監督作用更加彰顯,在反腐治亂方面發揮的作用也更加突出。反映在今年審計工作報告中,主要體現為以下七個方面:
一、堅持和加強黨對審計工作的領導,服務保障重大決策部署和重大戰略舉措。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是做好審計工作的根本保證,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審計制度最本質、最鮮明的特征,是審計工作的“壓艙石”。一年來,全省審計機關始終心懷“國之大者”、心系“省之要者”,按照黨中央意圖和省委部署要求安排審計,堅決做到如臂使指,確保黨的工作重點抓什么,審計就審什么,審計工作報告就重點反映什么,真正把黨的領導貫穿審計工作全過程各環節。如圍繞黨中央和省委重大決策部署,重點審計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災后恢復重建、穩住經濟一攬子及接續政策、助企紓困政策、“三個一批”重大項目等落實情況;按照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的“十大戰略”,重點審計了換道領跑戰略、創新驅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文物發掘保護利用等重大戰略舉措落實情況。
二、立足經濟監督定位,拓展深化審計全覆蓋的廣度和深度。審計監督首先是經濟監督。全省審計機關始終堅持立足經濟監督定位,種好“責任田”,干好“分內事”,看好“錢袋子”“賬本子”,推動政府過“緊日子”,更加關注財政資金使用、國有資產管理績效情況。圍繞全面覆蓋,既堅持應審盡審、凡審必嚴、嚴肅問責,又精準把握重點,推進全面覆蓋形神兼備,做到常態化、動態化震懾如影隨形。如省級財政管理審計中重點反映了預算編制不夠細化完整、預算資金分配下達不夠及時、決算報表少計股權投資等問題;省級部門預算執行審計中,重點審計了19個部門及所屬單位,首次審計了省審計廳自身,同時聚焦省以下法院檢察院財物省級統一管理改革,按照“5年覆蓋一遍”的工作安排審計了73家法院檢察院,嚴肅揭示了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執行、預算及績效管理、國有資產管理使用中存在的違規問題和效益不高等問題,切實保障財政資金安全規范高效使用,有力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三、深入開展研究型審計,持續不斷提升審計監督質效。深入開展研究型審計是實現新時代審計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一年來,全省審計機關立足做到如雷貫耳,堅持依法審計,做實研究型審計,發展斗爭精神,增強斗爭本領,打造經濟監督的“特種部隊”,把問題查準、查深、查透。在嚴肅查處問題的同時,堅持用政治眼光看待和分析審計發現的經濟社會問題,以高質量的審計成果為省委、省政府提供決策參考。注重加強審計項目實施研究,在全面客觀反映財政財務收支真實合法效益問題的同時,沿著“資金—項目—政策—政治”主線,深入剖析問題背后的體制性障礙、機制性缺陷、制度性漏洞。如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審計中反映了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要求未充分落實、環境污染治理壓力尚未根本緩釋等問題;在推動實施“十大戰略”審計中,梳理反映了換道領跑戰略項目獲金融支持力度不足、創新驅動政策執行中研發補助應增反減等問題。注重加強審計建議研究,提升審計建議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推動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其中“推動積極的財政政策注重精準、更可持續”主要是落實省委經濟工作會議要求,結合穩經濟一攬子及接續政策、助企紓困政策等領域發現的政策落實執行不力等具體問題提出的;“進一步增強預算約束剛性”主要是針對省級財政管理、省級部門預算管理中短板和弱項提出的;“增強民生政策有效性和可持續性”主要是針對就業優先政策、醫保基金、鄉村振興等民生資金和項目管理不到位等問題提出的;“防范化解重點領域突出風險隱患”主要是針對地方金融運行、國有企業投資、資源環境保護利用中存在的風險隱患提出的。
四、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進一步推動增進民生福祉。全省審計機關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推動兜牢民生底線為目標,堅持人民至上,把推動解決老百姓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審計著力點和切入點,把看好和推動用好民生資金作為審計最大的為民情懷,更加關注民生政策的普惠性、基礎性和兜底性。重點組織開展了3項省重點民生實事、就業優先、職業教育、醫保基金及“三醫聯動”、社區養老體系建設等民生政策落實和資金管理使用情況,著重反映了財政補助資金滯留閑置或使用不合規、幫扶救助對象不精準、民生項目建設不達標、部分機構違規獲取財政補助和醫保資金、一些職業學校合作企業違規收費等問題,有效促進各項民生實事落到實處,有力推動惠民富民政策落實,維護公平正義,增進民生福祉。
五、聚焦統籌發展和安全,深入揭示重大經濟風險隱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統籌發展和安全,增強憂患意識,是黨治國理政的一個重大原則。一年來,全省審計機關堅持增強憂患意識、底線思維,把推動防范化解風險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結合具體審計領域,及時反映影響經濟安全的苗頭性、傾向性、普遍性問題,推動源頭治理、防患于未然。省屬國有企業審計方面,重點反映企業會計信息不實、投資項目管理不善造成損失、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改革滯后等問題;地方金融企業審計方面,著重從風險防范角度揭示銀行機構違規處置不良資產、融資擔保公司銀擔合作比例低易形成政策性虧損等問題;行政事業性資產審計著力揭示資產出租和處置不合規、部分高校校外教學點違規辦學及經費管理混亂等問題;自然資源資產審計方面,重點反映建設用地利用率較低、危廢收集經營許可管理不規范等問題;政府債務審計方面,持續關注專項債券資金滯留閑置未充分發揮效益等問題。通過審計指出問題并督促整改,有效推動防范各類風險連鎖聯動,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六、堅持反腐治亂,充分發揮審計在自我革命中的獨特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高度重視、充分發揮審計在反腐治亂方面的重要作用,更好發揮審計在推進黨的自我革命中的獨特作用。全省審計機關充分發揮專業性強、涉及面廣、反應快速等優勢,聚焦權力規范運行,堅決查處政治問題和經濟問題交織的腐敗,堅決查處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領域的腐敗,堅決查處群眾身邊的“蠅貪蟻腐”,著力揭示重大違紀違法問題線索。2022年6月以來,省審計廳共發現并移送重大違紀違法問題線索76起,已追責問責132人。主要是個別領導干部利用手中權力和強勢地位、行業資源或職務便利,在工程項目招標等業務活動中以權謀私;部分國有企業在股權轉讓、國有資產出租、向外部企業或自然人提供資金等經營活動中違規決策造成國有資產重大損失或損失風險;一些金融機構領導人員失職瀆職、濫用職權,違法放貸、違規擔保、貪污受賄等;個別“小官”挪用公款、貪污私分、騙取套取資金,以及一些發生在縣鄉等基層單位和助困、涉農等領域的“微腐敗”。
七、扎實推進審計整改,審計成果運用貫通協同更加順暢權威高效。堅持將審計整改“下半篇文章”與揭示問題“上半篇文章”一體推進,把督促審計整改作為日常監督的重要抓手。一年來,全省審計機關在工作中堅持邊審計、邊建議、邊督促整改,審計整改工作權威進一步樹立、效率進一步提升。省審計廳首次對以往年度審計查出問題整改情況進行再審計,堅決查處審計整改長效機制不健全、拒不整改、虛假整改、改而又犯、降低標準整改等問題。更好發揮審計“防未病”作用,推動全省重大問題的解決和體制機制的完善,提出并被采納審計建議1.23萬條,促進相關地區、部門和單位制定完善規章制度1878項。持續深化審計與紀檢監察、巡視巡察、組織人事等監督貫通協同,打出一套審計整改“組合拳”,發揮監督疊加效應,審計整改成效明顯。
下一步,省審計廳將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加大對報告反映問題整改情況的跟蹤督促力度,全面整改情況將于11月底前依法公告。(河南省審計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