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麗萍
市場經濟的發展給企業管理帶來了新的挑戰,企業為增強自身的市場競爭力必須重視內部財務審計,發揮財務審計的監督、控制和服務作用,提高企業的資金利用率,降低企業的經營風險,促使企業實現良好發展。
企業財務審計工作解析
企業財務審計是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等法律制度及企業財務審計準則,監督并審查企業的經濟內容和財務狀況,包括企業所擁有的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等,糾察并整理其中的經濟問題和整改建議,同時出具客觀反映企業財務風險的審計報告。具體來說是查處企業財務賬款中存在的濫用資金、虛假交易等違法違規問題,以真實展現企業的經營現狀,幫助企業及時采取措施應對風險。從根本上來說,是企業對自身的經濟財務活動進行定期的審查,暴露企業潛在的財務問題,為企業管理者制定經營決策、改善經營狀況提供參考依據。如今,企業財務審計的內容也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而擴大,除了監督企業財務狀況外,還擁有對企業經營風險的評價和管理職能,以確保企業穩定發展。
企業財務審計的主要特點如下:
第一,準確性。財務審計的準確性是指審計內容的準確性,審查企業的財務信息并分析其中的問題,以便給管理者提供可靠的決策依據來改進企業的經營行為。由于企業的規模和業務與企業的財務數據體量直接相關,所以當企業的財務信息較多較雜時,也會增加審計工作的壓力,會對審計結果的可靠性帶來影響。因此,必須保證財務審計的準確性,以客觀呈現企業財務狀況。
第二,真實性。財務審計的真實性要求審計結果實事求是,不弄虛作假,真切可靠地反映企業的經營情況,真實性關系到企業的經濟核心,決定著企業的未來發展決策。因此,在對企業財務進行審計時,核對、統計數據信息必須以實際數據作為依據,不得偽造、編造、改造數據。
第三,完整性。財務審計的完整性體現在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等整體過程中,涵蓋企業主要的業務數據和款項信息,各項內容涉及的文件、賬簿、憑證等必須完整。對于其中發生的所有經濟事項都應確保相關的信息有章可循,有往來記錄,不得遺漏、隱瞞經濟業務和審計事項。
第四,合法性。財務審計的合法性指的是企業財務管理應根據國家法律法規與行業標準條例規范經濟行為和審計行為,在審計過程中涉及的財務報表、審計依據、審計程序等都必須合乎法律規范,且具有法律效力,嚴厲禁止違法違規的審計行為。
第五,數據化。財務審計的數據化是指將企業資金運營、往來款項、費用支出等財務信息進行統計、歸集的數據化處理,便于清晰地呈現企業的財務狀況和后續的對比分析工作,能更容易發現問題,為提高企業效益帶來參考。
企業財務審計的必要性
一、監督作用
企業開展財務審計的最重要作用是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監督,審查企業內部與經濟活動有關的業務是否合法合規,對于違規行為應依據審計法規對其進行追責和整改,杜絕腐敗、造假等現象,督促企業財務核算工作的準確性與真實性,監督企業各項經濟業務往來,從而加強企業的內部控制和經營管理活動。
二、控制作用
財務審計是對企業經營狀況的反映,并采取相應措施降低經營風險、提高企業效益,因此對企業的經營管理起著一定的控制作用。在審計過程中,主要是針對企業的財務賬款、各類報表、資產負債明細等信息進行核查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財務問題并及時整改,控制企業的經營風險,為企業長遠發展提高保障。
三、服務作用
財務審計服務于企業的生產經營,能夠體現企業的財務信息和經營情況,審計結果能給管理層提供可靠的決策依據,有助于他們解決當前存在的經營問題并思考企業的未來規劃,對企業的經營活動做出調整,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資金使用效果,增強企業應對風險的能力,在市場上占據經濟優勢。
企業財務審計中的問題分析
一、對工作定位不清晰
在財務審計工作中,很多企業的審計人員對自身工作定位不清晰,沒有樹立正確的審計觀念,在財務與審計工作之間沒有明確二者的工作范圍及界限,審計職能未得到有效發揮,容易和會計核算工作產生混淆。另外,在一些企業劃分審計職責時將其與財會工作進行捆綁,沒有對審計工作進行準確的定位,只是單純地將審計歸為對會計賬簿的檢查、財務數據的核算等,缺乏對審計工作的真正認識。如果對審計工作定位存在偏差,將給審計內容和審計過程造成阻礙,難以在第一時間發現和處理企業經營問題,不利于企業開展科學、高效的經濟活動。
二、沒能引起足夠重視
很多企業沒能對財務審計工作引起足夠的重視,對于審計的重要性、審計方式流程等都缺乏相應的認識,在管理上存在不足。企業為追求經濟效益而將工作重心放在經濟活動上,將資源向企業的經營業務方面傾斜,忽略了審計的監督和控制作用,對于審計工作沒有嚴格要求,甚至沒有設立專門的審計部門和審計人員,而是讓會計部門人員兼任,這極大地影響了審計工作的真實性和獨立性。很多企業輕視審計工作,為了應付外部檢查才實行審計工作,使得審計變得形式化。對審計的重視不足,讓審計人員在執行具體工作時也會受到阻礙,在審查某些財務數據時未被賦予充足的權限,對審計的完整性造成影響,在出具審計報告時可能會因企業內部人際關系的限制而難以保證審計結果的公平客觀,出現造假、包庇等行為,嚴重損害了審計工作的有效性和準確性。
三、審計管理機制不完善
當前,我國大部分企業尚未形成完善的審計管理機制,在實際的審計管理工作中存在較多漏洞。首先,沒有清晰劃分財會與審計部門的相關職能權限,工作內容存在交叉,審計獨立性不足,影響審計的權威性與信服力。其次,審計執行過程缺乏相應的責任人監督管理,使得工作落實力度不夠,責任不明確,降低財務審計工作質量。最后,沒有相關管理機制的約束,審計業務流程容易不規范,在審查資金時不夠嚴格細致,造成審計結果出現偏差,不利于企業之后的決策規劃。
四、執行力較差
很多中小企業的審計人員在進行審計工作時執行力較差,只是將審計作為一項任務來完成,沒有對其中的財務數據及經濟問題進行充分分析和深入思考,使得審計工作浮于表面,審計報告不夠具體透徹,未能給企業經營決策帶來有效參考。有些企業的審計工作與財務部門并行,沒有設立專門的審計機構處理,從而制約了審計工作的獨立與客觀。有的企業為圖方便將內部的審計業務外包給審計事務所,不少事務所實踐經驗不足,且對企業的經營業務缺乏足夠的了解,出具的審計報告不一定符合企業真實經營狀況。此外,具備專業能力的高級審計人員相對稀缺,部分審計專員在經驗及執行力上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在開展審計工作時效率不高。
企業財務審計中問題的應對策略
一、正確定位財務審計工作
企業在進行財務審計工作前應首先對其正確定位,明確審計工作的內容及職責,將其與會計核算等工作進行嚴格的劃分,明確工作范圍,發揮審計的督查作用。審計工作應具備相應的人力、技術等資源,不能因定位偏差而缺失資源,讓專業的審計人員和先進的審計信息系統給審計工作提供保障,提高審計工作質量,減少審計風險的產生。
二、對財務審計高度重視
財務審計工作應得到足夠的重視,只有當企業內部對財務審計高度重視,才能使審計的職能效用充分展現。對于審計人員,應認識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端正工作態度,以認真細致的作風和嚴謹負責的職業素養執行審計工作,確保審計過程和審計結果的規范性和準確性。同時,將企業的審計制度和準則融入企業文化建設中,督促內部員工規范自身行為,避免徇私舞弊、弄虛作假、挪用公款等不良現象出現,形成科學的財務審計觀念。在企業的各項經營業務中貫徹審計工作的監督與審查,充分重視審計工作,給予審計部門及人員一定的權限,為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提供足夠的保障。
三、強化工作人員的綜合素養
為了提高企業審計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就要從提升審計工作人員的能力入手,通過適當的培訓考核來強化審計人員的綜合素養。只有增強工作人員的審計專業水平和職業道德情操,才能推動企業財務審計工作的高效開展,并能及時發現財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規避風險,提高工作人員的審計執行力,為企業的經營決策帶來更準確的依據。企業對審計人員還應展開階段性的培訓或講座,幫助工作人員充實審計知識,提升審計專業水平。
四、重視風險評估工作
企業在開展財務審計工作時應重視企業內部經營管理中的風險評估環節。這需要審計人員對財務信息進行充分的分析思考,對企業的經營現狀作出準確的評價,及時發現企業存在的經營風險,從而提出改善方案。對風險的評估應盡量客觀、公正,站在企業的經營方向和未來發展的角度深入剖析。可以結合信息技術和系統對財務數據作出科學的處理,以便能清晰、迅速地發現財務問題,利用先進的設備對企業經濟業務往來進行監督,減少經濟風險。在評估風險時,調取財務信息系統數據,通過在線對比分析,提高審計效率,增強發現風險的可能性,促進審計工作整體的優質發展。
五、強化財務審計工作的獨立性
為了確保財務審計的客觀公正,企業應強化財務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在企業內部將審計工作作為獨立的部分看待,設置專門的財務審計部門,明確有關職責范圍界限,避免工作內容和工作職責不清晰的情況,發揮審計的核查、監督和控制作用。對財務審計的獨立性給予充分的重視,并賦予一定的權限,使審計工作具有足夠的權威和懾服力,能夠為財務會計工作和整改追蹤工作帶來保障。
六、擴大審計工作的范圍
為了提高財務審計工作的影響力,企業應擴大審計工作的范圍。企業應仔細分析自身的經營范圍和發展規劃,對財務審計工作作出適時調整,動態掌控企業的經濟情況,從而優化有關決策。為了實現企業的持續發展,必須擴大審計工作范圍,對審計工作內容進行區分。
七、強化與其他部門的交流
雖然企業財務審計工作具有相對獨立性,但離不開其他部門的協調配合。因此,為了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必須強化與其他部門的交流。審計工作需要收集各方面的資料信息,以便和其他部門溝通聯系,尤其是財務部門。財務經營數據的共享與傳遞建立在部門之間高效的交流合作上,所以審計人員應在執行審計工作時加強和其他部門的聯系,讓其他部門為審計工作提供支持,避免工作的片面化,同時這也是審計完整性的要求。
八、營造良好的內部氛圍,避免矛盾
由于審計工作的特殊性,容易在日常的財務審查或監督工作中發生沖突。因此,企業必須提供相應的環境與制度保障,營造良好的內部氛圍,避免矛盾。最好給審計部門設置單獨的工作空間,在保證審計獨立性的同時減少與其他部門的摩擦,在安排部門任務時應提前明確職責,避免審計部門人員和其他工作人員產生經濟利益沖突,使得審計的公正性客觀性得到保障。企業應制定相關的企業制度和審計準則來規范員工的工作行為,讓審計工作得以良好開展。(作者單位:福建中誠信德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