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期國內船舶煤炭運價走勢看,電力“迎峰度夏”期間沿海地區發電企業針對內貿動力煤的采購熱情似乎仍然有待提高。
本文的主要邏輯是,在電煤日耗逐漸增加的形勢下,如果電煤的庫存水平不降,只有提高電煤的采購強度,亦即增加對內貿和外貿動力煤的采購數量;在此背景下,如果進口動力煤的增量放緩,對內貿動力煤的采購數量必然增加,將增加海上煤炭運力需求、推高船舶煤炭運價。
首先,近期沿海地區電煤日耗顯著增加。中國煤炭市場網“CCTD沿海8省動力煤終端用戶數據”顯示,7 月11 日入伏之后,沿海地區的電煤日耗水平顯著提高(見附圖1),具體表現在,其一,7 月11 日上述數據所覆蓋發電企業的電煤日耗量升至240.4 萬t,不 僅 比2022 年 提前20 天達到這一水平,而且也達到了2022 年“迎峰度夏”時期的最高日耗記錄;其二,7 月1-13 日,上述數據所覆蓋發電企業的電煤消費量為2954.8 萬t,比2022 年同期增加369.8 萬t、增長14.3%,按照這一增速測算,2023 年7 月份沿海8 省的電煤消費總量將比2022年同期增加940 萬t 左右。

其次,沿海地區電煤“去庫”尚未展開。盡管近期電煤日耗持續升高,但是“CCTD 沿海8 省動力煤終端用戶數據”所覆蓋發電企業的電煤庫存量卻持續保持在3700 萬t 左右的高位水平(見附圖2),預示發電企業尚未主動采取“去庫”行動;基于此,在電煤日耗不斷提升的形勢下,發電企業針對北方港口動力煤(含長協煤、外購煤和現貨動力等各種供應方式的動力煤)的剛性采購需求也將隨之增加。

其三,中國沿海煤炭運價綜合指數持續低位徘徊。中國煤炭市場網的數據顯示,2023 年7 月份以來,反映國內船舶煤炭運價走勢的中國沿海煤炭運價綜合指數持續低位徘徊(見附圖3),與同期沿海地區電煤日耗增長、庫存不減理應帶來的動力煤采購需求增加不符,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同期進口動力煤數量仍然保持高位。

隨著電力“迎峰度夏”期間進口煤炭對國內市場的負面影響減弱(船舶監測機構的信息顯示,6月中下旬之后發往我國的煤炭船舶運量環比減少態勢明顯,將導致我國7 月份的煤炭進口量將有所減少;2022 年7 月份開始,我國的月度煤炭進口量逐漸增加,將導致2023 年后期的同比增量減少),未來一段時期沿海地區發電企業針對內貿動力煤的采購熱情將有所提高,國內船舶煤炭運價也將隨之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