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2022年國外空空導彈發展動態研究

2023-09-15 07:04:20任淼劉晶晶劉凱文琳
航空兵器 2023年4期
關鍵詞:能力系統

任淼 劉晶晶 劉凱 文琳

摘要:????? 全面介紹了2022年國外空空導彈最新發展情況, 重點論述了美國的AIM-9X、 AIM-120、 AIM-260、 模塊化先進導彈, 歐洲的ASRAAM導彈、 IRIS-T導彈、 FCAAM、 “流星”導彈, 俄羅斯的R-37M導彈, 印度的“阿斯特拉”、 土耳其的“游隼”等空空導彈最新研制進展和試驗情況, 最后總結了空空導彈的最新發展特點。

關鍵詞:???? 空空導彈; AIM-9X; AIM-120; AIM-260; 模塊化先進導彈; LRAAM; ASRAAM; IRIS-T; FCAAM; “流星”; MCM-ITP; CW-ITP; R-37M; “阿斯特拉”; “游隼”

中圖分類號:??? ?TJ760? ??文章編號:??? ?1673-5048(2023)04-0033-09

文獻標識碼:??? A? ? DOI: 10.12132/ISSN.1673-5048.2023.0121

0引言

空空導彈作為奪取空中優勢的核心裝備, 其性能高低對空戰勝負起決定性影響, 為了應對日益復雜的空戰形勢, 需要不斷地探索、 研究和應用高精尖技術, 通過作戰概念的牽引來不斷構建和拓展空空導彈新質作戰能力, 與時俱進地滿足未來制空作戰的新需求。 本文對2022年最新空空導彈發展情況進行了詳細的論述[1]。

1國外空空導彈的最新進展

1.1美國空空導彈及武器項目

1.1.1AIM-9X BlockⅡ導彈

AIM-9X BlockⅡ項目采辦計劃持續到2035年, 截止2022年4月已生產AIM-9X BlockⅡ/Ⅱ+導彈3 695枚。 2021~2023財年, 美軍計劃投入研究、 發展、 試驗與鑒定(RDT&E)經費1.451億美元, 導彈采購經費5.806億美元, 購買AIM-9X BlockⅡ/Ⅱ+導彈1 267枚[2]。

AIM-9X BlockⅡ項目時間表如圖1所示。 圖1中, Lot為生產批次; FRP為批量生產; OFS為作戰飛行軟件; ECP為工程更改建議; IMU為慣性測量裝置; HW ECP為硬件工程更改建議。

根據2022年1月發布的作戰試驗&鑒定報告顯示, 2021年1月, 美國海軍完成了AIM-9X BlockⅡ導彈的v 9.410作戰飛行軟件的后續試驗與鑒定, 包括20次實彈發射試驗、 7 170次建模和仿真試驗以及561次系留試驗; 5月, 完成了AIM-9X導彈的數字建模和仿真鑒定; 9月, 帶有v 9.411作戰飛行軟件的AIM-9X BlockⅡ導彈在美國海軍服役; 12月, 恢復并穩定了掛飛訓練彈的作戰良好率, 美國海軍從79%提升到89%, 美國空軍從77%提升到87%[3]。

2022年9月, 美國MAG-12海軍陸戰隊航空大隊在日本南部海岸進行了AIM-9X導彈的實彈發射演習, F/A-18和F-35B戰斗機共發射了4枚導彈對抗空中目標。 MAG-12航空大隊在印太地區發揮前沿駐扎和部署的戰備作用, 這次演習提高了武器熟練度和空對空戰備能力[4]。

2022年10月, 美國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授予雷神導彈和防御部一份價值2.256億美元的AIM-9X BlockⅡ/Ⅱ+系統改進計劃增量Ⅳ(SIPⅣ)合同。 工作包括導彈紅外傳感器、 電子裝置和制導裝置的硬件更新, v10.5和v11.5版本作戰飛行軟件的研發與集成, 預計2027年9月完成[5]。

2022年, 意大利和葡萄牙成為AIM-9X導彈的第28和第29個國際用戶。 2021年12月, 美軍完成了對外軍售AIM-9X BlockⅡ/Ⅱ+導彈9.15X作戰飛行軟件的所有研發試驗和鑒定。 其可使對外軍售導彈具備發射后鎖定、 數據鏈和對地攻擊能力[6]。

2022年1月, 美國陸軍“間接火力防護能力增量”2(IFPC Inc 2)完成中層采辦快速原型項目關鍵采辦文件; 4~6月, 開展設計評審。 計劃2023年7~9月實現作戰能力并部署兩個具備中層導彈防御能力的導彈連。 該項目計劃采用迭代軟件研發方法, 2022年中期完成網絡安全評估[7]。 Dynetics公司在2023財年四季度將交付全部16套“間接火力防護能力增量”2項目的“持久盾牌”發射裝置和60枚AIM-9X BlockⅡ箱式整裝彈。 美軍計劃由來自作戰部隊的士兵在真實作戰環境中對4個原型系統進行測試, 以驗證其作戰能力。

1.1.2AIM-120先進中距空空導彈

AIM-120導彈的采辦時間將延長到2030財年。 截止2021財年, 美軍采購AIM-120導彈13 725枚[8]。 2021~2023財年, 美軍計劃投入RDT&E經費2.568億美元, 采購經費13.803億美元, 購買AIM-120D導彈1 160枚[9]。 2022年8月, 雷神技術公司獲得價值9.722億美元的第36批次AIM-120導彈生產合同, 首次大批量生產AIM-120D-3導彈和AIM-120C-8導彈[10]。 2022年, 對外軍售AIM-120C-7/8導彈達到近1 000枚, 其中日本150枚。

AIM-120項目時間表如圖2所示。 圖中, Q為季度; F3R為外形、 接口以及器件換新; CDR為關鍵設計評審; TRR為試驗準備狀態評審; CET為對抗新型威脅; EMD為工程和制造研制; OT&E為作戰試驗與評估; FCA為功能配置檢查; MVP為最小可行生產; MVCR為最小可行的能力版本; Qual/IT為合格/集成試驗; ITRR為初始試驗準備狀態評審; ECP為工程更改建議; CA為合同授予; Opt為選擇。

2022財年, 美軍完成AIM-120C-3~7導彈對抗新型電子攻擊威脅戰術軟件功能配置檢查(FCA)和飛行試驗及軟件部署; 完成導彈系統改進項目(SIP)中SIP-3軟件作戰試驗和升級部署。 2020年2月至2021年11月, 進行8次導彈飛行試驗, 有7次成功(一次失敗的試驗也重新試驗成功); 開展了AIM-120導彈整個飛行包線的性能建模和仿真, 以及在網絡強對抗環境中生存能力、 協作易損性和突防評估、 對抗性評估報告[11]。 由于硬件集成問題, 外形、 接口以及器件換新(F3R)項目延遲了13個月, 但仍可按節點在2023年1月開展聯合進度風險評估審計[8]。

2022年1月, 埃格林空軍基地第40飛行試驗中隊的F-15EX戰斗機首次實彈發射了一枚AIM-120D導彈打擊一架BQM-167A靶機。 這次端對端鑒定試驗是為未來更復雜的導彈發射試驗鋪平了道路。 F-15EX戰斗機掛點數量達到11個, 能掛載12枚AIM-120D導彈。 5月, F-15EX戰斗機下載了新的作戰飛行項目軟件; 6月, 進行了多次AIM-120D導彈和首次AIM-9X導彈發射試驗, 以評估導彈從戰斗機分離的情況[12]。

AIM-120D-3導彈于2021年11月開始鑒定試驗, 2022年2月進行實彈發射試驗審查, 計劃2022年二至三季度在埃格林空軍基地和海軍中國湖航空武器基地的F-15E和F/A-18F戰斗機上進行5次AIM-120D-3導彈實彈發射試驗, 包括在不同的場景下打擊不同目標, 以驗證導彈先進功能和性能, 對新配置導彈的生產和部署進行鑒定[13]。 2022年6月, 綜合測試團隊開展了第1次實彈發射試驗, F-15E戰斗機向遠處的QF-16靶機發射了1枚AIM-120D-3導彈, 以驗證導彈運動學和目標攔截能力[14]。

2022年9月, 美國空軍第1戰斗機聯隊第94戰斗機中隊F-22戰斗機團隊在武器系統評估項目中飛行了96架次, 掛載并使用了28枚空空導彈打擊空中靶機。 F-22戰斗機在執行空對空任務時可以攜帶6枚AIM-120導彈和2枚AIM-9X導彈[15]。

以AIM-120導彈作為攔截彈的“國家先進面空導彈系統”(NASAMS), 截止2022年9月已經完成了250余次的試驗, 成功率>91%。 2022年8月, 美國宣布將向烏克蘭提供8個NASAMS導彈連; 10月, 烏克蘭已接收了2套[16]。

澳大利亞的LAND19 Phase 7B項目選擇NASAMS取代其陸軍RBS-70近程防空系統, 合同價值25億美元。 該項目包括新型火力分配中心方案、 新型火控和搜索雷達、 NASAMS Mk2發射裝置(可混合裝填6枚AIM-120、 AMRAAM-ER和AIM-9X導彈)、 高機動發射裝置(HML)、 多光譜瞄準傳感器, AIM-120攔截彈、 Hawkei 4×4輕型防護機動車和HX-40M 4×4和HX77 8×8戰術車輛。 2021年, 項目進入集成階段, 完成了首個火力分配中心集成和環境鑒定試驗。 2022年1月, Mk2箱式發射裝置通過了出廠驗收試驗; 7月, 交付兩個發射裝置。 該系統將于2023年二季度具備初始作戰能力, 2025年具備最終作戰能力并裝備澳大利亞皇家炮兵16團[17]。

2022年9月, 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AFRL)進行了NASAMS系統的“分層”防御試驗, 試驗中使用美國陸軍雷達和戰斗空間指揮與控制中心(BC3)評估了NASAMS發射三種不同導彈的作戰能力, 其中AIM-9X、 AIM-120和AMRAAM-ER導彈分別是近程、 中程和遠程選項。 在演示驗證期間, 雷達先將目標信息傳輸到BC3, 然后BC3再將其傳輸到火力分配中心, 操作員通過多導彈箱式發射裝置發射最合適導彈閉合了殺傷鏈[18]。

1.1.3AIM-260導彈

AIM-260導彈計劃2022年實現初始作戰能力。 美軍已對埃格林空軍基地靶場進行提升, 用于測試AIM-260導彈和其他遠程武器。 美國空軍利用QF-16全尺寸空中靶機(F-16戰斗機改裝)進行了大量AIM-260導彈的測試活動, 僅2020年就有大約30次飛行任務。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表示AIM-260導彈可能采用多個部件小型化技術以增加推進劑裝藥, 也可能是不采用爆炸破片戰斗部的直接碰撞導彈[19]。

美國空軍計劃2023年將F-22戰斗機的數量從186架減少到153架。 其表示用AIM-260導彈來武裝F-22機隊, 與其他平臺結合使用可保持美國空中優勢。 美國空戰司令部司令麥克·凱利在2022年4月27日慶祝F-22戰斗機首次公開演示驗證周年紀念日的推特上發布了一張F-22戰斗機的概念圖, 如圖3所示。 其機翼外側掛架上裝有紅外搜索跟蹤傳感器吊艙、 低雷達反射截面油箱和1枚新型空空導彈。 推測F-22戰斗機今年將得到第1枚AIM-260導彈[20]。

美國空軍武器項目負責人安東尼·吉納波特準將稱AIM-260導彈將于2022年在F-22戰斗機和F/A-18戰斗機上服役, 最早在2026年完全取代AIM-120導彈, 使美國具有“先敵發射, 先敵毀傷”的能力[21]。 據蒂爾集團預測, AIM-260導彈單價約為250萬美元, 2023年市場份額為2.1%, 數量為75枚, 2024年為150枚, 隨后逐年增加, 到2028年數量增加為575枚, 2029年在中遠程空空導彈的市場份額達到25.1%[22]。

1.1.4模塊化先進導彈

2022年3月, 美國國防預算首次披露了模塊化先進導彈(MAM)項目, 2023財年預算為1.247億美元。 MAM項目致力于研發并演示新的中距導彈技術, 通過研發和試驗多個空空導彈原型來制定采辦和生產決策。 2023財年, 計劃開展原型數字設計, 并為生產空中發射和試驗臺演示驗證的原型導彈采購所需的材料, 開始子系統和系統集成工作。 綜合測試團隊將與承包商一起制定試驗計劃, 9月簽訂系統研制和集成合同[23]。

2022年9月, AFRL授予波音公司價值980萬美元合同來研究先進的導彈子系統部件, 以用于“緊湊型空空導彈”(CAAM)和“增程型空空導彈”(ERAAM), 完成節點是2027年9月, 已支付83.5萬美元。 波音公司證實CAAM/ERAAM與去年展示的遠程空空導彈(LRAAM)概念有關聯, 其單級和兩級版本可成為CAAM/ERAAM導彈。 波音公司沒有確定最終設計方案, 但會根據軍方對未來武器的需求確定最佳路線, 用模塊化設計發揮技術優勢, 通過將多個類似LRAAM的助推器組合到一個攔截彈上來生產各種尺寸的空空導彈。

美國空軍希望通過更換導彈戰斗部、 助推器和導引頭, 針對各種作戰任務定制一種帶有標準組件的不同配置的空空導彈, 最大限度地提升美軍作戰飛機的載彈量和靈活性。 如CAAM可以安裝在F-35或F-22戰斗機武器艙內, 而具有額外助推器的ERAAM可能會配裝第四代戰斗機或轟炸機較大的武器艙。 美國空軍也將CAAM視為增強武裝無人機空中火力的一種手段, 滿足無人機之間或無人/有人戰斗機協同作戰對小型空空武器的需求[24]。 聯網無人駕駛高速垂直起降(HSVTOL)飛機配備緊湊型空空導彈作戰構想圖, 如圖4所示。

1.2歐洲空空導彈

1.2.1ASRAAM導彈

新型ASRAAM Block6導彈旨在替代英國F-35和“臺風”-35戰斗機上使用的ASRAAM Block4導彈。 該導彈采用了像素更高的新一代導引頭和內置低溫冷卻系統、 新型火箭發動機、 新型智能近炸引信和源自CAMM導彈的新型伺服系統。 ASRAAM Block6導彈原計劃于2018年11月進入服役, 但試驗中導引頭的不佳表現及改進工作拖延了作戰評估。 2022年4月, ASRAAM Block6導彈成功集成到“臺風”戰斗機上, 達到了初始作戰能力, 在F-35戰斗機上的服役時間定于2024年[25]。

2021年12月, 英國皇家空軍的“臺風”FGR4戰斗機在敘利亞上空發射了1枚ASRAAM導彈, 擊落了敵方的1架小型無人機。 這是英國皇家空軍“臺風”戰斗機首次在實戰中使用ASRAAM導彈進行空對空作戰[26]。

2022年9月, 英國皇家空軍在蘇格蘭赫布里底群島航空武器靶場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ASRAAM導彈實彈發射演習, 歷時10天。 “臺風”和F-35B戰斗機共發射了53枚ASRAAM導彈, 來打擊“女妖”目標靶機, 驗證了戰斗機的視距內作戰能力, 評估了導彈摧毀空中目標的可靠性和能力。 演習中的ASRAAM導彈即將期滿失效, 實彈發射使飛行員熟悉導彈及其性能, 后勤與工程人員也獲得了導彈搬運和掛裝的經驗[27]。

CAMM導彈是在ASRAAM導彈基礎上派生的攔截彈。 2021年年底, 集成了CAMM導彈的“天空佩劍”先進防空系統進入英國陸軍服役; 2022年10月, 集成了CAMM導彈的Mala NAREW臨時近程防空系統交付波蘭陸軍[28]。

1.2.2IRIS-T導彈

德國迪爾防務公司計劃2024年部署IRIS-T BlockⅡ型導彈, 改進導引頭、 制導系統和引信系統, 以提高抗干擾能力和打擊低可探測性目標的有效性; 2027年之后, 推出BlockⅢ型導彈, 提升推進系統, 以獲得更大的射程[29]。

IRIS-T SL導彈采用了新型無煙和鈍感增強火箭發動機、 氣動整流罩、 數據鏈和自主GPS/INS系統, 保留了IRIS-T導彈的高爆破片戰斗部, 垂直發射可打擊距離40 km和高度20 km范圍內的多種目標。 2021年底, 作戰型IRIS-T SLM防空系統開展了幾次現實作戰條件下的發射試驗, 戰斗彈直接命中了真實目標, 遙測彈獲得了導彈飛行過程中真實數據并進行分析評估。 2022年6月, 迪爾防務公司與烏克蘭簽訂了首套IRIS-T SLM防空系統的購買合同, 隨后增購了3套; 10月, 烏克蘭收到了首套系統, 該防空系統價格約為1.4億歐元[30]。

2022年4月, 迪爾防務公司與亨索爾特公司聯合研制IRIS-T SLX遠程防空系統, 可攔截80 km以內, 高度達30 km的空中目標。 計劃在IRIS-T SL導彈紅外成像導引頭上添加射頻探測器成為雙模導引頭, 換裝直徑更大的火箭發動機和新型戰斗部。 通過更改軟件, 新遠程攔截彈可以配裝到現有的中程發射系統組成一個火力單元。 該系統可能出口埃及, 預計2024年進行首次發射試驗, 完成時間為2025年[31]。

2022年10月, 迪爾防務公司、 亨索爾特公司和萊茵金屬電子公司介紹了德國國防軍的ARGE NNbS近程和超近程防空系統解決方案, 包括安裝在“拳獅犬”(Boxer)8×8和“鷹”(Eagle)6×6輪式車輛的IRIS-T防空系統, 每輛車裝備有2組兩聯裝IRIS-T導彈, 能在行進中發射。 該系統與機動型IRIS-T-SLS MkⅢ系統基本一致, 是一種模塊化網絡化解決方案, 可與北約綜合防空反導系統相連接。 未來還可能添加包括激光武器和近中程無人機, 根據任務需求對展開式近程與機動型防空系統進行模塊化的部署[32]。

1.2.3未來作戰空空導彈(FCAAM)

2022年6月, 歐洲國際防務展和德國柏林國際航空航天展覽會上, 迪爾防務公司又展示了其FCAAM導彈概念模型。 其是為FCAS/SCAF下一代戰斗機研制的武器, 也是“未來作戰任務系統”(FCMS)概念中專為網絡化多域作戰環境下的作戰飛機研制的新一代武器。

FCAAM導彈具有360°全向攻擊能力, 可在亞聲速和超聲速的低可探測平臺上使用, 適用于基于網絡的“空戰云”和多蜂群作戰。 導彈采用矩形隱身外形設計, 獨特的適合掛載內埋武器艙的舵翼面配置; 基于人工智能優化算法的多光譜紅外導引頭, 能夠自主識別目標并選擇最佳瞄準點; 可能采用多脈沖火箭發動機, 射程達37 km, 為了保護導引頭, 導彈速度保持在馬赫數4以下; 多脈沖發動機、 智能推力矢量系統和高效的氣動控制面, 使導彈具有更好的機動性; 安裝雙向數據鏈, 發射后能與載機和其他智能武器進行通信, 獲得分布式傳感器云提供的最佳數據, 具有超視距空空導彈的攔截能力; 安裝可編程戰斗部, 可根據目標類型自主選擇最佳起爆模式[33]。

空軍系統市場營銷經理馬庫斯稱, FCAAM導彈概念旨在發展下一代AIM-2000 IRIS-T導彈, 即IRIS-T FCAAM。 雖沒有原型樣彈, 但已進行了大量計算機仿真, 以驗證末端交戰階段導彈的機動性。 FCAS/SCAF下一代戰斗機計劃在2040年服役, 到時FCAAM導彈還會發生很多的變化[33]。

1.2.4“流星”導彈

2022年1月, “流星”導彈裝備了德國和西班牙空軍經過升級的“臺風”戰斗機。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計劃在2025年左右完成F-35戰斗機上集成內埋改進型“流星”導彈的工作, 但裝備“流星”導彈的F-35 Block4戰斗機預計要到2027年才能服役[34]。

2022年7月, 韓國KF-21戰斗機進行了首飛, 機腹的半埋掛點上攜帶了4枚“流星”全尺寸模型彈。 KF-21 Block1型戰斗機將集成“流星”導彈、 IRIS-T導彈, 以擁有完全的空對空作戰能力, 計劃從2026年開始生產40架[35]。

2022年7月, 在英國皇家國際航空飛行展上, BAE系統公司展出了“無人機概念”1和“無人機概念”2。 其中“流星”導彈與機型較大的“無人機概念”2一起進行了展示, 暗示了無人機掛載“流星”導彈的可能性。

2022年8月, 薩伯公司宣布其“鷹獅”E戰斗機成功完成了“流星”導彈的首次實彈發射試驗, 導彈從5 000 m高度發射并成功命中了目標[36]。

2022年11月, 空客公司在2022年國際戰斗機大會(IFC 2022)上展示了“未來作戰空中系統”(FCAS)中“重型忠誠僚機”的一種新模塊化概念, 如圖5所示。 其是一種具有通用的機身和可互換的任務與武器系統的重型遠距載具。 3個可互換的雷達有效載荷分別對應空對空、 空對地和電子攻擊任務, 內部武器艙可攜帶干擾吊艙或彈藥和攔截彈, 包括2枚“流星”導彈、 2枚GBU-54聯合直接攻擊彈藥、 4枚SPEAR-EW電子戰武器或2個較小的輕型遠距載具。 輕型遠距載具可由FCAS系統中的戰斗機(如“臺風”、 F-35或下一代戰斗機)攜帶[37]。

1.2.5歐洲復雜武器合作框架

2021年, 英國和法國設立的“導彈材料和部件—創新與技術合作”(MCM-ITP)框架落下帷幕, 歷時13年共管理了超過200個研究項目。 如特別適用于直徑較小制導武器的緊湊型低成本GNSS抗干擾天線項目, 采用增材制造鈦噴管錐體的柯恩達推力矢量控制噴管的項目, 采用燃料和鈉離子電池的混合電池延長導彈工作時間的“新能源Ⅱ”項目, 以及其他共形天線導引頭技術、 增程高速飛行的先進復合材料、 用于數據鏈天線罩的高溫材料、 提升戰斗部性能的活性材料等項目。 近40%的項目得到了直接利用, 活性材料戰斗部技術可能會成為“流星”導彈中期壽命升級初步研究的一部分[38]。

2019年, 英國和法國確定了新的“復雜武器創新和技術合作”(CW-ITP)框架, 主導5個持久技術領域: 材料、 結構及電子器件(MBDA公司)、 任務系統及算法(MBDA公司)、 導引頭(泰勒斯公司和萊昂納多英國公司)、 推進系統(賽峰集團和洛克希爾公司), 以及殺傷力(泰勒斯英國公司和法國替代能源與原子能委員會)。 2022年10月, CW-ITP合作框架開始了第二次創新與技術項目年度工作, 資助“訓練人工智能的仿真系統”(SimTAI)項目, 基于多域(光電/射頻)物理學的仿真對人工智能系統進行訓練, 計劃2023年3月選定資助對象[39], 如圖6所示。

CW-ITP框架還投資“高風險/高回報”短期顛覆性技術項目。 每年征集兩次, 2022年1月首次征集14份提案, 其中先進高溫陶瓷的增材制造和抗高沖擊材料與部件的快速篩選等4份提案于2022年6月開始實施。

英國和法國利用CW-ITP框架的研究成果, 針對下一代武器需求的三種能力開展合作: 一是戰術打擊能力, 構想建立在“靈巧滑翔彈”(Smart Glider)和“矛”(SPEAR)生產線上的空射武器系列; 二是未來戰場彈藥能力, 探索滿足需求并增強協同能力的各種方案; 三是未來空中優勢能力, 通過聯合制訂路線圖為未來戰斗機開發通用武器, 探索“流星”導彈的后繼武器以研發未來的超視距空空導彈[38]。

1.3俄羅斯空空導彈

由于俄烏沖突的爆發, 俄羅斯空空導彈基本沒有研制信息披露。 俄羅斯的R-77、 R-73、 以及R-74M以及未使用過的R-37M等空空導彈投入了實戰, 取得了一定的戰績。

俄羅斯蘇-35S戰斗機承擔著奪取空中優勢的任務, 通常裝備4枚R-77導彈和2枚R-73或R-74M導彈。 2022年3月, 俄羅斯蘇-35S戰斗機在空戰中擊落了烏克蘭戰斗機。 2022年11月, 俄羅斯國防部公布了蘇-35S戰斗機機腹下掛載1枚R-37M導彈, 進氣道下方掛載了2枚R-77-1導彈的視頻。 隨后聲稱在空中巡邏時發現了一架烏克蘭飛機, 蘇-35S戰斗機發射1枚遠程空空導彈將其擊落。 英國倫敦皇家聯合服務研究所的研究表示R-37M導彈從10月開始得到了大規模應用, 有效射程為129 km[40]。

1.4印度空空導彈

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DRDO)大力推進“阿斯特拉”導彈本土化、 系列化設計工作。 2022年5月, 印度巴拉特動力有限公司獲得約3.85億美元的“阿斯特拉”Mk1導彈合同, 數量超過200枚。 Mk1導彈曾采用俄制9B-1103M主動雷達導引頭和無線電近炸引信等, 現已經完成自主設計生產, 為研制不同射程的空空導彈和導彈出口奠定了基礎[41]。

“阿斯特拉”Mk2導彈完成非制導模式下的火箭發動機試驗、 掛飛試驗和惰性彈試驗, 計劃于2022年5月由蘇-30MKI戰斗機首次進行最終交付配置實彈發射試驗; 10月, 印度空軍發布了蘇-30MKI戰斗機上發射Mk2導彈進行剛度彈彈射試驗的視頻[42]。

“阿斯特拉”Mk3遠程空空導彈采用固體燃料涵道式沖壓發動機(SFDR), 最大射程340 km。 2022年初, DRDO使用蘇-30MKI戰斗機開展了2枚Mk3測試彈的分離試驗; 4月, 成功進行了SFDR飛行試驗, 所有關鍵部件可靠運行; 6月, 完成了Mk3導彈掛載和分離試驗, 組裝1枚全彈計劃于2023年6月進行首次發射試驗。 DRDO還基于液體燃料沖壓發動機的STAR超聲速靶彈, 研發攻擊大型特種飛機的新型遠程空空導彈, 據稱已進入原型研制階段[43]。

快速反應地空導彈(QRSAM)是“阿斯特拉”導彈的地空派生型。 2022年9月, DRDO和印度陸軍成功完成了6次QRSAM系統的發射試驗, 評估了應對中高空和近距高空的機動目標、 逐漸遠離和越頂的低雷達信號目標的能力, 以及整個系統的全天時作戰能力, 還完成了2枚導彈快速連續齊射。 該系統已經做好了服役準備[44]。

垂直發射近程防空導彈(VL-SRSAM)是DRDO為印度海軍研制的由Mk1導彈派生的艦空導彈, 外形變化不大, 用于打擊40~50 km范圍內和高度約15 km的高速空中和掠海目標。 導彈采用單級無煙固體火箭發動機, 垂直熱發射后通過尾部推力矢量控制完成轉向, 中段和末段采用慣性導航系統+主動雷達導引頭。 每個垂直發射單元由8個獨立發射箱組成, 可裝備8枚導彈。 2021年2月, 在地面垂直發射裝置上發射了VL-SRSAM導彈, 驗證了垂直發射能力以及最大和最小射程; 12月, 發射導彈以極低的高度成功攔截了電子目標, 驗證垂直發射裝置、 武器控制系統等所有子系統的綜合性能。 2022年6月和8月, 兩次從艦艇上發射導彈成功攔截了高速靶機, 驗證了武器系統的有效性[45]。

1.5土耳其空空導彈

土耳其國防工業研究與發展研究所提出了新一代機載武器研制計劃, 旨在研制“灰背隼”(Bozdogˇan)、 “游隼”(Gkdogˇan)、 “天可汗”(Gkhan)和“海隼”(Akdogˇan)四種空空導彈[46]。

“灰背隼”導彈采用雙色紅外成像導引頭和推力矢量控制, 射程為25 km。 “游隼”導彈采用固態單源Ku波段主動雷達導引頭、 雙脈沖固體火箭發動機和雙向數據鏈, 射程為65 km。 2019年11月和12月, “灰背隼”和“游隼”導彈成功從地面發射裝置(模擬F-16戰斗機的機翼)發射并攔截了“女妖”靶機。 2020年11月, “灰背隼”和“游隼”導彈開始進行空中發射試驗。 2021年9月, F-16C戰斗機在6.4 km處發射“灰背隼”導彈擊中一架Simsek靶機。 2022年7月, F-16C戰斗機發射了“游隼”導彈, 通過中段數據鏈更新和主動雷達末制導擊落了空中目標。 該2型導彈可裝備土耳其現有的F-16或F-35戰斗機, 未來也可與AKinci無人作戰飛機集成或改為防空導彈。 “游隼”Block 1型導彈已于2022年開始交付土耳其空軍。

“天可汗”導彈是一款采用液體燃料沖壓發動機的空空導彈, 射程100 km。 目前, 已經完成三聲速風洞等基礎設施建設, 預計2023年進行風洞和發射試驗。 計劃與F-16戰斗機和TF-X戰斗機集成, 也可作為防空導彈有效打擊彈道目標。 “海隼”導彈是一種低成本小型空空導彈, 可由HüRJET等輕型攻擊機和無人機大量攜帶, 從而更經濟地摧毀敵方無人機等平臺[47]。

2國外空空導彈發展特點

總結2022年空空導彈的發展動態, 具有以下特點:

(1) 提質增程, 提升現有空空導彈的作戰能力。 下一代空空導彈還處于關鍵技術研究和演示驗證階段, 多項關鍵技術的成熟度已經達到了工程研制水平, 但距離實戰部署尚需一段時日。 面對日益強烈的制空需求, 最快速有效的策略就是提升現有導彈的中遠距攔射和視距內作戰能力, 滿足近期作戰需求。

美國空空導彈一直走在更新改進的前列, 多年來通過“系統改進計劃”有條不紊地開展能力提升工作, AIM-120D-3導彈依托F3R項目和SIP-3軟件增強信息處理能力, 延長電池壽命, 使射程達到185 km; AIM-9X BlockⅡ導彈采用發動機高能推進劑和飛行管理系統等, 將射程增加到35 km, 更新了紅外傳感器、 電子和制導裝置硬件和作戰飛行軟件, 提高了紅外對抗措施下導彈的截獲概率和殺傷概率。

歐洲緊隨其后改進現有的紅外型空空導彈的性能。 新型ASRAAM Block6導彈提升了目標截獲距離、 響應能力、 精確度、 敏捷性、 抗干擾、 末端交戰能力; IRIS-T BlockⅡ型和BlockⅢ型導彈通過迭代性改進, 抗干擾性和射程將有極大地提高。 印度大力推進射程為340 km的“阿斯特拉”Mk3導彈的研制工作。 土耳其也計劃研制射程超過100 km和185 km的“游隼”Block 2型和Block 3型導彈。

(2) 聚焦未來作戰需求, 促進導彈關鍵技術能力創新。 美國、 歐洲一直秉持“近期、 中期、 遠期”規劃兼顧的武器發展戰略, 重視以關鍵技術為核心的創新工作, 通過設立短期課題和長期項目召集大型武器承包商、 中小型創新企業、 學術聯合體等圍繞導彈共性技術、 前沿技術和顛覆性創新技術開展探索, 打牢技術儲備, 帶動“改變游戲規則”的作戰概念和裝備的發展。

美國AFRL在2019年發起的“空中優勢技術”廣泛機構公告, 圍繞12項技術開展研究, 計劃持續到2024年。 其中有關蜂群數據鏈應用技術, 小型化高速引信技術, 最優脈沖延遲和推進劑分配技術, 可延長導彈飛行時間的小體積和輕重量的電池和高能量高密度電容技術, 改善緊湊對空作戰導彈性能和內部封裝效率的導彈電源電子組件、 布局和封裝小型化技術, 高性能的推進劑配方和藥柱結構設計技術, 及武器艙高密度掛載技術等已廣泛應用到下一代空中優勢導彈研制中。 2022年發布的“空中交付產品”廣泛機構公告, 圍繞20個領域開展技術方案征集。 其中無人和有人平臺上部署或投放的敏捷武器彈體技術, 小型和經濟可承受的自主彈藥傳感器技術, 導引頭自主目標識別/截獲及人工智能技術, 低成本空中優勢導彈以及未來自衛導彈的戰斗部和末端攔截器技術, 及實現自主武器概念和能力的新型硬件、 軟件和算法等技術必將在5年后應用到空中優勢導彈、 高速遠程打擊武器、 模塊化武器、 蜂群武器和微型武器中。

法國和英國MCM-ITP合作框架促進了導彈的推進系統、 戰斗部以及制導與導航系統技術創新。 新的CW-ITP框架, 著眼于2035年及以后的能力, 識別和開發新穎且可利用的下一代后導彈和概念的顛覆性技術。 英國和法國還以提高未來戰場彈藥協同打擊能力、 探索未來空中優勢能力武器為目標, 優化合作機制和投資流程, 利用供應鏈優勢, 不斷填補低成熟度技術與高成熟的驗證器之間的鴻溝。 英國還開展了可用于單個武器的多種導航技術以及量子導航系統的研究工作。

(3) 依托模塊化和開放系統架構, 融合數字技術加快戰斗力的形成。 高度模塊化設計不僅可根據任務需求組裝具有不同能力的導彈, 還有助于簡化導彈所需的后勤和供應鏈, 減少后勤保障壓力, 降低全壽命周期成本。 美歐高度關注導彈模塊化設計, 使用易于升級和修改的開放式架構平臺和子系統來實現某一特定角色和作戰任務, 并不斷優化和擴展其能力。

歐洲最早提出了模塊化導彈的概念,? MBDA公司在ASRAAM導彈基礎上, 研制了可陸海空三軍通用的模塊化CAMM導彈。 2015年, 披露的CVW102 FlexiS完全模塊化空射導彈的新概念將模塊化程度擴展到極致, 針對180 mm彈徑的導彈設想了超近距、 近距、 中距、 遠距和反裝甲五種不同模塊化配置, 各模塊即插即用, 通過模塊的組合替換使導彈更加通用化, 作戰范圍和打擊能力更強。 2022年, 空客公司“重型遠距載具”模塊化概念, 具有通用的機身和可互換的機載雷達與武器系統, 可根據作戰需求選擇合適的模塊來執行空對空、 空對地和電子攻擊任務。

美國也穩步推進模塊化導彈技術研究工作。 雷神技術公司的遠程交戰武器(LREW)、 波音公司的CAAM/ERAAM和LRAAM導彈都可能就是模塊化先進導彈(MAM), 通過添加推進段以增加導彈射程。 2022年, 美國國防部開展MAM武器原型數字化設計和演示驗證工作, 通過數字化連接利益攸關方的流程、 能力和數據來改變工程實踐。 3月, AFRL發布了模塊化開放系統方案征集, 尋找更快和更便宜的模塊化和開放式的彈藥系統解決方案, 進一步打通國防部與承包商的數據權限, 支持模塊化組件的競爭。 通過模塊化開放系統架構與基于模型的系統工程(MBSE)/數字工程(DE)概念來協同開展武器開放系統架構、 嵌入式技術、 開放式導引頭系統架構等硬件和軟件設計工作。

(4) 促進人工智能與空空作戰系統的融合, 大幅提升空戰博弈作戰效率。 軍事強國逐步將人工智能技術深耕入裝備發展戰略中, 特別是在智能感知、 集群協同、 分布式攻擊、 武器自主化、 智能決策等作戰領域, 必將對未來戰場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隨著戰場攻防博弈愈加復雜, 空空導彈面臨高動態復雜多變、 博弈對抗、 目標尺度劇烈變化的作戰場景, 空空導彈智能化是適應未來戰爭的必然選擇, 人工智能在目標識別、 抗干擾、 彈道規劃、 協同任務規劃方面有極大應用潛力。

歐洲“未來作戰空空導彈”(FCAAM)是首個具有人工智能優化的自主目標識別和最佳瞄準點選擇能力的空空導彈。 CW-ITP合作框架也為人工智能在復雜武器中應用研究提供資助, 并取得了許多能促進新一代更小型更智能導彈發展的創新技術成果。 MBDA公司也為“未來作戰空中系統”(FCAS)設計了“武器效果管理系統”, 可利用作戰武器上的傳感器和數據鏈, 通過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增強軟件來幫助戰場上飛行員協調協同作戰的集群/蜂群武器, 在未來日益復雜的作戰環境下最大限度地優化武器作戰效果。

美國建立了聯合人工智能中心(JAIC),? 以加速武器裝備智能化發展, 構建自動化在線數據庫來存儲和分發外場獲取的導彈數據集; 開發網絡感知能力, 特別是機器與人類監督相匹配的技術, 實現可信的合作, 提高自主武器部署能力。 美國還廣泛征集可應用于武器導引頭的圖像識別、 計算機視覺、 深度學習、 機器學習、 自主系統和協同系統等領域的技術方法, 以實現自動目標識別/截獲。

(5) 局部軍事沖突的升級, 促進了空空導彈派生武器的體系構建和快速交付能力。 俄烏沖突凸顯了精確制導武器和無人機大規模使用情況下, 有效防空的重要性。 一些小型難探測的商用無人機改裝的擁有偵察和炸彈等有效載荷的武裝無人機, 也對防空作戰發起了挑戰。 空空導彈派生的防空系統可用最少時間和成本, 快速生成作戰能力, 并作為中、 低層防空系統融入各國分層防空體系。 其還可與空空導彈共線生產、 用規模效益大幅降低導彈生產和保障成本。

美軍迫切需要增強中低層導彈防御能力, 以AIM-9X BlockⅡ導彈為攔截彈的“間接火力防護能力增量”2系統作為快速原型項目最快在2023年9月實現作戰能力, 并與綜合防空與反導(IAMD)體系集成。 美軍僅用了十個月時間就成功實施了分層導彈防御系統試驗, 從一個開放式結構的NASAMS系統中發射了AIM-9X、 AIM-120和AMRAAM-ER導彈, 以遠低于當前防御系統價格, 為美軍在亞太地區空軍基地人員和關鍵基礎設施免受不同射程的巡航導彈攻擊提供了即時的防御能力。

俄烏沖突對歐洲的影響尤其明顯。 英國與波蘭僅用6個月時間就交付了首套合作研制Mala NAREW近程防空系統, 展現了快速交付能力。 德國也在無武器庫存的情況下, 用4個月時間向烏克蘭提供首套IRIS-T SLM中程防空系統; 迪爾防務公司還計劃研制IRIS-T SLX遠程防空導彈以及可防御高超聲速威脅的IRIS-T HYDEF兩級導彈, 通過多個改進型號來實現IRIS-T導彈的分層防空概念。

(6) 攻防兼顧, 重視無人機空中作戰能力構建。 近年來, 無人機已成為集偵察和打擊為一體的戰場主角, 正在重塑未來空戰新模式。 無人機之間或無人/有人戰斗機之間協同作戰將成為應對未來高端空中沖突必然趨勢。

各種武裝無人機對小型空空武器的需求與日俱增, 其不僅可使無人機具備制空能力, 也可以增加隱身戰斗機內置武器艙載彈量。 美國、 歐洲注重開發能夠在無人/有人平臺上部署或投放的敏捷武器彈體、 網絡協同、 小型武器設計、 掛載和投放技術。 美國Cuda導彈、 “游隼”導彈以及“緊湊型空空導彈”都將是空軍提高空中火力的備選武器。 美國已開展MQ-9“死神”無人機發射AIM-9X導彈的演示驗證試驗, 打通了無人機空空作戰全鏈路, 實現了無人機上火控雷達對空中機動目標的探測、 跟蹤、 自主攻擊引導和空空武器發射。

美國、 歐洲還創新性地打造可搭載和發射空空導彈的無人機平臺, 通過對導彈適應性改進就可掛裝各型察打一體無人機, 快速形成無人機近、 中、 遠全域空戰能力。 DARPA的“遠射”項目就是一款由有人機遠距離運送至敵防區外投射的無人機, 其可掛載空空導彈至預定區域, 既保證導彈末端飛行能量, 又可壓縮對手反應時間。 歐洲的“重型忠誠僚機”可由大型運輸機攜帶和發射, 充當探測器、 攔截器以及輕型遠距載具布撒器, 其內部武器艙可攜帶干擾吊艙、 空空導彈和制導彈藥, 增強了區域拒止環境下的作戰能力。

3結束語

美國、 歐洲各國都在積極開展下一代制空作戰所需作戰概念、 作戰體系及新型作戰平臺和武器的研究和部署工作。 下一代作戰平臺除了要具備超聲速巡航、 超強隱身、 超機動性、 超強戰場態勢感知等能力外, 還要具備深度協同作戰能力, 如網絡云的信息共享、 有人/無人編隊協同、 異構平臺的火力協同能力。 未來空空導彈在實現與體系信息的互聯互通基礎上, 也要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支持下提升導彈發射策略、 隱身目標的探測識別、 抗干擾、 網絡信息協同、 多彈編隊協同探測/制導/對抗、 彈道自主規劃、 變形變體變速等智能作戰能力。

美軍著眼于“大國高端對抗”作戰需求, 著手開展了各類平臺和武器的“即插即用”和“隨遇入網”演示驗證和試驗, 以實現各類信息節點態勢共享, 大幅提升美軍聯合全域作戰的體系感知能力。 英國也有意發展能進行通信、 共享態勢感知的網絡化協同作戰導彈, 開展“協同打擊武器技術驗證器”項目, 探索用彈間通信實現武器系統協同的途徑。 面對制空作戰新態勢, 應秉持機彈一體化發展的理念, 除圍繞導彈的關鍵部件和關鍵技術提升內功外, 還需重點發展空空導彈態勢感知、 動態組網、 集群控制、 協同攻擊等關鍵技術, 探究新質作戰能力, 使空空導彈成為未來高對抗環境下的群智化、 網絡化、 多域作戰體系下的至關重要的武力倍增器和制勝法寶。

參考文獻:

[1] 任淼, 劉晶晶, 文琳. 2021年國外空空導彈發展動態研究[J]. 航空兵器, 2022, 29(4): 33-41.

Ren Miao, Liu Jingjing, Wen Lin. Research on Foreign AirtoAir Missiles Development in 2021[J]. Aero Weaponry, 2022, 29(4): 33-41.(in Chinese)

[2] 2209 / Sidewinder,? Exhibit P-40. Budget Line Item Justification: PB 2023 Navy[R].2022.

[3] Operational Test & Evaluation FY 2021 Annual Report[EB/OL].(2022-01-16)[2023-06-14]. www.dote.osd.mil/.

[4] IwakuniBased Marine Squadrons Conduct AIM-9X Missile Live Fire[EB/OL].(2022-09-29)[2023-06-14].https:∥www.dvidshub.net/.

[5] Keller J. Raytheon to Upgrade Guidance Hardware and Software, Boost Cyber Security, on AIM-9X AirtoAir Missiles[EB/OL].(2022-11-16)[2023-06-14].https:∥www.militaryaerospace.com/.

[6] AIM-9X Block II Sidewinder Review (AIM-9X BLK II) [R]. 2022.

[7] Indirect Fire Protection Capability Increment 2 (IFPC Inc. 2).GAO-22-105230 Weapon Systems Annual Assessment[R]. 2022.

[8] MAMRA0/AMRAAM. 3020F: Missile Procurement, Air Force/BA 02: Other Missiles/BSA 2: Tactical, Exhibit P-40, Budget Line Item. Justification: PB 2023 Air Force [R]. 2022.

[9] PE 0207163F/Advanced Medium Range AirtoAir Missile (AMRAAM). Exhibit R-2, RDT&E Budget Item Justification: PB 2023 Air Force[R]. 2022.

[10] US Air Force Awards Raytheon Missiles & Defense MYM972 Million for Upgraded AMRAAMs[EB/OL].(2022-08-30)[2023-06-14].https:∥www.rtx.com.

[11] AIM-120 Advanced MediumRange AirtoAir Missile (AMRAAM). Operational Test & Evaluation FY 2021 Annual Report [R]. 2022.

[12] Mark Ayton. A New Eagle has Landed[J].Janes Defence and Intelligence Review, 2022, 1(10): 17-23.

[13] Hughes R.USAF, Raytheon Ready AIM-120D-3 for Guided LiveFire Test Campaign[J/OL]. Janes Missiles & Rockets. (2021-12-16)[2023-06-14].https:∥www.janes.com/.

[14] US Air Force. Raytheon Missiles & Defense Execute First LiveFire Test of AMRAAM F3R[EB/OL].(2022-07-18)[2023-06-14]. https:∥www.raytheonmissilesanddefense.com/.

[15] Satam P. F-22 Raptor Fired ‘Record Breaking 28 AirtoAir Missiles as USAF Prepares for the Ultimate Clash with Russia[EB/OL].(2022-10-19)[2023-06-14].https:∥eurasiantimes.com/.

[16] Confirmed: First American AntiAircraft NASAMS Missile Systems Arrived in Ukraine[EB/OL].(2022-09-06)[2023-06-14]. https:∥www.technology.org/.

[17] Bergmann K. GroundBased Air Defence: Whose Responsibility Is It? [J]. Asia Pacific Defence Reporter, 2022(2): 16-18.

[18] Tiwari S. First of Its Kind Test! US Successfully Fired AIM-9X Sidewinder, AMRAAM & AMRAAMER in Layered Missile Defense Experiment[EB/OL].(2022-09-11)[2023-06-14]. https:∥eurasiantimes.com/.

[19] Newdick T. Testing of the Secretive New AIM-260 LongRange AirtoAir Missile Is Well Underway [EB/OL].(2021-11-22)[2023-06-14]. https:∥www.thedrive.com/.

[20] Trimble S, Everstine B. Fighter ShakeUp[J]. Aviation Week & Space Technology, 2022, 184(9),? 2022: 32-33.

[21] Axe D. The USAFs New Air to Air Missile, The AIM-260 JATM[EB/OL].(2022-04-29)[2023-06-14].https:∥www.key.aero/.

[22] AirtoAir Missile Market Overview[J/OL].World Missiles & UAVs Briefing.(2022-01-16)[2023-06-14]. https:∥www.tealgroup.com/.

[23] PE 0603036F/Armament Demonstration and Validation. Exhibit R-2, RDT&E Budget Item Justification: PB 2023 Air Force[R]. 2022.

[24] Trevithick J. Boeings Modular AirtoAir Missile Concept Gets Air Force Funding[EB/OL].(2022-09-30)[2023-06-14].https:∥www.thedrive.com/.

[25] Scott R. UK MoD Equipment Plan Reveals Delays to UK Complex Weapons Programmes[J].Janes Missiles & Rockets, 2022, (2-3): 16-18.

[26] Newdick T. British Typhoon Fighter Downed A Drone Over Syria for Its First AirtoAir Kill[EB/OL].(2021-12-17)[2023-06-14]. https:∥www.thedrive.com/.

[27] ASRAAM Impresses in Rafs Major Missile Training Exercise[EB/OL].(2022-10-25)[2023-06-14].https:∥www.mbda-systems.com/.

[28] Forrester C. MBDA and SAMI JV Establishes Missile Maintenance Centre[J].Janes Defence Weekly, 2022, 59(12): 12.

[29] Perry D. Diehl Defence Unveils Future Missile Concepts[EB/OL].(2022-06-27)[2023-06-14]. https:∥www.flightglobal.com/.

[30] Fiorenza N. Ukraine Conflict: Germany Delivers First IRIS-T GBAD System to Kyiv[EB/OL].(2022-10-13)[2023-06-14]. https:∥www.janes.com/.

[31] Hughes R. Eye Opener: IRIS-T SL Evolves in the Air-Defence Role[J].Janes Defence and Intelligence Review, 2022(5): 26-31.

[32] Fiorenza N. Rheinmetall/Diehl/Hensoldt Group Details SHORAD, VSHORAD Solution[J].Janes Defence Weekly, 2022, 59(42): 12.

[33] Jennings G. Diehl Promotes Capabilities of FCAAM Future Air-to-Air Missile[J].Janes Defence Weekly, 2022, 59(25): 11.

[34] Allison G. Integration of Meteor Missile on F-35B Slips to 2027[EB/OL].(2022-02-21)[2023-06-14].? https:∥ukdefencejournal.org.uk/.

[35] Chen C R, Minseok K. South Korea Joins Advanced Fighter Club with? KF-21 First Flight[J]. Aviation Week & Space Technology, 2022, 184(7-2): 28.

[36] Successful Meteor Live Firing with Gripen E [EB/OL].(2022-08-30)[2023-06-14]. https:∥www.saab.com/.

[37] Jennings G. IFC 2022: Airbus Reveals ‘Heavy Loyal Wingman Concept for FCAS[EB/OL].(2022-11-17)[2023-06-14].https:∥www.janes.com/.

[38] Osborne T. FrancoBrithish Missile Technology Research Furthers Future Weaponry[J]. Aviation Week & Space Technology, 2021, 183(111): 28-30.

[39] MBDA Seeking Proposals to Fund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Projects[EB/OL].(2022-10-27)[2023-06-14].https:∥www.mbda-systems.com/.

[40] Kadam T.Russian Su-35 Fires ‘Never Used Before Long-Range R37-M AirtoAir Missile to Shoot Down Ukrainian Fighter Jet[EB/OL].(2022-11-02)[2023-06-14]. https:∥eurasiantimes.com/.

[41] Honrada G. India Firing up Orders for Its Homegrown Astra Missile[EB/OL].(2022-06-09)[2023-06-14].https:∥asiatimes.com/.

[42] Tiwari S. Indias ‘Astra Mk2 BVR Missile Breaks Cover; IAFs New Promo Video Shows Su-30 MKI Fighter Firing the Indigenous Weapon[EB/OL].(2022-10-06)[2023-06-14]. https:∥eurasiantimes.com/.

[43] India will Test 300 km Range Astra MK3 AirtoAir Missile Next Year[EB/OL].(2022-06-11)[2023-06-14]. https:∥www.defenceview.in/.

[44] Kajale K.‘Quick Reaction SAM Poised for Indian Army Induction after Flight Test Success[J].Janes Defence Weekly,2022,59(9-4):15.

[45] Indian Navy and DRDO Tests VL-SRSAM to Validate Vertical Launch Capability[EB/OL].(2022-08-24)[2023-06-14].https:∥www.naval-technology.com/.

[46] Dubois P G. Another Successful Test of Turkeys First MediumRange AirtoAir Missile[EB/OL].(2022-07-11)[2023-06-14]. https:∥www.aviacionline.com/.

[47] Turkey Develops Ramjet Propulsion System for Indigenous Missiles[EB/OL].(2022-08-28)[2023-06-14].https:∥www.turkishdefencenews.com.

Research on Foreign AirtoAir Missiles Development in 2022

Ren Miao1*, Liu Jingjing1, Liu Kai2, Wen Lin1

(1.China Airborne Missile Academy, Luoyang 471009, China;

2.Military Representative Office of Air Force Equipment Department in Beijing, Beijing 100071, China)

[HT]Abstract: This paper gives a full description of development of foreign airtoair missiles in 2022. It presents the latest advancement of AIM-9X, AIM-120, Modular Advanced Missile, ASRAAM, IRIS-T, FCAAM, Meteor, innovative missile technologies, R-37M, Astra BVRAAM, Turkish new airtoair missiles. In the end,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new development features of airtoair missiles.

Key words: airtoair missile; AIM-9X; AIM-120; AIM-260;MAM; LRAAM; ASRAAM; IRIS-T; FCAAM;? Meteor; MCM-ITP; CW-ITP; R-37M; Astra; Peregrine

猜你喜歡
能力系統
消防安全四個能力
Smartflower POP 一體式光伏系統
工業設計(2022年8期)2022-09-09 07:43:20
WJ-700無人機系統
ZC系列無人機遙感系統
北京測繪(2020年12期)2020-12-29 01:33:58
幽默是一種能力
基于PowerPC+FPGA顯示系統
半沸制皂系統(下)
大興學習之風 提升履職能力
人大建設(2018年6期)2018-08-16 07:23:10
你的換位思考能力如何
連通與提升系統的最后一塊拼圖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1024精品|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香蕉网| 中字无码精油按摩中出视频| 亚洲区第一页|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日本不卡网| 人禽伦免费交视频网页播放| 国产自在线播放| 日韩亚洲综合在线|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天堂在线www网亚洲| 国产欧美日韩91| 内射人妻无码色AV天堂| 国产高清无码麻豆精品| 在线国产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日韩第三页| 一级全黄毛片| 亚洲日韩精品综合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 69av在线|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免看| 天天色综网| 97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呦| 激情视频综合网| 日韩天堂网|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 亚洲va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精品| 91蜜芽尤物福利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妇女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 国产在线自揄拍揄视频网站| 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a毛片在线| 91人人妻人人做人人爽男同| 亚洲av片在线免费观看|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婷婷亚洲天堂| 中文字幕乱码中文乱码51精品|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乱码中文| 色悠久久综合| 色呦呦手机在线精品| 久久国产高潮流白浆免费观看| 国产乱视频网站| 永久免费无码日韩视频| 十八禁美女裸体网站| 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99视频国产精品| 视频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 成人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州AV秘 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2021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 日韩在线视频网| 亚洲水蜜桃久久综合网站| 免费jizz在线播放|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97无码免费人妻超级碰碰碰| 亚洲人在线| 国产色婷婷视频在线观看| 天堂网国产| 99久久国产综合精品2020| 在线色国产| 97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另类重口100页在线播放| 狼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 国内精自视频品线一二区| 国产97视频在线| 毛片免费在线视频|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91| 国产成人h在线观看网站站| 亚洲国产成熟视频在线多多| 国产综合日韩另类一区二区| 精品久久蜜桃|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欧美目韩成人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