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治”如歸
鄉友小葉在省城大醫院的門診部工作,是個熱心人。老家的四鄉八鄰來看病,都會轉彎抹角找到他,他的門診部簡直成了鄉村疑難雜癥的“中轉站”。
一次我與小葉同座,意外發現他的手機通訊錄,居然有三四百個備注“患者”“患者家屬”的號碼。我有些吃驚,患者可能存著熟悉的醫生的號碼,哪有醫生存了一串患者的號碼?
想寫寫小葉的故事,可是他不是在門診,就是在病房,電話總是忙音。業余時間常常忙著趕他的論文,有時也被朋友拉去應酬,釋放一下壓力。他的酒量不小,不過,讓別人喝酒的功夫更大。
幾年下來,小葉的生動故事沒能挖到(幾次挖呀挖的,反被他灌得暈頭轉向),只想出一副不對仗、不工整的“對聯”,倒是可以高度概括他的為人處世——
上聯:將病人“治”為朋友;下聯:把朋友“喝”成“病人”。
酒醒時分,我又想到兩個橫批。一個是:小葉真神(增生),一個是:“病”“治”如歸。哈哈,文字的盡頭,是諧音梗。
“查”“香”同源
查總,安徽宣城人氏,朋友的朋友,石頭城里開著茶葉店。第一次見他,就牢牢記住了他的姓名,因為他的姓,特別。當然,我沒放過賣弄風雅的機會:查?查良鏞的查?查總一邊含笑點頭,一邊手動點贊。
又一次到查總的茶莊喝茶,喝著喝著喝起了酒。他叫了幾個外賣,拿出一瓶家族指定用酒——“查香源”。這是什么牌子的白酒?大家眼睛都亮了。
輪到查總“販賣”他的文化:我們祖上有一族姓“查”,有一族姓“香”。 相傳宋亡后,查氏祖先宋太子太保查開祥,逃回鄉間村落定居。為了避免遺禍鄉鄰,查開祥隱匿姓氏,將“查”字底下一橫放到它的頂部,改姓為“香”,且有后來居上的意思。
有趣的姓氏,有趣的故事。我發現,查總本來酒量一般般,但自從他“文化”起來之后,酒量見長,因為他每次介紹完“查”“香”二姓來歷,一桌子的客人,有文化沒文化的都要“啊”“哦”一陣,然后一一走過來,一杯敬查總,一杯見香總。
父輩遺產
父親給我前面一個姐姐取名“云來”。生了幾個女兒,他頭都大了,有的隨便起個名,有的送人或是扔了,名字也沒有,父親一心想要“來”個兒子。朋友的老爺子才有心機,生了女孩之后,竟然擅自將女兒的楊姓改為“儲”姓:“除”去女娃。
媽媽懷我的時候,他們當然無從知道性別,不過名字早已經預備好了:云龍。堂兄和我同齡,早我幾個月出生時,堂叔特意找我父親取名,父親給他推薦的是蓄謀已久的另外倆字:云虎。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妹妹出生時,家里又添一口,吃飯很成問題,父親想到一個“云米”。大概覺得“米”太實、太土,作為名字不太合適,便改成“美”。鄉下土話里,二字發音相近也。不過,后來人口普查,登記員字跡潦草,妹妹的身份證上,姓名又成了俗套的“云英”。那個年代,“英”同現在的“涵”“萱”“怡”一樣走俏。
父親是個半文盲,老病號,肩不能挑擔,手偶爾提籃,居然也留下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老家的村子里,他至少命名過兩代人。
周云龍:高級編輯,江蘇省雜文學會副會長。
編輯??? 沈不言?? 7865596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