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是內心的一種傾訴,財會論文的寫作亦然。在日常審稿過程中,發現有不少的作者對財會論文的寫作存在些誤區。在與基層的同行交流時,經常會談到如何寫作財會論文的問題,在此想多說兩句。
論文首要的是內容。不論是出于什么目的寫作,財會論文的內容都應該是與自己的實際工作和學習密切相關的財會工作重點、熱點和難點(《交通財會》雜志每年都會公布征稿指引)。論文的寫作其實是對自己工作經驗和學習成果進行梳理總結,是對日常工作學習中的思考加以提煉凝結。有的文章一看下來就是作者工作的切身體會,而許多文章一看就是從網絡上下載的,在別人的文章基礎上加加改改,非常不可取,也絕對過不了初審。
漏電保護器的功能;漏電保護器又稱“剩余電流保護器(RCD)”,它是在規定條件下,當漏電電流(剩余電流)達到或超過規定值時能自動斷開電路的一種保護電器.它用來對低壓配電系統中的漏電和接地故障進行安全防護,防止發生人身觸電事故及因接地電弧引發的火災.
微網作為智能電網的重要模塊,可完成能量轉換,監控,通信與保護等功能,可并網運行,也能在大電網產生故障時,孤島運行。微網中的供電板塊和負載較為分散,在微網運行的過程中很難避免渦流產生,在這種狀態下長期運行對微網損壞嚴重。
文章的條理性非常重要。關于文章的結構,一般情況下都要遵守三段論,也就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有的同志把文章寫得像工作總結,有的同志把文章寫得像學位論文,概念性的陳述占的篇幅很大,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在寫作時盡量避免的。文章要有的放矢,提出的問題要有針對性、普遍性,分析問題要深入淺出,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舉措要符合科學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則。
論文的題目宜小不宜大。這一點很重要。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文章標題,諸如:管理會計在某行業單位中的應用研究,某某行業企業成本管理與控制,構建“XX經濟”背景下物流企業的財會體系……等等,這些題目大的都可以寫一本書了。對于財會實務工作者來說,其實可寫的題目非常的豐富,甚至一個出納工作就可以產生諸多很好的文章選題,如信息化下出納工作的問題及對策——以某局為例、“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出納崗位工作內容分析研究、出納工作與內控制度等等。小中見大,更利于與實際工作結合,展開討論,也更會與同行產生共鳴。
論文的寫作要有自己的真情實感。也許有人會說,學術論文不同于文學作品,怎么可能會有這種感覺。但是同大家講,我就經常會有這種感覺,有些文章第一眼就會把你吸引住,一口氣讀完,會產生一種莫名的激動。究其原因,是因為作者在寫作論文時,是憑著自己對工作的專注、熱愛而有感而發,加上順暢的文筆,就會一下子把你帶入其中,與其產生共振。
美好的事物,總是能讓人心生美好。有了好的心情,自然能夠事半功倍,工作生活自然也就充滿了陽光,活力十足。寫作也是這樣的。愿大家都能夠把自己對財會工作的熱愛訴諸筆端,把自己的所想所感真實地記錄下來,與大家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