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文國
在日常公務文書寫作中,因向上級機關報告工作、反映情況、提出意見或者建議,以及答復相關詢問而形成書面材料,都可稱為匯報。作為上級機關了解下情、下級機關上達情況的公文,匯報人雖無固定身份,但其使用頻次高、要求標準嚴、窗口周期短,需要保質保量按時完成,這對寫好匯報提出了不小的挑戰。在寫作匯報時,應抓住匯報的生成要素,著力在六個方面下功夫。
匯報不能憑空產生,需從實踐源頭得來。不管是全面匯報,還是專題匯報,都需要從調研這第一步走起。特別是上級機關明確催要的匯報,更要下一番苦功調研。一要高站位調研,站在上級和全局的高度,來審視和定位相關工作,跳出本級的“一畝三分地”,打破站位局限。二要寬視野調研,既了解工作實踐本身,還要了解所涉及的相關方面,以更為全面地了解情況、把握情況、駕馭情況。三要深程度調研,向工作的基層、領域的底層、實踐的深層挖掘,充實豐富更鮮活、更實際、更優質的素材。需要強調的是,上級催要的匯報,往往會涉及重要的情況,包括性質、范圍、程度、數量等內容,在調研過程中可采用實地查看、會議座談、調查問卷、委托專業部門統計等科學管用的調研方法,確保定性定量的內容真實可靠。
匯報不能為寫而寫,而要在認清匯報坐標的基礎上,在把準匯報關聯的前提下,處理好三個維度的關系。一要處理好對上的關系,準確把握上級關注什么、需要什么、希望什么,以之為要梳理整合素材,做到答應所問、應合所求。二要處理好對己的關系,把態度能力說清楚,把重點關鍵拎出來,把利害得失寫透徹,實事求是、建設性地反映情況和問題,既對上級負責,也對自己負責。三要處理好對下的關系,充分認識和肯定基層的工作成績,特別是創造性實踐,支持和鼓勵其再接再厲、更進一步,取得更為優秀的業績。以上三個維度上下貫穿、相互依存,是寫好匯報的重要切口,務必精準把握。例如,上海剛剛解放時,不法資本家和投機商人破壞經濟秩序,造成通貨膨脹的嚴峻形勢,陳云向中央提出:解決上海問題和穩定全國物價的關鍵是抓住“兩白一黑”,即大米、棉花和煤炭,因為這三樣東西是城市的命根子,是不能短缺的。正是因為抓住了“兩白一黑”這個關鍵,我們黨取得了上海經濟戰的完勝,實現了“全國支援上海、上海支援全國”的既定目標。
匯報是工作運行的重要一環,它既是前期工作的階段性終點,也是后期工作的新一輪起點,在整個工作運行鏈條中,起著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重要作用。作為鏈條上的重要且關鍵環節,匯報必須充分實現其流程節點的作用和價值,確保工作鏈條閉合運行、銜接有力。一是以“全”鎖緊,堅持全面反映和重點反映相結合上達情況,重要情況必須反映,一般情況可以省略。二是以“效”鎖緊,充分反映工作進度、成效情況、積極影響,富有創新性、借鑒性的經驗、做法也可作為成果反映。三是以“困”鎖緊,就是如實反映困難和問題,反映潛在的短板和隱患,做到不虛美成績,不隱瞞問題。四是以“建”鎖緊,提出針對性強、價值度高的意見建議,體現本級機關的能動性和創造力。以當前正在開展的主題教育為例,向上級黨委匯報時,就需要從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等方面,充分反映活動的進展情況、取得的階段成效、存在的突出問題以及深入推動主題教育的真知灼見,為上級黨委進一步抓好主題教育提供參考和借鑒。
匯報不是記流水賬,也不是做總結,而是聚焦某一方面、某一領域或某一事項,對開展的工作進行深度提煉,以回應上級關注、期許或詢問,為深入推動工作提供參考、依據或啟示。因此,指向性、含金量是匯報的最突出特征,需在三個方面著力以求。一要提煉工作成果,除具體的進展情況、數據統計外,要側重提煉理論成果、經驗成果、制度成果,使工作成果更有層次和品質。二要提煉典型范例,將具有普遍代表性和突出個性化的典型樣板挖掘出來,用活生生的范例增強說服力。三要提煉意見建議,在如實反映困難問題基礎上,進一步從政策保障、機制優化、制度完善等層面,給出治本之策,提升匯報的能動性、建設性。
同其他公文一樣,匯報也存在文題結構的要求,但與有的公文可在并列式、遞進式、綜合式之間作選擇不同,一般必須遵循遞進的邏輯,先后順序不能隨意變換。比較常見的是以“三段式”結構來安排基本情況、存在問題、對策建議等內容。第一步必須交代情況,回答“怎么樣”的問題,包括工作進度、階段成效等,滿足上級機關對工作現狀的關注。第二步一般反映問題,回答“差在哪”的內容,包括主要矛盾、問題數量、嚴重程度等。第三步主要提出對策,回答“如何做”的建議,包括什么措施、如何執行等。具體到個別匯報,會因側重點不同而作局部調整,但大致路數不變。舉例說,如“情況—做法—問題”“情況—問題—意見”“情況—原因—做法”等。這樣的結構順序,契合人們的認知習慣,也符合上級機關了解情況的一般要求。以某區教育局“關于推進義務教育資源均衡分布情況的匯報”為例,開頭交代了按要求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思想態度、概要做法,啟引下文;正文側重反映了階段性進展情況、取得的突出成效、存在的主要問題、建議采取的措施,從四個方面支撐主體。這一匯報結構就中規中矩,合乎匯報的一般要求。
匯報在格式上與報告比較相似,一般都由標題、稱謂、導語、主體、結語、落款等幾部分組成。標題分為完型和簡型兩種,完型格式為“部門名稱+事由+匯報”,比如“市生態環境局關于加強水資源保護情況的匯報”;簡型格式一般省略部門名稱,如“關于資源枯竭型城市接續發展情況的匯報”。稱謂即匯報的對象,也就是上級機關,一般使用全稱,以示規范嚴謹。導語是匯報的開頭部分,一般需交代匯報的緣由、概要,點出主旨,通常以“現就相關情況作以匯報”“現將相關情況匯報如下”等固定表述模式領起正文。主體為匯報的主干,包括基本情況、主要成績、工作經驗、存在問題、對策建議等內容。需要指出的是,匯報不是被動地反映情況,而要建設性地推動工作,相關的思想觀點、思路對策等需要在主體部分充分體現出來。結語是匯報的結尾部分,一般簡潔概要,或重復主旨,或表達愿望,或延展思路,有的極其簡潔,以“特此匯報”“以上匯報”收束全篇。落款包括單位名稱和日期兩部分,文頭中出現單位名稱的,可只落款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