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肇為
近年來,遼陽市持續深化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以街道“大工委”和社區“大黨委”為驅動,創新推出“建約、簽約、亮約、履約、評約”的“契約化”服務模式,激發各方力量參與社區建設,推動基層治理邁上“快車道”。
突出黨建引領,優化契約服務“大環境”。遼陽市全面筑牢“紅色立交橋”,出臺《關于加強街道“大工委”和社區“大黨委”建設的實施意見》,構建以“大工委”“大黨委”為核心,共建單位、在職黨員、“紅色物業”等多方力量參與的城市基層黨建格局,吸納242 名駐區單位、業委會、物業企業中的黨員擔任兼職委員,為開展“契約化”服務厚培良好的政治土壤。積極培育紅色試驗田,以白塔區為試點,推行駐區單位“契約化”服務方式,印發《白塔區“契約化”服務經驗啟示》,為推廣“契約化”服務模式預熱加溫。精心組織召開部署會、調度會,定期下發專項工作提示,將駐區單位“契約化”服務納入基層黨建述職評議考核內容和年度實績考核黨建指標,推動“契約化”服務走深走實。
突出力量整合,搭建契約服務“大舞臺”。開展“走親式”活動,面對駐區單位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等問題,印發《致駐區單位一封信》,鎮街班子成員、社區“兩委”對重點駐區單位實行“上門式”拜訪,鼓勵引導駐區單位積極參與“契約化”服務,有效推動市縣兩級357 家駐區單位與社區建立“契約化”合作關系,參與率達70%以上,“社區吹哨、部門報到”的及時響應機制全面建立。實行“懇談式”議政,以市、區、街道、社區四級黨建聯席會議為抓手,邀請駐區單位共同參與社區重大事宜研究討論,通過“金點子征集”“我為社區建設出主意”等方式,鼓勵駐區單位建言獻策、協商共治,累計征集“金點子”“好主意”574 條,有效協調解決城市建設、基層治理、群眾民生等問題427個。推動“鏈條式”服務,以駐區單位與社區“建約、簽約、亮約、履約、評約”為主要共建形式,拉動社會各方力量主動參與基層治理,目前,全市駐區單位建約138 條、簽約137 條、亮約84 條、履約70 條、評約70 條。
突出賦能增效,做好契約服務“大文章”。主動改進服務方式,各駐區單位結合“契約”內容,深入社區開展走訪調研,組織召開座談會94 場,持續夯實“契約”服務基礎性工作。積極拓寬服務半徑,投資1863.7 萬元強化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功能體系建設,聚焦社區“一老一幼”服務工作,新建“老年食堂”“日間照料間”15 個,開辦“四點半課堂”“彩虹課堂”11 個,駐區單位黨員干部、志愿者主動認領“微契約”,有效化解矛盾糾紛5011 起,解決問題12905 個,讓居民在家門口即可享受“契約化”帶來的貼心服務。聚焦提升服務效能,做好“契約化”與智慧社區建設融合文章,以白塔區全域試點為基礎,實現市域社區治理平臺與智慧黨群服務平臺人口數據信息互通共享,3000 余萬條治理數據在平臺匯聚共享,有效激發駐區單位參與共建積極性,切實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